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00水产人的学术盛宴!本届世华会大咖云集,院士专家们的精彩论点不容错过

2017-12-02当代水产杨帆程纯明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7年11期
关键词:鱼粉鱼类水产

■ 《当代水产》杨帆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1,500水产人的学术盛宴!本届世华会大咖云集,院士专家们的精彩论点不容错过

■ 《当代水产》杨帆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世华会现场

25年,弹指而过,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支持下,世华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2017年10月24日,为期3天的第十一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简称“世华会”)于浙江省湖州市盛大召开,盛会汇集了近1,500名水产饲料营养界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襄盛举。

据悉,本届世华会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宁波大学联合承办,并得到了恒兴、大北农、通威、海大、天邦、越群、雅琪、碧德、科峰、中科、信豚、乐达、德宁、联鲲、新华扬、华诺威、东成、建明、科虎、科飞、经大、金洋、亚太兴牧、召师牧享、农信渔联、赢创德固赛等业界众多企业的支持,盛况空前。

围绕“精准、优质、生态”的主题,本届世华会设置了“营养需求与原料利用”、“营养生理与代谢调控”、“营养免疫与肠道健康”、“水产品安全与品质控制”、“营养与养殖环境”、“饲料质量控制与加工工艺”以及“摄食生理与投喂技术”7大议题,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人员、饲料企业负责人与研发人员、知名研发项目管理专家以及青年学子报告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针对研究过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遇到的难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在3天的学术盛宴中,小编将全程跟踪报道,现在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各位专家们的精彩论点。

关于营养需求与原料利用

本届世华会在第一天的报告中主要涉及蛋白原的利用率研究、功能性添加剂的开发、新饲料源、膨化料加工工艺、以及饲料企业在配方技术等议题。

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带来了养殖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的报告,据其介绍,水产养殖就是用鱼来养鱼的买卖,严重依赖鱼粉、鱼油,那么,目前世界上用多少鱼来养鱼呢?在过去20年中,全球海洋资源捕捞量达到9,000万吨,其中人类直接消费的不到70%,20%左右用于制作鱼粉,6%左右用于直接喂鱼,于是统计出,在全球鱼粉里大概有68%是用于水产养殖的,合计2,200万吨左右(全球海洋资源捕捞量)。但是,联合国联盟组织预测未来全国海洋资源的捕捞量不会再增加,可能还会有所下降,在过去20年里用于制作鱼粉的鱼类已经从30%左右降低到25%左右,甚至到2020年以后,用于制作鱼粉的鱼类将低于20%,这与全球人口的增加以及世界水产养殖对鱼粉需求的增加,形成了突出矛盾。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

日本鹿儿岛大学水产学部的ShunsukeKoshio

台湾国立嘉义大学水生生物科学系的黄承辉

挪威的国家营养与海洋食品研究所课题组组长Erik-JanLock

美国研究院的RobStrathman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殷战

于是他认为,蛋白源与水产养殖的矛盾必须得到解决,可以通过寻找鱼粉替代物,少用鱼粉、鱼油,以及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两种途径解决,也有利于水产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还在报告中综述了世界上101种养殖鱼类的424篇研究报告的结果,分析了影响养殖鱼类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的各种内在和外源因素,如食性、适温特性、环境盐度、不同生长阶段、蛋白源的种类、氨基酸(含量、平衡与生物利用率)、蛋能比、饲料的适口性、养殖对象的蛋白质周转代谢的遗传特性等等。最后,试图找出未来提高养殖鱼类对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研发方向。

目前日本在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究上的进展如何?来自日本鹿儿岛大学水产学部的ShunsukeKoshio介绍道,由于近年来预计原料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鱼粉、植物蛋白等,最优的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对于开发最佳的水产饲料非常重要。在报告中,他就益生菌、益生菌合成生物、免疫刺激剂、核苷酸等的最新研究,以及生长性能、抗逆性、免疫学反应的相关性展开探讨。其中,他着重分享了在海水鱼饲料中添加肌苷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了在饲料中添加肌苷和IMP核苷酸的作用效果,得出结论,直接添加肌苷比添加IMP(5`-肌苷酸二钠)效果更好。

