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流失”现象反思
2017-12-02马娟,马楠,丁佳霏,马娟
马娟,马楠,丁佳霏,马娟
摘要: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的后裔,现主要聚居在中国青海省循化县,约有人口12.69万人(2011年),使用撒拉尔语但没有其文字,全族信仰伊斯兰教。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民族迁移和通婚、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的重视程度等原因,导致青海省循化县撒拉尔语逐渐衰弱。我们对此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对青海省循化县撒拉尔语的语言流失的现象和成因进行分析,并积极且努力思考撒拉尔语的传承及传播之道。在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形势下,抓住机遇,使撒拉尔语得以传承并使之走出去。
关键词:撒拉尔语;认同感;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053-03
母语是一个人的民族语言,并不一定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语言。母语如果用第一语言来讨论,它的运用能力对一个人或整个民族的学习过程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思考大多都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之上。因此学习母语迫在眉睫。但是现如今母语流失现象极其严重,据统计,在全世界大约6000多种语言中,有超过1000种语言处于流失的边缘。作为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的民族语言——撒拉尔语,它的流失非常严重,保护及传播这种语言迫在眉睫。虽然我们不是撒拉族,但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造成母语“流失”现象的原因及其分析
(一)普通话的普及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本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它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对国外而言,普通话是中國语言的代表;在我国,撒拉尔语是撒拉族的代表。为了消除语言隔阂,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国家极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很多人认为,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使得我们之间交流畅通,所以我们要极力去推广普通话,而少数民族语言保不保留无所谓,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统一语言。其实,在我看来,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既推广普通话,又传承自己的母语,这样做岂不是更好吗?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从而淡化了自己的母语。
(二)民族认同感
中国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会有各自的语言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为了更好地与国家的国情相融合,极力地去推广普通话,觉得自己的方言很土,还有一些人担心不久的将来,方言就会退出人们的社交范围,所以摒弃自己的母语。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这块土地的归属感和对这类方言的认同感不够强烈。既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和多种美丽的语言,我们没有理由去摒弃它。如果真的丢失,那么中国文化将失去很多宝贵的财富。
(三)民族通婚与迁移
一个民族因为家庭经济,社会因素或是与其他民族通婚从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一个新的居住地,必然面临着新的发展,他们对自己母语那种天然的、深厚的感情会慢慢淡化。在家中,父母辈的人经常说自己的母语,为了交流方便,肯定要去适应这个不属于自己语言的环境,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去学习其他民族语言,时间久了,会慢慢淡化自己民族的语言,而相应的会熟悉其他民族的语言和词汇。这也是导致撒拉尔语流失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候鸟迁徙”式的打工潮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外地人大量涌入,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冲击。为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会选择较为通用的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感受到了普通话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就会选择性地舍弃一些自己原有的语言,这样也造成了本民族语言的流失。
对于网络时代的我们而言,所崇尚的生活更加便捷,通过与外来民族直接接触或借助于媒体,对外来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从而使我们产生了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越来越崇尚时尚,抛弃传统文化。因此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五)对撒拉尔语的重视程度
语言使用的领域对母语维持或取代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如果母语使用的情况较稳定,并且母语有其固定功能和使用领域,则母语较易维持;反之,则较易被取代。我们试图通过比较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石头坡村的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群在语言使用的不同领域有无差异,从而来推断不同人群对撒拉尔语的重视程度。
从我们调查报告显示的信息来看,在家中,老年人群最常使用撒拉尔语的比例比其他组高,而使用汉语的比例小于其他人群,说明儿童、青年、中年人群在说汉语的比例和人数不断增加,而老年人群比起其他人群变化较小。而且在上学之前,撒拉族人对于使用自己的母语有较大的重视意识。但在上学之后,在家所使用的撒拉尔语,也就是母语所占比例远远低于使用汉语所占的比例,使用汉语的比例趋势逐渐上升,说明撒拉族人在上学后,使用母语意识渐渐减弱,而使用汉语的意识加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几组人群在宗教场所使用语言的情况都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在宗教场所,母语使用的情况维持比较好。在朋友圈、工作场所、学校使用语言都有显著差异。
因此可以明确看出,语言转移的现象较严重。个体在上学之前母语意识较强,上学之后,汉语意识加强,母语意识减弱,说明上学对于削弱母语意识有较大的影响,母语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六)社会因素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社会因素比如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对语言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根据对青海省循化县当地居民人员的调查发现,在稳定的语言环境中,男性使用非标准语言的形式频率高于女性,并且男女性别差异会使得各自使用语言能力朝着各自优越的方向发展,男女大脑结构的功能运作对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特殊化倾向,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男性使用普通话的人数高于女性,女性使用撒拉尔语的人数高于男性,使用双语人数女性稍高于男性。endprint
