APP下载

浅谈高校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问题

2017-12-02胡伟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4期
关键词:同性恋心理健康大学生

胡伟芳

摘要:各高校校园中都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敏感、自卑,害怕被嘲笑,只因他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性取向。高校大学生的同性恋群体虽占总人数比例小但却应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的外部压力,也面临着不能暴露真实性取向的内在心理压力。于是,各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当代高校存在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状况、强化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重要性及寻找有效途径以加强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三个方面出发,浅谈高校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194-02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同性恋状况

在各高校校园,有个需要各教师、家长们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或许有点自卑和恐惧,害怕被嘲笑,害怕被排挤甚至是人身攻击。因为他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性取向,大多数的他们因为恐惧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对于“同性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笔者认为,“同性恋”也是性取向的一种,只不过对异性没有产生明显的爱情和性欲,相反,会被同性吸引而产生爱情的人。同性恋一直以来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虽然过去人们比较排斥或是无法接受,但经过社会的变迁,经济已达到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愈来愈呈现开放的态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恋爱的观念已不再局限于异性之间,逐渐以包容、理解的态度接受并认同同性恋群体。

据知名性社会学家李银河估测,中国的同性恋群体占总成年人的比重为3%—4%,而大学期间是确认同性恋身份并通过与同性恋接触而产生身份认同的集中期,这必然会影响各大高校的校园文化和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因此,各高校的领导及教师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加强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人对于同性恋现象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同性恋行为是道德败坏和玩情感游戏,认为同性恋群体是性病、艾滋病的传播者。归根结底,大部分人对于同性恋现象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更进一步内涵的了解。所以,作为高校校园的教师,我们必然要对大学生同性恋的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据调查发现,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同性恋群体分为自我和谐同性恋者、自我不和谐同性恋者和绝对认同自己同性恋身份但对周围人群产生消极情绪者。在同性恋大学生群体中,往往后两者居多。因为他们大多敏感又自卑,害怕自己会受到来自其他人的歧视和侮辱,害怕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不被亲朋好友接受,并因此产生恐惧心理及内疚心理。他们得承受许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外来干扰,还得承受隐瞒真实性取向的心理压力。但是,这些来自外部的干扰以及自身的心理压力一定会影响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身心健康,甚至有可能因此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郁癥或出现自杀行为。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同性恋现象也不再完全排斥,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存在歧视同性恋的现象。因此,作为高校校园的教师,笔者认为,对于同性恋群体,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不仅可以为他们找到一个宣泄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并且,高校校园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有利于缓和大家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偏差,更有利于推动人们转变对同性恋群体的观念态度,使整个社会呈更开放和谐稳定趋势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各高校校园应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近几年,对于成年人同性恋群体之间发生性行为的情况,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律已不再追究。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中国颁布最新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精神病标准进行重新定义,已不再将同性恋划为病态。因此,关于性文化知识,各高校教师应适当普及,并且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正确引导并鼓励大学生之间的两性交往,使大学生树立一种健康的性文化观念,掌握科学的性知识。除此之外,各高校校园还应对辅导员及心理学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他们应如何正确、理性地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以及疏导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的最佳方法。总而言之,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普及性文化知识宣传,使得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不再被排挤、歧视,过正常普通人的生活。

(二)各大高校还应开设大学生性情感教育课程

各大高校应开设大学生性情感教育课程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从而为大学生普及健康、科学的性知识。开设大学生性情感教育课程,不仅可以渗透关于性心理、恋爱行为的知识,以缓解大学生歧视同性恋群体的现象,还应在课堂上普及相关的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使高校大学生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将受伤值减至最小化。因此,各大高校开设大学生性情感教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加强执行力度。

(三)提供多元化的专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同性恋群体必然会面临来自外在干扰因素以及自身的心理压力问题,产生各方面的心理困惑。因此,各高校校园除了开设性情感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及缓解压力的指导方法。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笔者认为,辅导员应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加强沟通与合作,充分了解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状态,并与心理咨询工作者共同设立解决方案,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使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可以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四)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同性恋大学生群体本是个敏感、自卑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得承受诸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心理压力,而当这些心理压力达到一个高度却无法释放时,他们会陷入焦虑、抑郁甚至是失控状态。若这种犀利危机没有及时干预和援助,可能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患抑郁症、自杀甚至是伤害他人等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因而可知,各高校教师积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工作绝不能仅依靠心理咨询工作者。特殊群体寻求特殊专业咨询没错,但还应从多方面、多个队伍同时出发,共同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心理咨询工作者,他们是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工作的关键环节。其次,高校辅导员教师是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工作的首要基础。前面已经提到过,各高校应对辅导员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危机爆发之时,及时、有效地采取最科学有效的方法预防或阻止危机发生。再者,各专业教师也应全面关注学生成长,除了学业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学生干部也是收集和反馈学生信息的关键群体,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主动沟通并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虽比例不多,但各高校教师也应重视加强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寻求解决他们心理困惑、疏导心理情绪的有效途径。心理咨询工作者在与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及时疏导负面情绪,使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同性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身心健康得以稳定发展。只有这样,各大高校才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加融洽稳定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尚金舟.大学生同性恋现象认知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视界,2013,(22):15.

[2]孙小芳.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性恋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高专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