来自台湾国立嘉义大学水生生物科学系的黄承辉带来了甲鱼之营养需求的报告,他认为甲鱼是一种广泛养殖于亚洲的高价位水产养殖物种,下杂鱼则是台湾传统甲鱼养殖的主要饵料,由于不易保鲜且品质不稳定,过去曾经因为下杂鱼受到霍乱弧菌污染造成甲鱼养殖损失惨重,于是开发营养完全的甲鱼人工饲料对于甲鱼养殖极其重要。

在会上,黄承辉报告了嘉义大学水产养殖营养实验室进行甲鱼营养需求实验的一部分科研成果,通过研究发现甲鱼饲料中的鱼粉可被植物性蛋白取代,但需注意限制氨基酸的补充(甲硫胺酸与离胺酸)。他重点介绍了几种元素对甲鱼的影响:第一,铁:甲鱼对饲料中矿物质铁的需求量较高于其他鱼类或动物,约为266~325 mg/ kg,对硫酸铁(2价铁)的利用率高出柠檬酸铁(3价铁)1倍;第二,维生素A:甲鱼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约为2.58~3.48mg/ kg,可使用乙型胡萝卜素作为维生素A来源;第三,维生素D:甲鱼若缺乏维生素D,可经过紫外线照射转换体内维生素D前驱物质成为维生素D;第四,维生素C:甲鱼肾脏有酵素可自行合成维生素C,所以无需在饲料中补充。

国际上关于大西洋鲑新饲料源的研究进展如何?来自挪威的国家营养与海洋食品研究所课题组组长Erik-JanLock作了相关报告,据其介绍,在过去的25年里,组成大西洋鲑鱼的饲料成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0年,饲料源主要由鱼粉和鱼油组成,但现在大多数饲料源都是来自植物。可见,农业部对捕捞鱼类的限制在加强,法规也变得更加严格。他们对于饲料源的研究从优化鱼类饲料中的宏观营养成分到在特定生命阶段优化特定的微量营养素,已进入了更高级的研究阶段,饲料功能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所有的营养成分中,都必须以最佳方式利用,以确保健康鱼类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

大北农集团高级副总裁、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华朗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李远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

华东师范大学杜震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周志刚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春芳

来自美国研究院的Rob Strathman在会上作了有关膨化性能以及稳定性的发展的报告,他认为,在现有的膨化生产线中,工厂的整体性能和效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性能通常是通过一些关键指标来体现:产量效率和设备整体效率,而导致工厂的性能和效率表现较差主要从两个指标来体现:产量损失和计划外停机。他对这些关键性指标的度量评估和模型进行了详尽讲解,最后提出,在整个人类工业大环境的高速发展中,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以及更广的加工范围、更简便的操作,最终实现未来工厂的模型——数字化工厂。

关于二羟维生素D3对斑马鱼脂肪组织中脂肪酸氧化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殷战带来了他们的科研成果。据其介绍,为了研究二羟维生素D3在硬骨鱼类中的生理功能,其团队构建了缺失cyp2r1的2株独立的突变品系,并观察到这些突变体表现出了生长延滞和腹部脂肪组织的堆积。他们用25羟基化的二羟维生素D3浸泡突变鱼可以较好地恢复其缺陷表型。同时,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多聚酶链反应联合技术(ChIP-PCR)分析发现二羟维生素D受体可以在斑马鱼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结合转录因子pgc1a的启动子,并发现在cyp2r1突变鱼腹部脂肪组织中,PGC1蛋白表达、线粒体生成和游离脂肪酸氧化活性出现了显著下降。

最后研究表明二羟维生素D3可以通过调控鱼类腹部脂肪组织中 PGC1a的表达,调节脂肪细胞中的线粒体生物生成和脂肪酸氧化代谢,另外,在养殖鲫鱼过程中,他们正进行维生素D3在鱼粉替代中可能产生潜在影响的研究。

