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型农民培养问题的思考
——以山东省为例

2017-12-0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证书山东省农民

陈 真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对新型农民培养问题的思考
——以山东省为例

陈 真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将迈出新步伐,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四化同步”的基础保障,大量农民务工的现实要求对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新型农民培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山东省新型农民培养的制约因素,并对解决途径提出意见建议。

新型农民;培养;山东省

一、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形势下的要求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早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扎实推进。十八大以来,全面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农民是农村的主要居住者,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享受者,建设新农村就是建设农民自己的家园。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明确、巩固农民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农民的作用。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民素质始终是薄弱环节,并且异质性较强,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理论上说所有农民都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实践中,只有那些具有浓厚的主体意识和较强的能力,以及具备现代意识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才会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和中坚力量。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但是目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应该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放活”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途径,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解下,农工衔接、产销融合、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可以说“农民”问题关系着能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能否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而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决定着先进农业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82亿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 。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特别是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相适应,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是要研究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

随着农村常驻人口不断减少,农民就业和收入非农化,土地制度改革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农地“三权分置”将使得农村资源进一步优化,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二、 山东省新型农民培养的制约因素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512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51.9%,但很难说是一个农业强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仅占到7.9%。[2]农民是农业的经营主体,研究农民素质情况,培养新型农民,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增加第一产业总产值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在2017年寒假期间对山东省农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8份。调查涉及包括滨州、菏泽、济南、临沂、青岛、威海、潍坊、烟台、淄博等在内的12个市的农民,问卷涉及山东省农民的文化程度、主要收入来源以及技能证书等情况。

(一)山东省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文化程度是农民素质情况最直观的反映之一,只有具备相当的文化程度,才能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响应政治活动。在文化程度上,初中水平最多,占到了39%,这与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所标识的“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3]基本相符;其次是高中、中专或技校,占24%;小学文化程度占到了19%(见表1)。若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界定为“低文化素质”,山东省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64%,那么山东省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决定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山东省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表1 山东省农民文化程度基本情况

(二)山东省农民主要收入的“危”“机”

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除了与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有关,与城市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中以农业内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占22%,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占36%,经营(生意)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占到了33%(见图1)。一方面说明了城市较为发达,能够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对于城镇化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形势利好;但另一方面却威胁到了农业生产的安全。由于小规模分散的土地经营格局,不能形成更多收入,一部分农民把农业、把土地经营作为副业,其他的非农收入成为了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带来了“比较效益”下降,还带来农业对土地的粗放式经营,出现了“撂荒”现象。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一些惠农政策、土地政策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来增加土地种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真正朝着“四化同步”稳步发展。

图1 山东省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情况

(三)山东省农民技能证书严重匮乏

关于农民技能证书可以分为农业技能证书以及非农技能证书。数据显示,80%的山东省农民不具备农业技能证书,可以说山东省农民农业技能证书严重匮乏。一方面,与农业技能证书的培养体系有关,形式化、简单化的培养体系难以对农民产生吸引力,再加上宣传不到位、费用较高等因素,使农民对“农业技能证书”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农业人才转向非农业部门,农业人才非农化想象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这就要求在新型农民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快农民技能培养体制机制建设,在宣传、形式、费用上紧密结合农民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农业人才,为农业人才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非农技能证书关系到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与增加收入密切相关。调查显示,52%的农民不具备非农证书,42%的农民具备一项非农证书,而这其中驾照就占到了70%(见图2)。根据前文的统计可以得知,山东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打工收入,农民的农技能证书,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非农技能证书就是竞争力,对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同农民农业技能证书的培养相同,要着重培养体系的建设,其中应着重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能培养,青年农民更加关注自身长远的发展,更希望有一技之长。

图2 山东省农民非农技能证书情况

三、 山东省新型农民培养的建议思考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问题,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的首要问题,也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首要问题。首先,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全面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受教育的水平。尽管山东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但与较为发达省份相比而言,山东省财政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现实条件下,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更是迫在眉睫。其次,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从体制编制和酬劳待遇上真正关心农村教师、爱护农村教师,切实为广大农村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农村中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使教师成为农村中备受敬重的职业。[4]

(二)深化土地改革制度,提高土地“红利”

首先,要全面把握中央精神,正确认识土地改革的一般规律。既要积极稳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又要有序流转,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次,正确引导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三个相适应”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作物品种、农机化水平等因素,引导各地合理确定适度规模经营标准,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不人为垒大户,使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最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家庭农场。要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特别强调,要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三)建立农民培养体系,形成培养合力

首先,发挥好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做好长远规划、区域统筹。从时间上看,新型农民的培养贯穿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始终,而且从培养到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除了重视短期规划外,更应该注意中长期规划;从空间上看,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出一种“东中西”梯度递减的趋势,这就要求政府能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较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协调区域发展。

其次,发挥好乡镇企业在新型农民培养中的客观作用,培养“懂技术”的现代农民。通过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企业获得合格的工人,而农民也变成懂技术的人,“懂技术”正是新型农民的重要内涵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生产与与传统农业生产有着根本的不同,企业对于效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追求会对农民的认知产生刺激,这对于农民克服小农意识、思想保守等意识观念问题大有裨益。需要指出的是,乡镇企业对农民的培养主要是为了使他们掌握某项技术,不会像政府那样主动的、有目的的培养新型农民,“只是在客观上达到新型农民培养的效果”[5]。因此,不要过分依赖乡镇企业对新型农民的培养。

另外发挥好各类学校在新型农民培养中的渠道作用,强化农业职业院校、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肩负农民教育培训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新型农民培养的重任;发挥好农民在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的主观作用,农民既是新型农民培养的客体,也是培养的主体,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产发展观、生活富裕观。

[1]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58页.

[2][3]潘振文. 山东统计年鉴-2016[EB/OL]. http://www.stats-sd.gov.cn/tjnj/nj2016/indexch.htm,2017-10-15.

[4]唐明,徐素珍.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育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2016(1):38-39.

[5]房彬.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新型农民培育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92.

陈真(1992-),男,汉,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证书山东省农民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收录证书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收录证书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