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徐圩海域污染削减方案研究
2017-12-01赵祥
赵祥
摘要:徐圩新区已初步确立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的地位,成为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连云港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本文以徐圩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分析、入海污染源成因分析、削减方案制定为主要技术支撑,开展连云港徐圩海域污染削减方案研究工作。
Abstract: Xuwei New Area has been initially established as a new industrialized coastal area and a major force in coast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becoming the new pole of economic growth along Jiangsu's coast. In recent years, Lianyungang offshore water quality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main pollutant exceeding standard is inorganic nitrogen. This paper takes Xuwei offshore environment analysis, entering sea pollution source causes analysis, and reduction plan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technical support to carry out Lianyungang Xuwei sea pollution reduction program research.
关键词:连云港市;徐圩海域;无机氮;削减方案
Key words: Lianyungang City;Xuwei sea area;inorganic nitrogen;reduction plan
中圖分类号:[TE9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6-0001-03
0 引言
徐圩新区位于连云港市城区东南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按照“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要求,徐圩新区主要打造石化、精品钢、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现代港口物流等5大主导产业。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位于徐圩新区东南部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徐圩港区30万吨航道、防波堤、通用码头建设已全面开展,新区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临港产业项目和示范区功能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初步确立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的地位,成为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近期的《连云港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连云港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开展连云港徐圩海域入海污染削减方案研究,对于保障徐圩新区快速发展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徐圩海域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都是非常必要的。
1 连云港徐圩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区域监测数据(徐圩石化基地规划环评及区域项目环评实测数据,2015-2016)并结合近年来《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连云港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调查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磷酸盐,其中无机氮污染最为严重,东西连岛及灌河口近岸为主要污染区,这是受入海河流及沿海人类开发活动影响的体现。调查海域pH、镉、总铬、总汞、砷、镍、挥发酚、硫化物状况良好,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铜、铅各季调查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多数站位为一类,个别站位超二类标准;化学需氧量于河口位置有所超标。通过以上数据整体分析,连云港海域无机氮超标现象较为严重,总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多年来污染物高浓度区主要分布于东西连岛、徐圩港区、埒子口、灌河口区域附近,其原因主要是受近岸陆源排污影响[1]。
2 连云港徐圩海域入海污染源现状分析
海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2]:①陆源:包括点源(流入的江河和排污口等)和面源(农业灌溉、大范围强降水等)等;②海源:水产养殖、海上油气开采、海上交通运输等;③区际交换:邻近海域间污染物质的相互输移;④大气沉降等。结合实测资料、现状调研与《连云港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本节开展连云港徐圩近岸海域入海污染源分析,重点分析污染源分布、筛选主要研究污染源。
2.1 连云港徐圩近岸海域污染来源浅析
2.1.1 陆源污染物排海仍然是造成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连云港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明确指出:陆源污染物排海仍然是造成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样的表述亦可见于近年《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江苏省海域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近岸海域,主要污染区域与入海河流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即近岸河口区污染严重,由此可见,近岸海域水环境主要受入海河流和排海口的影响。由此可见,陆源污染物是徐圩近岸污染最主要的来源。
2.1.2 近岸海域余流动力特性分析
余流一般包括漂流(风海流)、密度流和径流等,是由于风、大气压力梯度和河水流入等原因产生的。余流的流向常是污染物质扩散运移的方向。文中以连云港海域夏季、冬季余流特性[3],分析其近岸海域物质迁移特性,其中监测站位如图1所示。
图1是连云港海域监测站位图,监测结果为,余流大小:总体偏小,夏季:海州湾为1.1-12.7cm/s;徐圩海域为1.0-62.7cm/s。冬季:海州湾为0.3-9.6cm/s;徐圩海域为0.1-22.5cm/s。余流方向:海州湾主要为西南向;徐圩海域受径流和地形影响较复杂,多呈东南向。由余流特性分析可知,徐圩近岸海域受邻近海域影响较小。endprint
2.1.3 其他污染来源分析
徐圩近岸海域养殖用海较多,水产养殖过程所产生饵料残渣、排泄物、化肥药品等是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之一,但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氮、磷排放量相比,海水养殖排污影响总体较小。
2.2 徐圩海域污染源分布与现状分析
2.2.1 徐圩海域污染源分布
陆源污染物排海是造成全市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超标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悬浮物。同时,面源、海源、区际交换和大气沉降等调查研究与分析工作具有非常复杂的不确定性,难于开展,因此本研究重点考虑研究海域邻近的入海河流与排污口。结合连云港水系图调研分析,确定本研究重点考虑的入海河流与排污口,分别为入海河流为烧香河、排淡河和灌河(新沂河、灌河),排污口为徐圩污水处理厂排海口。其中徐圩污水处理厂经埒子口入海,共计四个入海污染源,其具体位置如图2所示。
