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法在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17-12-02刘晓芳,王博瑶,刘怡筠,周波
刘晓芳,王博瑶,刘怡筠,周波
摘要:《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本科教学的后期提高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从校园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使命。而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新的教学方法的介入能有效激活传统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活力。本文就“对分课堂”教学法在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做以介绍,希望这些尝试能为教学,为学科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对分课堂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178-02
《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学术流派的学科。其内容极为丰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百家,是中医院校中医基础课程之后综合性的提高课,是继续深入钻研中医古籍、提高临床实践及科研能力的入门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课,可为今后临床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学好这门课程却十分困难,它需要勤奋的学习态度,良好的阅读古籍的能力,夯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对中医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敬。然而当下种种的复杂因素,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缺乏专业情感。如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中医教育团队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学体系,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后来提出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体系,二者至今对我国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影响[1]。但现在经过教育者的反思,教学方法逐渐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转变,最终考量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學到了多少。
“对分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体现[2],是复旦大学心理系的张学新教授根据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更适用于高水平的学生群体,此群体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自我反思的能力。而《中医各家学说》正是在大学高年级开设,学生已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和中医内科、妇科等中医临床课程。因此,《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具备了开设“对分课堂”的条件,在具体运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笔者体会如下。
一、促进内化吸收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课堂模式与讨论式课堂模式的结合,是更加适应我国国情,更适合从传统被动教学法向新式主动教学法过度的新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课堂时间有机划分,给教师一部分以讲授重点结构性知识,另一部分时间由学生进行有效讨论。课下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根据教师上课所讲的框架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复习吸收,并自行拓展。而这个过程中的内化吸收才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的关键,同时为下次课的讨论环节打下基础。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学什么”“如何学”,把被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的“为自己而学”的过程。
二、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课程特点的原因,目前《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大多采用课堂灌输、课后强化记忆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被动、缺乏兴趣。而且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反映许多内容很快就会忘掉。这种传统的讲授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任何帮助,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而中医学本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众多的中医课程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而笔者观察在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更为活跃,大多数学生能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尤其是学生课下查阅到历代医家效如桴鼓的临床疗效后,对所学课程乃至对中医学也更加有信心。
三、培养学习习惯
“对分课堂”鼓励学在平时,教师促使学生把有效的学习分散到整个学期的平时学习中,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次对分学习后,学生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内化吸收,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既有对书本内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也可以有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在课程开始时即可以以学生的分组讨论为开端,复习上次重点内容,这样无需教师复习上一次内容,就能让学生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而此复习讨论过程要求学生课下做好准备,再将自己的成果通过讲授输出的形式分享给组内其他同学,这样更符合记忆规律,可以有效减缓遗忘速度。在整个学期中,学生深层学习、讨论分享一直在交替进行。考试前,学生只要把一些需要背诵的基本内容复习一下即可,不会出现以往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容易忘记的现象。而且配套的考核指标也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重,间接给学生一个成绩导向,更促使学生把精力合理地用在平时。
四、增强沟通交流
与人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已成为立足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而现在高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自上大学才开始离开家,性格往往比较孤立。而“对分课堂”的模式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每个小组的产生是随机的,每组成员可能原本并不熟悉,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活动大家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团队精神,培养了与人合作的能力和习惯。而且随着同学交流的增加,大家在一个专业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用专业语言沟通,还有助于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5]。
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增加了生生之间的沟通,更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提出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因为种种原因不敢或不愿提出。而在“对分课堂”中,学生可以代表小组提出疑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课上课下提问明显增多,显著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教师给学生制定个体化教学方案打下基础。
五、促进创新思维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不仅承担着运用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创造知识的重任。而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常常会循着教师讲授的方向思维,这样非常不利于激发自主创新思想。而“对分课堂”的模式,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在把控基础主题框架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兴趣挖掘更加丰富的主题内容。这样可以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6]。
六、增加学习时间
传统课堂上,如果任课教师不强调,学生课下很少会花时间复习、预习,而实施“对分课堂”后,学生课下学习时间大幅度增加。学生为了完成下一次的课堂衔接,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阅读课内教材,以及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查阅一些拓展资料。为了解决疑问,还会在课下与本组同学或其他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这样进行延伸学习,无须任课教师再做督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实践应用中也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达到样的要求尤其对于中医学这样庞大学科的教师是极为困难的。同时要不断跟进本学科研究前沿,保证各环节的效果,为此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增加。其次是课堂讨论的时间不好把控,如何合理安排课堂讲授和讨论时间,要靠师生之间不断磨合,还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第三是学生的作业批改与考核量较大,要求占用教师很多课下时间,而且评分标准的制定比较困难,要求教师花心思去细心引导。总之,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改革,关键是理念的转变,只有教育理念转变了,才有可能真正改变教学方法,产生好的教学效果[7]。
参考文献:
[1]周波.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各家学说多媒体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06,2(5):80.
[2]代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11:8.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4]张明锐.《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与中医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2(35):165.
[5]王凤霞,王璋琳.“对分课堂”在本科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4):59.
[6]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及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38(5):655.
[7]宋建平,王红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文山学院学报,2016,29(3):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