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单打比赛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7-12-02仝润平
袁 辉,田 颖,仝润平,李 艳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2.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81)
第31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单打比赛技战术特征分析
袁 辉1,田 颖1,仝润平1,李 艳2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2.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81)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对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单打比赛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马龙、李晓霞、丁宁的比赛技战术特征进行了研究,用具体数据分析了他们在此次比赛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供今后训练参考。
31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单打比赛;技战术特征
第31届奥运会乒乓球单打比赛于2016年8月6日至12日在巴西里约举行,中国队此次参加奥运会单打比赛的运动员有张继科、马龙、李晓霞、丁宁。经过7天的激战,我国选手马龙、张继科分别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男单冠、亚军,丁宁、李晓霞分别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女单冠、亚军。本次奥运会单打比赛中,我国选手虽然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技战术实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并且完美的完成了比赛“任务”,但在部分技术的衔接及战术的运用上还是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参加此次单打比赛的四名选手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他们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他们后期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参加2016年第31届奥运会乒乓球单打比赛的运动员马龙、张继科、李晓霞、丁宁及他们的比赛对手。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统计法
通过观看上述重要比赛场次的实况和录像,并进行数据统计。
1.2.2 双系五段分析
采用以“三段分析法”[1-3]为基础进行改进后的“双系五段分析”[4]对各研究对象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第五板、第六板、相持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其各段的相对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对各单项技术及其技术间的组合运用进行分析。乒乓球单打比赛技战术“双系五段分析”统一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乒乓球单打比赛评价标准[4]/%
2 技战术统计与分析
2.1 张继科单打关键场次比赛
表2 张继科单打关键场次比赛的技战术分段统计
张继科在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对手分别为日本的丹羽孝希、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和中国的马龙,比赛结果分别为:4∶1战胜丹羽孝希;4∶1战胜萨姆索诺夫;0∶4负于马龙。本研究将这三场比赛的技战术数据进行了统计,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发抢段,张继科对战国外两名选手时的得分率均达65%优秀标准水平以上,而在对战马龙时只有15%的得分率,距及格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张继科与马龙较为熟悉,其发抢上的优势相对较难发挥,但15%的得分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继科在对手接发球较为适应时的调节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接抢段,张继科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得分率均达优秀。张继科采用反手“拧”的技术接发球效果非常好,是接抢台内球的先进技术,这一技术也逐步成为当前男子接发球的关键技术。第五板球,张继科在与马龙的对战中得分率非常低,这与其发抢段并没有占得先机有较大关系,而发抢段得分率过低也是其输球的重要原因。相持段,张继科在半决赛和决赛这两场比赛中的得分率均未达40%的及格标准,且使用率也较高,其在半决赛中之所以胜了萨姆索诺夫是因为张继科发抢段和接抢段的得分弥补了相持段的失分(当然这与张继科在每局关键时刻体现出来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有较大关系),而输给了马龙则因为其整场比赛中除了接抢占有优势外,其余各段得分率都较低。另外,通过进一步观察张继科与马龙的比赛录像可以看出,张继科的接抢之所以有较高的得分率是因为第二板接发直接得分和接球摆短后第四板再拉起来的球得分较多,即用反手拧或拉下旋球得分率较高,而拉起来后继续用反手跟进的一板拉冲的失误则相对较多,其第六板的失分也多是由于反手位的连续上旋失误较多,这是在今后的训练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综合分析张继科在第31届奥运男单比赛的最后3场比赛发现:张继科在接抢优势较为明显,发球抢攻在对外时有明显优势,而在对手对其发球较为适应时该如何进行调整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反手起下旋后的反手再衔接失误偏多,相持段得分率的起伏也相对较大,这在今后的训练中需要注意加强。当然,张继科的腰伤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整体实力的发挥,这也提醒我们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控制。
2.2 马龙单打关键场次比赛
马龙在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对手分别为尼日利亚的阿鲁纳、日本的水谷隼和中国的张继科,比赛结果分别为:4∶0战胜阿鲁纳;4∶2战胜水谷隼;4∶0战胜张继科。本研究将这3场比赛的技战术数据进行了统计,见表3。