大北农集团高级副总裁、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带来了互联网+科技时代智慧渔业之应用和展望的报告,他认为,对于中国水产业未来十年而言,以互联网+科技驱动的智慧渔业将迎来巨大的时代发展机遇。而互联网+科技时代智慧渔业的一站式综合价值服务平台,即是类似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基于数据+电商+金融的线上线下平台和服务深度结合的全新水产商业模式。他还强调道,互联网+时代的九大核心思维包括: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流量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平台思维和社会化思维。

关于企业应对全球对虾养殖业困境的技术创新思路、实践与对基础科研方向的建议,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华朗认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应该在对虾品种培育与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技术、饲料加工工艺技术、饲料原料前处理技术、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对虾养殖技术领域都努力寻求突破,在总结功能性对虾配合饲料、鱼粉替代与新蛋白源开发、对虾饲料营养标准的准确构建、与营养相结合的对虾新品种选育、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今后基础科研方向的建议,为对虾产业健康、高效、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于营养生理与代谢调控

本届世华会在第二天的报告中主要涉及营养生理与代谢调控(含脂类营养、蛋白质营养、糖类、微量元素与综合调控)、营养免疫与肠道健康、营养需求与原料利用等议题以及研究生论坛。

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李远友带来了Pparγ通过作用于∆6∆5 Fad 基因参与蓝子鱼 LC-PUFA 合成调控的报告。据其介绍,黄斑蓝子鱼是首个被报道具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合成能力的海水鱼类,其LC-PUFA合成途径所有关键酶基因已被克隆和功能鉴定,包括两种脂肪酸去饱和酶(∆4 Fad、∆6∆5 Fad)及两种碳链延长酶(Elovl5和Elovl4)。他认为,这为研究鱼类LC-PUFA合成调控机制提供较好实验对象。

为此,他们利用离体实验对Pparγ在LC-PUFA合成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在HEK 293T细胞中,pparγ过表达可下调Δ6Δ5 fad启动子活力,而Pparγ拮抗剂则上调其活力。结果表明,Pparγ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Δ6Δ5 fad参与蓝子鱼LC-PUFA合成调节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在报告中就DHA以PPARγ依赖方式诱导草鱼脂肪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其所在研究室前期研究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诱导草鱼脂肪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脂质蓄积,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DHA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天然配体,为了探讨PPARγ是否介导了DHA促草鱼脂肪细胞凋亡作用,该研究在诱导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分化2d后,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μM)DHA处理脂肪细胞24h,并用200μMDH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h),此外,分别采用PPARγ拮抗剂及凋亡关键酶的抑制剂与200μMDHA共孵育脂肪细胞24h 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对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目前该研究结果显示,DH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促进草鱼脂肪细胞的凋亡(P<0.05),同时,DHA处理显著上调了 PPARγ的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PPARγ拮抗剂显著抑制了DHA的促凋亡作用(P<0.05)。该研究表明,DHA可能经由PPARγ介导,且经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发挥诱导草鱼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杜震宇报告了其团队在鱼类皮下脂肪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介绍道,通过对罗非鱼进行一系列实验,从不同脂肪组织应对能量摄入波动的敏感性、不同脂肪组织的组织学形态特征、不同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的内分泌特性差异、不同脂肪组织的基因谱表达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腹腔和皮下脂肪组织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腹腔脂肪是罗非鱼体主要的脂肪积蓄组织;罗非鱼皮下脂肪具有比腹腔更高的内分泌和代谢活性。

胆汁酸对大口黑鲈胆汁淤积症诱导的肝损伤的修复机理研究进展如何?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对此进行了报告,她认为,目前,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淀粉添加一般在10%或10%以下,甚至更低。其团队前期研究了当淀粉高于大口黑鲈耐受情况下为什么会导致引起厌食和营养型肝脏疾病的问题,并通过对大口黑鲈饲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两种不同情况进行对比与实验。

最后薛敏总结为:胆汁淤积症是高糖应激的肝病表型,可通过外源性的胆汁酸干预来控制肝细胞凋亡,于是当发现大口黑鲈的肝病表型如血浆中AKP急剧升高时,可给配合饲料添加相对较高剂量的胆汁酸,同时也需要关注胆汁酸的有效性、功能性以及毒性。

