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如何培养职高生的审美情感
2017-12-02何俊玲
何俊玲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呢?本文使用梵高的《向日葵》作品作为介质,剖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达成新课标规定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美术课;职高生;审美
一、 全面把握“审美情感”的含义
“审美情感”的含义:情感和审美情感。按照心理学上的定义,情感是指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概括地说,情感是某种心理体验,是基于某种经验上的心理体验。因此,我们向学生提供的美术作品必须是美的,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色彩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首先必须具有共性的特点,能够易于让大多数学生接受,然后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产生形式美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在这种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达到某种审美理解,并把这种具有情感体验的审美理解运用到生活中,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审美情感。
二、 从美术作品的形式入手,培养职高生的审美情感
情感的表达依附于作品的形式,首先从美术作品的形式入手,来培养职高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闻名于世的梵高绘画作品《向日葵》。对于这幅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认识这幅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笔触是跳跃的,旋转不停的,粗厚有力的,色彩单纯而又强烈。如果只让学生感受这种单纯的形式美,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里我们只是让学生对这幅作品作最初的形式上的理解,或者说是开始的心里经历。只是理解这幅画的思维开始阶段。我们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作品的形式美,它的意义是基于什么目的呢?美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力,这是美术教师都知道的事。“号角吹响了,就具有战斗的性质。”号角响了,就让我们联想到义无反顾地去战斗。因此,我们的意图在于,在了解形式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如下想象:旋转和跳跃的笔触,使这幅画充满了强烈的运动感,“强烈的运动感”使这幅画充满了一种执着的,强烈的、不屈不挠和充满朝气的情感。这是《向日葵》在人的心中所唤起的情感。这里联想的作用是把作品中的形式和情感联系到了一起。也就是由对作品中的形式理解转化为对情感的体验,基于情感的体验下再去理解作品的形式,学生对作品中美的体会和感受会得到升华。我们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这种情感。这个思维阶段就是学生的情感体验阶段,是上一个思维阶段较为成熟的发展。但这种情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呢? 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呢?“关于我们的情感我们只能说:“我感到……我不知道我感到了什么。”雖然是“强烈的、不屈不挠、执着的”,但这种情感仍然很抽象,不具体。这个问题不明白,学生就会体会不深、理解不深,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任务也就难以完成。因为学生只了解了形式美,和在形式美的基础上无目的的情感体验,尚没有完成情感的初次转化,因此没有达到一种理解上的深度。那么如何让学生达到某种理解上的深度呢?或者说达到思维的第三个阶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去理解——了解梵高本人。
三、 从了解美术作品创作者入手,培养职高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阅读《梵高传》,我们发现如下生动的描写:
他从清晨四点就开始画,一直画到夜晚把景色偷走为止。他一天创造两张,有时甚至三张图画。撕碎的活力的痉挛性的图画使他流出了一年的鲜血。他计较的不是在地球上逗留的时间之长短,而是一生中天天在做什么。对他来说,时间是以流出的图画来计算的,而不是以日历跳动的页数来计算的。
对梵高的情感这段生动的描述,我们应有见地的、有深度地引导学生把握梵高对绘画事业独有的强烈的热情、忘我的勤奋和充满朝气的情感,这种情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富有美感。让学生对梵高的情感细致的体验,深入揣摩。从情感的角度理解梵高对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和理念。
“艺术的本质是它唤起的感情……它发生于人的心理活动之中,艺术作品的作用仅仅是唤起这样一些心理活动。”通过上述分析使这种不确定的情感更加明晰和确定起来,理解为什么作品中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运动感”——笔触的旋转和粗厚有力更有利于情感的表现,为什么会产生“执着,强烈的、热情和充满朝气”的想象。“有力地表现我自己”这是梵高对自己画的评价。这里由对梵高情感的体验变成一种艺术上的理解——向着审美理解转化,上升到审美理解上的情感体验,这种在审美理解上的情感体验,具有深度上的意义——学生对上述情感的体会得才更丰满,理解更深刻。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学生感受这幅作品思维的第三个阶段。
在审美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重要和关键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第四个思维阶段,即是要把梵高的这种情感“转化为自觉情感”:学生把梵高对目标的价值观和对工作和事业的热情态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梵高的精神和理念指导自己,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和人生价值取向。在审美理解上加深学生对作品中的形式美的印象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把这种审美带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学生一生热爱审美和使用审美的精神情操。或许这是美术教育富有价值的目标。无疑这种影响对学生来说将是持久的和深刻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合乎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所经历的四个思维阶段,体现了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原理。每个思维阶段都是对上一个思维阶段的发展和丰富,都具有自己独有的任务。对每一个思维阶段,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深入和感受体验作品中表现的情感、体验情感与形式的内在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这也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