2.2.2 徐圩海域污染源现状分析
徐圩海域污染源现状分析详见表1。
由表1可知,徐圩海域主要入海河流排淡河、烧香河、新沂河、灌河均不能满足相应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且近岸海域主要污染区域与入海河流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即近岸河口区污染严重。本次研究将排淡河、烧香河、新沂河、灌河列为重点污染源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方案。
3 污染治理及削减建议
3.1 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根据污水收集处理负荷、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以及有关要求,全面完成相关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或改造工作,并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新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加强城镇污水管网清查,建立完善污水管网资料。
3.2 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综合运用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完善法律手段、强制性行业标准和规范,全面实行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水资源消耗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严格实施重点污染行业准入标准,禁止新上高污染项目,切实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更新高耗能、高污染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淘汰目录,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印染、造纸、化学农药制造等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施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流域内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全面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设施建设,配套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加强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提高尾水利用率。
3.3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流域内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及积极改进耕作方式。
3.4 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治理
针对流域范围内畜禽养殖量大,养殖废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染物处理不彻底等带来的环境问题,设置严格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畜禽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和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3.5 研究建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
按照“海域-流域-控制区域”三级海洋环境保护控制体系,研究建立陆海一体化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依据相关海洋功能区和环境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水环境特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沿海工、农业生产及海上开发活动污染物排放实际状况,制定重点河口、海湾各类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制定重点河口、重点海域主要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削减方案,建立入海河流的河海断面交接制度。
3.6 新沂河上游来水影响保护对策
建议控制新沂河上游来水达Ⅳ水标准要求,这是解决新沂河水质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上游来水超标严重的基础上,仅仅控制连云港境内污染源排放,亦很难改善河口区域海水水质。完善以“政府联席会议机制、联合督查机制、联合监测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为主的跨界污染解决机制,推进跨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积极建设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协调解决污染纠纷,督促上游地区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新沂河跨界水体水污染防治工作。
3.7 海岸带生态环境建设
对徐圩港近岸海域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多功能人工鱼礁群,开展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种群恢复与增殖,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等重要自然生境,开展灌河口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保护滨海湿地等各类生态系统的健康。逐步构建海岸带和近海生态屏障,恢复近岸海域污染物消减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提高抵御海洋灾害以及气候变化的能力。
3.8 海洋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氮磷超标和水质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且已成为全局性的突出环境问题,仅靠个别地区开展入海污染源减排工作可能收效不大,因此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的建立,通过区域间协同减排、优化减排,是实现海域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徐圩海域无机氮削减工程的契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实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功能显著加强,生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得到缓解,烧香河、排淡河、灌河、新沂河水环境质量可得到显著改善,徐圩海域水环境质量可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丽,徐敏,李鹏飞,等.连云港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116-123.
[2]王修林,李克强.渤海主要化学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M]. 科学出版社,2006.
[3]张存勇.连云港近岸海域余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J].水运工程,2012(7):30-35.
[4]丁言者.江苏近岸海域水质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