近年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程度都在提高,也意识到发展孩子的语言很重要,但由于处在方言区、家长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孩子规范语言的习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使用普通话人数的比例就越高,同样,接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使用撒拉尔语人数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可以看出,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语言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促进撒拉尔语传承与传播的途径
对于这么多加速着撒拉尔语流失的不良因素,传承与传播撒拉尔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撒拉尔语有更好的发展,应该在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形势下,抓住机遇,让撒拉尔语得以传承并使之走出去。
(一)国家层面
加强语言教育方面,开设有关撒拉尔语的课程并提供语言市场,让会撒拉尔语的人在升学、就业上更有利;在各个学校开展民族语言选修课(也可以开展各民族语言交流活动);在高校中组织用撒拉尔语开展的辩论赛。
(二)经济层面
发展多彩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发展,很多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开始关注休闲旅游。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因此发展民族旅游业对当地县城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的产业政策促进下,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当地有关部门可以用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当地的红色旅游、民族餐饮、撒拉尔刺绣、手工艺制作等综合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同时也使得撒拉尔语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从而走向世界。
(三)文化层面
引进多媒体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开设一个有关撒拉族自己的电视频道或者有关撒拉尔语的电视节目。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电视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在少数民族地区,电视具有特殊战略地位,是传播现代文明的途径,是舆论宣传战线的主阵地。而撒拉尔语从来都没有一个专用的电视频道,甚至连一档撒拉尔语的电视节目也没有。循化作为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要想在本土化中打造民族化,地方电视台要在本土化中打造栏目,突出民族特色,结合区域实情和风土人情,打造一栏精心制作的节目,对撒拉尔语的传承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本民族执行的层面
传承本民族民谣。撒拉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因而很多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消亡的可能,然而许多撒拉族民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唱了近千年,因此在当地举办各种以撒拉尔语为主的比赛,比如诗歌朗诵、歌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许多撒拉族民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唱了近千年。比如《阿丽玛》赞美世居的各族妇女穿着打扮,《玉尔》是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情歌。这些民歌保持了撒拉族古老的音乐风格,呈现出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风貌,其歌词亦是撒拉尔语的精华所在。青海省循化县近年来加强撒拉尔语歌曲的传承,积极挖掘撒拉尔语传统民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挖掘的撒拉尔语传统民歌,以现代艺术手法再现了历史久远的撒拉尔语RAP说唱片段,是一次对濒临消亡的撒拉尔语保护的有益尝试,对促进循化地区民间原生态民歌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结论
语言传承和传播之道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提供语言市场,让会撒拉尔语的人在升学、就业上更有利。从经济因素来看,用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当地的红色旅游、民族餐饮、撒拉尔刺绣、手工艺制作等综合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一方面,给当地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流;另一方面,使得撒拉尔语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从而走向世界。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将撒拉尔语列为官方语言,提升撒拉尔语的地位。在本民族执行的层面,从家庭教育做起,以及在當地举办各种以撒拉尔语为主的比赛,比如,诗歌朗诵、歌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战略之下,撒拉尔语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不仅要引起撒拉族人对本民族语言的认同感,而且要将撒拉尔语推向世界,被世界所了解和熟知,从而体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如果直接与“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往合作,则其母语能力、民族宗教传统等将给他们带来极大地便利,撒拉尔语就是如此。我们期待撒拉尔语摆脱濒临消失的危机,走进撒拉族人的心中,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徐世璇.语言濒危原因探析——兼论语言转用的多种因素[J].民族研究,2002,(04).
[2]李锦芳.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策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3).
[3]徐世璇,廖乔婧.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3,(02).
[4]徐世璇.语言濒危原因探析——兼论语言转用的多种因素[J].民族研究,2002,(04).
[5]马成俊.土库曼斯坦访问纪实——兼谈撒拉族语言、族源及其他[J].青海民族研究.
[6]许娥.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04).
[7]邬文清.论濒危语言的教育传承与保护[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
[8]陈卫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9]黄行论.国家语言认同与民族语言认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
[10]陈淑娟等.台湾泰雅语的语言流失、转移与振兴——以新竹尖石水田部落为例[R].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
[11]黄行.论中民族语言认同[J].预压战略研究,2016.
[12]拜婉慧.传播学视角下撒拉尔语传承调查[D].兰州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