表3 马龙单打关键场次比赛的技战术分段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马龙在本次比赛中除与队友张继科比赛时发抢段的得分率在良好附近以及第五板得分率偏低之外,其余各段的得分率几乎均达优秀或在优秀附近。结合乒乓球运动的制胜规律以及前期部分比赛研究的统计数据来看[5-6],竞赛对手之间较为熟悉时其发抢得分率一般会相对稍低,而马龙在本次与张继科的比赛中抢得比较凶,发抢的命中率也达到了59%,在良好标准附近;其第五板球的失分较多也主要是由于第三板较凶导致三、五板的衔接相对较差所至,但从整体第五板的使用率也较低的情况来看,其在发抢段拼抢较凶所达到的相对效果较好;第六板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均在优秀标准以上,说明其中台对恃的实力也非常雄厚。可以说,马龙在本次比赛中的表现堪称完美。当然,能获得如此完美的表现与其一直以来坚持不骄不躁的训练和比赛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马龙1∕4决赛的对手阿纳虽然以0∶4败给马龙,但其在之前分别以4∶2和4∶0击败了德国的波尔和台北的庄智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对手。
2.3 李晓霞单打关键场次比赛
李晓霞在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对手分别为中华台北的郑怡静、日本的福原爱和中国的丁宁,比赛结果分别为:4∶0战胜郑怡静;4∶0战胜福原爱;3∶4负于丁宁。以上3场比赛的技战术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李晓霞单打关键场次比赛的技战术分段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李晓霞在对阵台北的郑静怡时,第六板的得分率相对偏低,但其接抢段的高得分率和使用率远远弥补了第六板失误,而其余各段的优势则非常明显;在对阵日本的福原爱时,其优势几乎是压倒性的,四局比赛总共才丢9分,说明其实力远远超过对手;在与队友丁宁的比赛中,李晓霞发球系统(一、三、五板)的优势也较为明显,但其接抢段并没有发挥出更多的优势,而相持段的得分率又未达及格标准,且其使用率还不低,这两段的失分是其负于丁宁的重要丢分点。
就李晓霞的打法来看,在进入上旋对恃后,李晓霞的站位相对稍近台,击球时期较早,球速较快,危险性相对较大,但这种击球在多板相持中或在关键球时容易出现过凶或过于保守的情况从而增加失误。而丁宁则多站位中远台,击球时期相对较晚,这种方式的击球速度虽然相对稍慢,但击球时容易进行调整,其动作能做得更充分且击球弧线较好,发力击球时也会保持较高的命中率,在多板相持或关键球时的心理压力会相对较小,较少出现无谓失误。在本次对战丁宁的比赛中,李晓霞“抢在前面”的整体战术意图虽然是正确的,但由于其在落点和线路的控制以及凶稳的结合上有所欠缺而导致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从发球系统来看,李晓霞发左侧下旋至丁宁的反手位后,其对丁宁用反手拉起来的一板球的节奏和旋转并不适应,失误较多,由此不太敢过多发球至丁宁的反手位而以发丁宁中路偏正手为主(大多为半出台球),刚开始丁宁接球是以中等力量的反手拧拉为主,被李晓霞反冲得分较多后丁宁改变了接发方法,以正手拉吊起来较多,虽然李晓霞在反拉时偏凶(得分率起伏较大),但好在其实力强大,整体上得分还是多于失分。而在决胜局时,李晓霞回接丁宁拉吊起来的球明显出现过“手紧”的情况,无论是在发力反冲还是减力防守上,其失误率明显增加。
从接发系统来看,李晓霞在接发球时采用挑、拨的效果较好,而以搓回接时效果较差,前几局接发球判断不太准时慢搓到丁宁的反手位时易被丁宁侧身发力冲,而快搓的几个球被丁宁反手拉上后,李晓霞在回接时感觉有点对不上节奏,失误较多,这可能也是李晓霞在后来不敢过多的压向丁宁反手位的主要原因。其实在这个时候李晓霞还是应该在线路适当调整变化后回到压反手调正手这条主线上来,因为从实际比赛中来看,李晓霞在与丁宁对反手时并不下风(参考表6),而且在丁宁被动侧身后,李晓霞变丁宁的正手位的得分率相当高(例如第五局李晓霞明显意识到了要压住丁的反手位并且坚持该战术,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其反手的本能反应线路上还是习惯拉斜线,因此还是会出现一些给到丁宁的正手使自己被动的情况)。而从整体接发球来看,李晓霞在接发球时搓至丁宁的中路及正手位的球过多,在被丁宁正手拉起来后的第四板回接的命中率又较低,同时在第四板后的反手上旋对恃时,信心稍显不足,在对手没有侧身或没有侧身意图的情况下过早变到正手位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这是其在接抢段和相持段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另外,李晓霞对丁宁的下蹲式发球不太适应也是其接抢段得分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4 丁宁单打关键场次比赛
丁宁在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对手分别为德国的韩莹、朝鲜的金宋依和中国的李晓霞,比赛结果分别为:4∶0战胜韩莹;4∶1战胜金宋依;4∶3战胜丁宁。以上三场比赛的技战术数据统计结果,见表5。
丁宁此次1∕4决赛和半决赛的对手均为削球选手,从比赛的实际数据可以看出丁宁在对战两名削球时的战术运用得当,整体实力上也有较大优势。在对战削球韩莹和金宋依时,丁宁在发球抢攻没有得分后的第五板(第五板的得分率虽然较低,但其使用率也非常低)并不急于再发力强攻,而是过渡到拉吊和搓摆结合,找机会再发大力,由此将比赛拖入第六板后的相持较多,而在相持段使用拉扣结合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又都非常高,这是其赢球的关键。
在决赛对战李晓霞时,丁宁发抢段的优势明显,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也均在45%的良好标准以上,但第五板和第六板的得分率均未达及格标准。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两段失分的原因,本研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数据统计,见表6。
表5 丁宁单打关键场次比赛的技战术分段统计
表6 丁宁对阵李晓霞的第五、六板得失分情况统计
从两人的握拍来看,丁宁左手横握拍,李晓霞右手横握拍,左手对右手,若一方强行侧身进攻对方反手位,自身正手必然会出现较大空档,而攻到对手正手位则又易形成侧身位对战对手正手位的被动局面。此时,双方一般都会采用压住对方的反手位后攻其正手位,或在侧身位的一板采取凶狠搏杀的战术。
由表6可以看出,无论是第五板球还是第六板球,丁宁的侧身位得分率最高。而失误率最高的是在第六板的正手位,即被对手发抢压住反手后调到正手大角度最容易丢分。是否加强侧身对于丁宁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多侧身抢必然会被调正手空档,而在自身反手位稍显下风的情况下,不侧身也难以占取主动,由此对侧身时机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结合此次比赛实际来看,在侧身位丁宁的得分率较高是因其选择的侧身时机较好,另外李晓霞回至丁宁中路偏反手较多(压到反手的角度不够),丁宁在侧身时所受压迫较小,发力比较充足;而丁宁在正手位的失分大多是在其侧身抢拉质量不高或强行侧身时被李晓霞调到正手位而失分;在反手位,丁宁的失分也较多,从技术实力上来看,用反手位与李晓霞进行恃时丁宁确实要稍显下风,这从侧面也说明李晓霞应坚持多压至丁宁反手位。
