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2017-12-02胡梅梅,张雅
胡梅梅,张雅
摘要: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在该课程开展混合教学的具体方式,并为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067-02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混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关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混合教学模式是相较于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的改革,其本质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体[1]。教师基于互联网技术将教学内容数字化,通过平台让学生课余时间在线学习,在线下课堂上强化理解和深入讨论,课后再线上进行总结和答疑。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网络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目前,教师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应用,主要通过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与线下课堂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面向非国际贸易的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两部分,前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后者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传统面对面授课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加以讲解,再应用研讨式、案例分析等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师生互动。尽管教师尽可能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由于时间限制、学生参与度不够、兴趣不足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欠佳。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使学生带着在线课堂学习的成果和问题来上课,教师为之解答并通过问题研讨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化,这样的“线上课堂+课堂研讨”的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具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解决课时偏少的问题。一般而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课时设置为40—50学时,笔者所在学校为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开设了40学时,而金融学、经济学专业则只有32学时。在较少的课时内要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导致上课速度偏快,学生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需对课程内容进行删减,并且课堂内也不能大量使用比较耗时的讨论、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可在课前在线学习知识点,到课堂上老师则只需要简要地梳理和回顾知识内容,然后就可以进行深入讨论,不仅能确保突出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实施混合教学的设计
(一)分解知识内容,制作视频材料
课题组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地将每个章节的内容划分成多个小的知识点,将每个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视频,然后按照章节顺序整理排序,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应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前的在线学习。其中,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自己录制,也可以是对现有互联网资源进行编辑整理后制作成相应长度的视频材料。这些视频材料将静态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此外,这些视频还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可以随时回放没有理解的知识点。
(二)合理分配线上课时与线下课时
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排好线上与线下课时的具体顺序,以便于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的知识能及时在线下课堂得到梳理、巩固和补充。以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这一章的教学为例,在总学时为40学时的框架下,一般安排6个学时进行教学;而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各种理论分成多个教学片断,包括绝对成本理论、相对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教师将每个教学片断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视频,总共安排3学时的在线学习,在此期间间断安排6学时的线下课堂进行重难点解析、讨论和训练,即按照“线上1学时+线下2学时”的模式重复3次,总学时达到9个。这样安排下,学生的学习负荷不会太大,线上学习后又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线下讨论和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设计面授后的在线测验、互动与答疑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课题组教师应设计面授后在线学习的环节,具体包括知识回顾、在线测验、互动与答疑。首先,课题组教师应将教学PPT、线下课堂的案例材料、讨论结果等课程材料上传至网络平台,要求学生课后有选择的自主学习;然后,要求学生完成在线测验,提交学习作业;同时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予以及时解答,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出回应,还能通过互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线下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方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
面授课堂上应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线上课堂所学知识点,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通常在线上课堂上布置围绕某一个理论问题或者贸易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提前搜集资料;线下课堂面授时,教师首先梳理教学知识点,再分组讨论,教师予以指导,然后请学生代表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教师予以评述和总结。
(二)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抽象,而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则实践性强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方式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课题组教师应采集并编辑整理基本涵盖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并要注重案例与理论教学环节紧密相扣,注意时效性和真实性。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教师通过多渠道收集了较多真实案例,如保险实务的案例,通过与保险公司找相应的人员进行咨询、沟通,获得了相关案例;国际结算方面,通过与银行建立联系,收集到了相应的案例素材。此外,案例能紧密联系主题,很多能做到贯穿多个教学内容,因而能更全面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也能通过学生回答情况掌握学生的分析、知识应用、表达等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大減少了学生熟悉案例的时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能提前把案例材料放到网络平台,让学生在面授课前进行熟悉,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线下课堂上面授时,教师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介绍案例,而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对案例中问题的见解,引导学生互动讨论甚至对他人的观点进行点评。这样无形中也给学生施加了压力,促使他们更有效地进行在线学习。
(三)角色扮演法
学生在线学习后,基本掌握了知识的要点,线下课堂上则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角色扮演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指定角色的相应任务。例如国际货款结算部分,各种结算方式下涉及的当事人比较多,学生理解的时候容易产生混乱,设置不同结算方式下国际结算的情境,要求学生分组扮演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角色,配合完成一笔结算任务,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兴趣,通过任务起到了查漏补缺、加深知识理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瑜.微课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97-98.
[2]蒋翀,费洪晓.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3):120-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