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olb体验学习模式的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观察
2017-12-01李玉霞李丽萍
李玉霞,李丽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1203)
【护理教育】
基于Kolb体验学习模式的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观察
李玉霞,李丽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1203)
目的探讨体验式学习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某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和2014级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2013级为对照组(n=160),2014级为观察组(n=134)。对照组采用家庭访视、反思分享、案例讨论、社区见习和模拟宣教,观察组基于Kolb的四阶段学习模式框架,对原有的实践环节进行调整,先后进行3次体验,通过课程评价问卷和反思报告分析评价体验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生对“学习经历体验”、“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启发思考”方面认可度较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课程评价问卷总得分为(109.65±8.9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思报告提炼的主题主要是“社区护理职业认同感”、“主动学习意愿”、“体验成长的喜悦”。结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采用体验式学习有助于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强化护生的职业情感,促进护生的主动学习,提升社区护理综合能力。
体验式学习;社区护理;护生
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提升社区护理服务能力是当今社区护理教育的热点问题[1]。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只有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实践,才能使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2]。体验学习理论是指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活动,使参与者从切身体验中获得感知,再经过反思和分享,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提升和重建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3],Kolb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模式包含具体体验、观察和反思、抽象概念、检验假设4个环节,学习可以从4个环节的任意一个开始,并以连续的方式螺旋运动[4],该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本研究将基于Kolb的四阶段学习模式框架体验式学习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进行整合,探讨其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和2014级护理本科二年级第2学期的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4 级为观察组(n=134),2013 级为对照组(n=160)。对照组实施时间是2015年1—5月;观察组实施时间是2016年1—5月。2组护生的年龄、性别、综合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共5次,每次3学时,其他相关任务护生课外完成。
2.1.1 家庭访视 要求护生寒假期间自主选择家庭进行;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家庭访视,掌握家庭健康评估的方法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2.1.2 反思分享 护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在组内介绍寒假家庭访视的家庭信息和健康问题并分享实践体验感受。目标是通过分析组内收集的家庭资料,能够判断家庭存在的健康问题;通过分享实践体验,实现体验感悟达到知识重构和知识能力内化。
2.1.3 案例讨论 每组护生自主选出组内的1个优秀的家庭案例(允许进行适当改编),并对该家庭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既定任务的案例讨论,帮助护生学会运用健康教育的护理程序,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4 社区见习 护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初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服务范围以及主要职能。目标是为促进护生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2.1.5 模拟宣教 要求护生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根据所编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护生扮演社区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模拟健康宣教。目标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模拟健康宣教,帮助护生熟悉健康教育流程,提升其健康宣教能力。
2.2 观察组
2.2.1 设计思路 本研究以社区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导向,基于Kolb的4阶段学习模式框架,先后设计了3次体验,前2次体验均遵循Kolb的4阶段学习模式框架,而且实践教学的体验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原则,逐步强化学生的社区护理服务能力。详见图1。
图1 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图
2.2.2 课前准备 首先主讲教师分析护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明确学习目标、设置恰当的情景和任务引发护生体验;然后组织授课教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深护士一起集体备课,明确实践教学任务的总体设计、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评价标准。其次授课教师需明确:整个教学以护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学习目标,创设适当地情景为护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体验,引导并鼓励护生反思、讨论,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最后进行效果评估。最后在开课前教师准备好相关视频和纸质资料,联系好实践场所;同学按照选课系统会分成4个班,根据抽签每个班分成6~8组,每组5~7名学生,并选定小组长。
2.2.3 教学活动(1)家庭访视:要求同对照组,调整点在于家庭访视内容要求和评分更具体化,便于学生自主开展体验。增加反思报告的撰写。(2)反思分享:要求同对照组,调整点在于增加制作海报的形式向全班分享经验,培养护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加护生互评家庭访视作业,使护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此外为下一次社区随机采访慢性病患者的做准备工作。(3)社区见习:要求同对照组,调整点在于增加门诊随机采访患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进行患者信息的收集,了解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通过采访真实患者,一方面可以检验假设上一次体验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体验循环。(4)案例讨论:调整点在于护生撰写门诊采访患者反思报告,并进行组内分享。同时根据所收集的患者信息,发现健康问题,并提出健康对策。此外为下一次模拟宣教做准备工作。(5)模拟宣教:要求同对照组。调整点在于要求学生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增加其他小组点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学生撰写模拟宣教的反思报告,最后由老师统一点评总结。
2.4 效果评价
2.4.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主要包含护生的一般信息、对课程的满意度等方面。(2)课程评价问卷(Course Valuing Inventory,CVI)是用来测量某一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该课程对学习者自我认知的影响[5]。该问卷分为课程价值、内容学习、个人学习、行为学习4个维度,每个维度9个条目,条目计分方式为 “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4个维度总分相加即为CVI总分,得分越高课程评价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7。
2.4.2 资料收集方法 课程结束后,由研究小组成员介绍研究目的与内容,然后集中发放问卷,15 min后集中回收。对照组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100%。观察组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回收率100%。
2.4.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 3.1核对录入后,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2组护生的满意度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2组护生的课程评价问卷差异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反思报告的分析方法为仔细阅读反思报告,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标注,将标注后的观点进行汇集,提炼主题,获取有意义的陈述。
3 结果
3.1 护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见表1
表1 2组护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名,%)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学习经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启发思考”以及“有效反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课程评价各维度得分见表2