从整体上来,丁宁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二、四、五局被李晓霞搏杀取得较好效果时还敢于坚持既定的战术,并在处于被动时对比赛过程中的战术细节调整较好,充分地发挥了自身打法的技战术优势,这是其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而对于此次比赛中丁宁在技战术上暴露出来的相对劣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提高:一是加强反手的连续拉冲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侧身抢攻的质量,三是加强侧身后扑正手的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张继科在对外时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优势明显,但与马龙对阵时发抢得分率过低,说明其在对手接发球较为适应时的调节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张继科的反手拧或拉下旋球得分率较高,而拉起来后继续用反手跟进的一板拉冲的失误则相对较多;在进入局末比分较为焦灼时其往往能体现出较好的心理素质。马龙在本次比赛中的技战术实力表现堪称完美,成就了其大满贯“伟业”,但同时这也对马龙能否在巨大成就下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2)李晓霞在本次比赛中表现中了较为强大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发抢段优势较为明显,其正、反手起下旋的质量都较高,但其在与丁宁的比赛中对既定战术的执行稍显犹豫,在心态的调整及战术细节的变化上存在“过慢”、“不坚决”等问题,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丁宁在本次比赛中的整体表现非常好,尤其是在战术的运用上非常合理。在技术层面,丁宁正手拉冲的质量相对有所提高,但反手的上旋对恃能力还相对偏弱,在与李晓霞对战时,因对手压反手调正手的战术,使自己在第五、第六板的反手位和正手位的失分较多。
3.2 建议
(1)对于本次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薄弱环节需要有针对性的弥补和加强。张继科在反手拧或拉起来后继续用反手跟进的一板拉冲的命中率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予以提高,在对手对自己的发球较为适应时的调节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马龙在取得大满贯后需“戒骄戒躁”,要继续保持之前“不骄不躁”的作风。
(2)丁宁首先要加强反手上旋多板对恃的能力,同时也需进一步加强侧身抢攻的质量,对于在相持中被压反手调正手的相持球也要着重加强训练;而李晓霞则需进一步加强用辩证的思维去认识比赛,在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时不能只着重于以技术实力来取胜,还应加强比赛时临场技战术的变化能力,不仅要敢于变化,把握好变化的正确性和变化的时机,还要敢于坚持,坚持既定的整体战术思路,要改变有实力但有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的状况。
(3)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普遍存在,在训练中我们需依据乒乓球运动项目特征及运动员自身技术和心智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着重加强特长技战术的训练还是对自身的弱势项进行着重训练,需要参考不同运动员自身技战术体系的特点来决定。
[1]吴焕群,李振彪.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诊断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1990(2):39-42.
[2]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07-249.
[3]李振彪,单颖,李浩松,等.对乒乓球技术评估标准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126-128.
[4]蒋津君,姚家新.乒乓球单打比赛技战术实力评估体系及其诊断方法的重构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5):432-437.
[5]蒋津君,于秋生,张艳亮,等.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冠亚军丁宁、李晓霞的技战术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2):60-62.
[6]兰彤.第12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解析及技、战术前沿动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57-61.
〔责任编辑 王东〕
Technique and Tactic Analysis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s Single Match in 31st Olympic Games
YUAN Hui1,TIAN Ying1,Tong Run-ping1,LI Yan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2.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300381)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observation statistics,logic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the paper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skills and tactics of Zhang Ji-ke,Ma Long,LI Xiao-xia and Ding Ning in the table tennis single of 31st Olympic Games.The paper analyzed their advantages and defects in this competition with the data and then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ir training.
31st Olympic Games;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single match;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que and tactic
G846
A
1674-0874(2017)05-0082-05
2017-06-16
袁辉(1980-),女,陕西安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