关于营养需求与肠道健康

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周志刚带来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的报告,他对近年来国内外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形成、影响因素等,以及鱼类消化道菌群相对于人和小鼠的主要特征。此外,他还总结了目前利用无菌斑马鱼技术对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功能方面的研究。鱼类消化道菌群的研究将有助于筛选高效抗病的益生菌,指导高效绿色的益生元以及新型益生元件的开发和使用,从而推进解决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和其它化学药物的长期大量使用问题。

关于饲料维生素D对鱼类免疫系统可能的调节作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春芳进行了阐述,她认为,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两种天然形式:VD2(钙化醇)和VD3(胆骨化醇),而鱼类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3以维持动物骨骼矿物化平衡。维生素D3不仅促进单核细胞朝巨噬细胞的分化,还能调控巨噬细胞的反应,刺激一些先天免疫指标如吞噬反应和血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维生素D3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因子前体的表达来抑制由脂多糖诱导的鱼类小肠和细胞内的免疫损伤。在实际应用中,维生素D3有可能作为免疫增强剂被使用在鱼类饲料中。

海南大学教授李二超在会上作了凡纳滨对虾的肝肠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调控的报告,据其介绍,养殖水体水质(如盐度、硫化物等)和饲料品质是影响凡纳滨对虾肝肠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水质或优化饲料配方可以调控并保障对虾肝肠行使其正常生理功能,优化对虾肠道菌群,进而提高对虾抗应激等方面的性能。最后,他结合凡纳滨对虾的肝肠结构、功能及肠道菌群组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影响对虾肝肠健康的水质和饲料因素,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保护凡纳滨对虾肝肠及优化其肠道菌群的营养学调控方法。

渔用饲料新蛋白源——优质发酵豆粕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如何?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叶金云在会上进行了报告。据其介绍,鱼粉在我国水产饲料的配方组成中通常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海水鱼虾饲料中鱼粉的比例高达30~50%,但近年来因鱼粉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其供应短缺,价格上扬。为此,新型饲料蛋白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成为世界营养学家和饲料工业界关注的重点。

他认为,现有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源对鱼粉的替代率一般都不能超过50%,过度替代往往造成养殖动物生长不良、溶血性贫血、绿肝等症状。为此,叶金云教授及其团队就优质小肽豆粕在水产饲料中替代鱼粉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目前,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第一,优质小肽豆粕发酵技术;第二,优质小肽豆粕营养学综合研究;第三,青鱼、淡水青虾配合饲料中应用优质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叶金云提出了小肽豆粕型配合饲料应用技术规范,并详细分享了小肽豆粕型配合饲料的应用优势。

海南大学教授李二超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叶金云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王岩

西班牙乐达国际集团-乐达(广州)香味剂有限公司 SofiaMorais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程宏远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高启平

长江水产研究所喻丽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邵建春

关于鱼粉替代话题

在会上,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王岩带来了替代肉食性鱼类饲料鱼粉的技术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他回顾了我国在肉食性鱼类饲料鱼粉替代研究方面的历程,提出了对肉食性鱼类饲料鱼粉替代限制因素的看法,并展望了今后低鱼粉饲料配方的潜力和技术。

其团队经过了多年来在降低鱼类饲料鱼粉含量方面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总结为第一,评价鱼粉替代效果的指标应包括:生长、饲料成本、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养殖废物排放、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第二,不同鱼类种类对饲料鱼粉需求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饲料配方背景影响饲料鱼粉需要量;第三,用最低饲料鱼粉水平评价鱼粉替代效果;鱼粉替代对照饲料鱼粉水平应<40%,替代后鱼粉水平>25%为无效替代;第四,替代鮸状皇姑鱼和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的能力:混合动物蛋白>鸡肉粉>肉骨粉>羽毛粉;第五,替代卵形鲳鯵饲料鱼粉的能力:鸡肉粉>豆粕;第六,γ射线辐照、添加牛磺酸和硒可提高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卵形鲳鯵和花鲈饲料中鱼粉的水平。

