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微格教学应用思考
2017-12-02寇雪梅
寇雪梅
摘 要 微格教学对于师范院校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目前虽然广泛应用微格教学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培养,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时候,要将微格教学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内在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其操作性,并且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
关键词 微格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0-0108-02
Application of Microteaching in Training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Skill//KOU Xuemei
Abstract The microteaching for normal universities is an effective mode of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Although the microteaching is widely
us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it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a necessity to use micro-teaching fully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microteaching; normal school students ; teaching skill
1 微格教学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时的作用
Microteaching,即“微格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其基础为现代教育理论,是通过对各种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进行使用,以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为依据,按照不同阶段来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活动。可以用一句话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就是微型化地进行课题训练、保证技能动作的规范、以声像化形式记录过程并且及时进行观摩评价。微格教学相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训练技能,对于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来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进行丰富 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技术能力进行促进的能力。教师要将自身的知识和理论充分利用起来,以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为依据,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并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提升,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技能又可以进行细化,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微格教学就是通过研究和训练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简化复杂的教学以适应不同的情况,使初学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同时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录像机、遥控视频和音频的系统等),对学生开展专项训练,进一步完善并丰富培训教学技能的方式以及内容。传统教学模式试教的过程比较模糊,微格教学对其进行了突破,并且将实证分析等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入进来,对这些高科技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进一步丰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和方法。
增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的科学与合理程度 微格教学虽然是教学模式中新兴的,但是评价手段更加及时、科学,使用的教学工具更加高科技,所以提高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客观程度。在应用了微格教学以后,可以用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技能的培养,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的提升与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规律相一致。微格教学因为其理论系统的庞大以及全面的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分类教学技能,并逐项进行研究和培训,有针对性地分别培训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一般技能以及专题技能等,更系统化地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微格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发展是保持一致的,并且与学生在学习和心理方面的规律相一致,师范生获得的教学技能与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更加适应。
师范生获得更高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化整为零,可以专门去训练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过程,使师范生获得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教学技能培训。微格教学中通过知识的循序渐进,师范生将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对某项教学技能进行有效巩固,相比起宏观培训来说更加细致和深入。可以说微格教学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一蹴而就地优化师范生自身的习惯以及个人素养,也不能将所有教学问题通通解决掉,无法造就十全十美的教师,但是可以通过教学技能和方法的优化改进,使他们变得更优秀,并且更有信心,最终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显然,微格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 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微格教学应用不够深刻 虽然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时候微格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看重学术轻视实践,造成微格教学过于表面化。经过调查得知,认为微格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对教学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作用的学生只有30%,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走过场的情况严重,目前在基础技能和专业训练中,这种形式主义问题比较严重。例如:在对技能进行讲解以及培训课堂组织技能的时候,微格教学就是单纯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走上讲台感受一下,并没有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养。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应用过于形式化,师生觉得形式化所以没用处,以后就变得更加形式化。
落后的现代视听技术与教学技能训练的需要不适应 微格教学这种教學模式需要利用到现代视听技术,所以需要必要的设备基础才能进行,但是目前高校中过于落后的现代视听技术,不足以支持微格教学的开展,脱离了师范生技能训练的标准范围,自然也不能发挥出其效果。调查表明,师范生普遍认为学校的现代视听设备过于落后,不能满足微格教学,并且反映上课期间经常有技术问题出现,影响进度的同时,修理进程很慢。本来学生是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模式自行学习现代视听技术的,现在受到信息设备的影响,阻碍了课程进度,师范生对这种教学技术的效果产生的理解自然也是大打折扣。endprint
没有及时反馈,评价缺乏力度 师生的反馈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培训教学技能获得的效果,而有效的教学反馈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是连接师生的重要媒介。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方面难免会存在缺点和不足,通过课堂反馈和其他学生的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反省改进。然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人数太多、微格教学时间缺乏等,不能保证课堂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如果不能客观及时地反馈培训教学技能的效果,自然就不会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师范生也不能因此获得教学技能的提升。
而且这种师生反馈的不及时情况是双向的,学生的感觉不能及时传递到教师那里,教师也不能及时回复学生的反馈意见,影响讨论的效果以及反省的效果,教学技能也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吸收。
过于看重专项训练,对教学技能整合不足 微格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分解成一个个细化的部分,更便于训练各项教学技能,可以说在教学技能培训中就是这种详细的、微型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但是高校过于看重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中对专项训练发挥的作用,以至于没有重视起整合教学技能这方面。如在训练课堂技能的时候,微格教学对其进行了划分,包括课堂讲解、课堂变化和课堂组织等,虽然专门训练了每一个方面,最后却没有整合。当师范生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开始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可能会过于紧张或者不够熟练,所以不能顺利地整合起来这些细分的专项技能来进行综合运用,对课堂整体效果的把握不准。这样不仅会对师范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效果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也不能发挥出微格教学减轻师范生试讲压力的作用。
微格教学训练师范生技能的时候,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过程、准确的评价,如果对专项训练过于看重,没有有效整合教学技能,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就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对其应用的效果和价值都会有很大影响。
3 提高微格教学质量的措施
要强化教学过程,对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进行平衡。微格教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其自身也是一种过程,要将微格教学进行的课时适当增加,不仅让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能掌握更多,还能有充分的机会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技能的演示,还有充分的时间将教学技能记录下来不断重复进行观看,全面地对其进行评价,改进其中不足的地方,将微格教学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在学习微格教学理论的时候,要足够深入和系统性地进行,用理论对微格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切不可流于表面。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积极进行创新,更深入地理解其理论并且对其理论体系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微格教学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保持平衡以后,产生的微格教学学习系统就比较完善和系统了,可以考查微格教学中的实践和理论。微格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对其进行有效实践,还可以在其他理论学习中借用微格教学模式,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微格教学理论学习。
参考文献
[1]吕雯慧.微格教学在师范专科生校内教育实习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8):8-10.
[2]陈世强,左安友,胡诚,等.微格教学在师范兼非师范属性专业中的效能分析[J].科教导刊,2014(3):74-75,92.
[3]魏新玲.师范类专业中微格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探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3):81.
[4]廖丹.高师院校微格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微格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9):184-185.
[5]刘艳.建构主义视角下微格教学的组织与评价:以师范技能训练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2(5):71-73.
[6]孙俊炜.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新校园:学习,2011(6):6.
[7]叶剑强,陈迪妹,罗姣,等.微格教学培养高师生师范技能有效性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5,36(24):46-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