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研究与探讨
2017-12-01孙涛
孙涛
摘要: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体现着各高校的实力与软硬件基础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高校离不开一流的后勤。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新时期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Abstract: The logistic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bodies the strength and found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the foundation and safeguard of higher education.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irst-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first-class logis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further deepening the logistics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關键词: 新时期;高校后勤;改革
Key words: new period;college logistics;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6-0184-02
0 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后勤工作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后勤保障体系中有利于后勤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校内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后勤质量监督体系和评价标准还不完善,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师生员工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的出台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深化改革的要求,高校后勤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1 高校后勤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1 思想观念相对保守
一方面,高校多数后勤职工在岗工作时间较长,习惯了多年来的管理模式,没有真正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现阶段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相适应的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绩效意识和危机意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抵触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另一方面,高校对后勤部门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人事管理等方面仍沿用高校行政惯用的方法进行管理,未能灵活运用市场经济调节法则来处理相关问题,缺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手段,导致后勤部门对学校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1.2 高素质人才短缺,整体素质偏低
部分高校后勤目前存在管理层年龄结构老化、高素质人才缺乏、职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事业编制人员和外聘人员同岗不同薪,外聘员工的待遇大大低于社会同类岗位。一方面,随着事业编制人员大量减少,相关优秀外聘人员得不到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后勤部门有时也成为学校安置人才家属和不适应其他部门工作的人员的“合理场所”,从而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偏低。
1.3 后勤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部分高校后勤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上还比较落后。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吃、住、行及其他后勤物业服务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校区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加,管理服务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校区分散,业务众多,相对落后的后勤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
1.4 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部分高校后勤缺乏一套完善健全的员工业绩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体系缺乏规范化、定量化。在“大锅饭”的体制下,缺少健全的必要的奖惩制度,成本观念缺失,员工收入与工作量、服务水平和师生满意度等指标没有挂钩,特别是外聘员工在社会化程度较低的高校中升职空间非常有限,造成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手段及措施
2.1 合理调整机构职能,改革后勤服务管理模式
部分高校后勤因业务范围太广,有些业务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精力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因此,必须合理设置后勤机构,整合相关业务;同时,需要强化过程管理,对每个管理过程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消除职责相互重叠,并防止出现职责空白,理顺各部门、各岗位对接工作,避免推诿扯皮,不断优化后勤管理流程,形成良性互动、有效监督的管理模式。
2.2 有效整合后勤资源,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校对各类后勤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维护校内市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避免资源分散和内耗;逐步将不适合学校自办的后勤服务项目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委托给社会企业经营管理,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3 改革后勤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建立健全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业绩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岗位明星评比制度和明星团队评比制度,把外聘员工和服务团队的服务效率、质量和态度的综合评价与其工资挂钩,实行浮动工资制度,奖优罚劣,积极构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4 稳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
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建立充分竞争条件下的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积极开放经营性市场,有条件开放服务性市场,培育服务规范、竞争有序、保障有力的校内市场环境。
2.5 加快建立健全学校后勤服务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保证引入服务企业的质量,必须对引入企业资质等级、近期业绩、业主评价和社会信誉等作出明确规定,应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后勤服务企业准入条件和招标、投标、议标实施办法,确保引入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2.6 加快信息化建设,做到有效监督科学决策
建立高效管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后勤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流程优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畅通与师生沟通渠道,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加强工作监督力度,推进管理方式变革,以有效实现政务公开、提供交流平台、开展实时监督,为师生提供便捷、及时、高效的校园生活服务。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手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3 结论
高校后勤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高校应结合具体情况,总体规划,逐步推进,要始终以“三服务,三育人”为宗旨,以办好广大师生满意的后勤为目标,以扩大开放后勤服务市场和加快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机制为着力点,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学校由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监管后勤为主的逐步转变。不断提高后勤队伍素质建设和服务意识,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有效利用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为师生员工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地保证。
参考文献:
[1]戴佩良.转型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解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84-186.
[2]董玉梅.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615-617.
[3]赵金崇.谈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