长江水产研究所喻丽娟对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她认为,羟基肉桂酸极有可能成为有效的饲料添加剂,于是,其团队针对阿魏酸及其酯化物对罗非鱼生长、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阿魏酸的添加促进了罗非鱼的生长,增强了集体抗氧化能力,并降低了血脂,改善了肌肉品质;修饰后的阿魏酸酯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对罗非鱼的生长、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Umami对大西洋鲑鱼幼鱼摄食、肠道屏障功能以及生长性能有何影响?西班牙乐达国际集团-乐达(广州)香味剂有限公司SofiaMorais介绍道,其团队在实验中主要探讨在大西洋鲑鱼幼鱼饲料中利用植物蛋白源高比例替代鱼粉之后,评估添加Umami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Umami的改善作用机理,Umami可以有效上调部分功能基因的mRNA表达量,这部分功能基因在改善肠道完整性、屏障功能,细胞增殖和氨基酸转运上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关于水产饲料膨化加工工艺过程的机理模型,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程宏远则认为,水产饲料膨化加工过程是原料与水的混合物在热和机械能作用下形成一定质量特征颗粒的过程,该过程中最核心的变化之一是淀粉糊化,即淀粉产生粘性和改变水溶性,饲料颗粒的形成及其质量特征是建立在原料中各个成分性质变化的基础之上。

基于原料混合物粘度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颗粒质量,其团队利用Cheng和Hansen(2016)提出的容重模型和熔融物粘度理论开发了一个描述膨化熔融物料粘度的模型,该模型预测鲟鱼饲料颗粒水溶性试验数据的平均误差在8.3%,该预测误差能够满足工程应用。机理模型是依据物理化学变化原理和特征来建立的,故该模型可以适用不同配方的水产饲料加工过程。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高启平在报告中指出,草鲫混养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池塘养殖模式之一。由于放养量的差异、投喂策略不同、养殖条件的变化及产量差异等,同一饲料在不同塘口的饲料系数显著性差异现象越来越普遍,为料企有效评判产品质量造成了难度。其团队通过聚焦低鱼粉碳氮平衡膨化饲料(30%蛋白),采用自助摄食器和在线监测等研究方法,整合近3年的市场跟踪数据,最后总结出池塘草鲫混养“1234”模式,在此基础上,可计算出放养尾数、放养规格、饲料档次、投喂量、投喂次数、投料设备、养殖水温及产量等八因素对草鲫混养下饲料系数的定量影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邵建春认为,鱼粉替代已成为当今水产研究的热点,而凡纳滨对虾又是我国的重要养殖品种,于是其团队致力于寻找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鱼粉替代的潜在蛋白源,他们发现生物絮团是由细菌、真菌、浮游生物以及碎屑等在水体中聚集而成的悬浮颗粒,多项研究表明生物絮团可以作为水产饲料的潜在蛋白源。

据悉,该研究从生产应用的尺度评估以生物絮团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鱼粉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絮团替代组相对于鱼粉组并没有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表现、消化酶和TOR信号通路产生显著的负面效果(P>0.05),且鱼粉组和生物絮团替代组的生长表现均显著优于商品饲料组(P<0.05),而商品饲料组的胰蛋白酶基因以及TOR信号通路中的tor和s6k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总之,生物絮团可以作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鱼粉替代的潜在蛋白源,且15%的替代水平可以作为生产应用中的有效替代水平。

此外,还有中国海洋大学何艮、黄海水产研究所徐后国、大连海洋大学左然涛、厦门大学艾春香、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张志敏、上海海洋大学华雪铭、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程成荣、广州市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蓝汉冰、广东德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陈宇航、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孙育平、无锡华诺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吉中力等专家作了精彩报告。

10月26日下午召开了隆重的闭幕式,会上除了对本届世华会进行总结以及相关颁奖活动外,还现场宣布了下一届世华会的承办单位,第12届世华会将由河南师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承办。2019年我们在郑州相约。

猜你喜欢

鱼粉鱼类水产
鱼粉普遍上涨100~200元/吨,背后“推手”是什么?
疯狂!直击鱼粉飙涨,与国外鱼粉市场缘何倒挂?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鱼类运动会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鱼粉:秘鲁A季捕捞良好,国内外鱼粉市场稳定为主
鱼粉:秘鲁B季捕捞良好,国内外鱼粉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