表2 2组护生课程评价问卷的各维度得分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的课程评价问卷的4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由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2组护生课程评价问卷4个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 反思报告分析结果(1)护生加强了社区护理职业认同感“对社区护士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明显感受到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那种和谐相处的友好氛围”(护生A);“完全颠覆了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理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多地方很温馨、很温暖,人文关怀的细节处处有体现”(护生B);“社区护理,或许是我护理职业生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护生C);(2)护生提升了主动学习的意愿“对未来的工作有了蛮大的期许,对现在的学习动力有了很大的帮助与促进”(护生D);“自己知识储备十分不足,也给了自己警醒,学习知识要踏实,良好的知识储备才能胜任未来的护理工作”(护生E);“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和实际生活中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护生F);(3)护生体验了成长的喜悦“这门课程相较其他课程而言实践环节十分丰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长”(护生G);“感受到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满足、收获了团队的友谊、看到了社区护理的前景、领悟到了更开阔的思维方式、学到了人际交往的技巧……感谢课程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和全新的上课模式”(护生H)。
4 讨论
4.1 体验式学习提高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研究第1次体验为护生个体自主设计和安排家庭访视,护生经过反思分享经验之后,第2次体验为护生经过小组合作集体设计提纲,对临床陌生患者进行资料收集,第3次体验是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并进行模拟宣教,这样的设计知识由浅入深,符合护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顺序,护生不仅可以学习和领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人生经验,而且可以更好的理解社区护理的内涵和护士的角色功能[6],表1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中97.7%护生认为课程提供了很好的经历,97.8%的护生认为学习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反思报告也可看出护生对体验式学习的认可度。
4.2 体验式学习强化了护生的职业情感 体验式学习可以帮助护生更真实地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发自内心地感悟道理、更能理解他人的经历,产生移情,充分体验人物感受,学会从患者的角度看问题。表2中课程价值的得分最高证实了上面的观点,同时护生在反思报告中写到 “这一次实践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实实在在的看到了一位多年被多种疾病缠身的患者是多么的不幸,以及给她的生活带来的严重不方便。也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到医护人员在这些患者眼里就是天使,一个救命的天使”。通过家庭访视,护生体会到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还有家属面临的经济压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7]。正如护生反思报告中提到的“以后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应该提供给患者最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帮助她们树立康复的信心”,“更加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当你看到患者在你的指导下逐渐康复,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4.3 体验式教学能促进护生的有效学习 通过设计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任务和情境,有利于培养护生成为主动、高效的学习者;有利于激发护生自觉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改善护生的学习态度,从表1可见:观察组100%的护生认为体验式学习促进了思考,反思报告中也多次提到“这次实践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来更加努力学习、实践”等。此外护生反思自己所见、所为,团队分享,接受多方面的观点,修正原有观点、进而生成新观点,为培养合作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及信息交流创造条件[8]。而且护生通过自身参与真实服务,不同情境变化产生的问题,促使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并促进团队间的交流协作[9]。
4.4 体验式教学的不足与建议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并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也反映出了部分问题。例如由于体验式学习很多任务需要课外完成,有同学反馈“增加了学习负担”,因此提示教师应根据护生特点、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做灵活调整,教师在课下要注重和护生多交流[10],提供必要的学习技能的培训,学习小组的合理分工与协作[11],以及必要的资料支持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引导。此外有护生建议更多的“增加真实体验场景,而非角色扮演”,由于护生人数众多以及实践基地很难满足,教师可借助现代科技,基于岗位需求,设计更多的贴近实际的情景,拓宽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和范围,例如偏瘫体验装置、老年体验装置等。最后由于缺乏专门的体验式学习的评价工具,本研究采用了问卷和反思报告结合来评价学习效果,建议教师未来开发科学可靠的以能力为核心的、体验式学习评估工具检验学习效果等。
[1]由淑萍,蒋 红,马 龙,等.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基于需求导向理论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22):14-1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22.014.
[2]王爱红,朱 洁,徐桂华.社区护理学课程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9):664-667.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5.09.006.
[3]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3.
[4]Kolb D A.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4:1-288.
[5]陈井芳.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社区护理实践课程模式探讨及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6]田玉梅,谢日华.“四位一体”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5,29(6A):1989-1991.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16.022.
[7]邓道维,潘红平,罗 祎,等.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8):702-703.
[8]郑喜兰,江智霞,李 玉,等.以素质为导向的《急危重症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全科护理,2015,13(2):97-100.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5.02.001.
[9]庄嘉元,胡 荣,陈毅敏,等.服务性学习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4):287-290.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6.04.012.
[10]宋艳丽,刘晓婷,刘 伟,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反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理学报,2016,23(9):8-1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9.008.
[11]贺三云,王佳琳,纪翠莲.《护理学导论》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2C):1984-1986.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16.020.
[本文编辑:方玉桂]
Teaching Effect of“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Based on 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LI Yu-xia,LI Li-ping
(School of Nurs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MethodsWe selected 160 nursing students in grade 2013 as control group and 134 in grade 2014 as observation group.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family visit,reflection and sharing,case study,community internship and health education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in control group while experiential learning based on 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for 3 rounds.Then course valuing inventory(CVI)and reflection report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teaching effect.ResultsNursing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thought highly of some aspects such as learning experience,usefu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inspiring for though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VI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9.65± 8.94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1).The major theme of reflection reports include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mmunity nursing”,“intention of active learning” and “joy of growth experience”.ConclusionExperiential learning helps improve nursing students’awareness of community nursing,strengthen vocational emotion,promote active learning,and enhan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community health nursing;nursing student
G42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7.010
2016-10-28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项目(教育教学类)(2015JX06);上海市护理学会青年项目(2014QN-B04)
李玉霞(198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