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对比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2017-12-01刘丹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案例文献社区

孙 鑫,汪 侠,刘丹丽,何 静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对比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孙 鑫,汪 侠,刘丹丽,何 静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内外旅游扶贫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旅游扶贫策略、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是国内外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②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存在一定差异性,尤其在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与扶贫相关的旅游方式等方面;③从演变历程来看,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不断多元化、研究视角日益微观化;④在研究案例地方面,国内研究案例地以中小尺度为主,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是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以大尺度案例地为主,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旅游扶贫。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未来旅游扶贫探讨提供参考。

旅游扶贫;研究主题;时空变化;对比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1 引言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议题。2000年,联合国把到2015年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减半列为千年发展目标之一,扶贫问题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组织等各国际机构组织的支持与援助。2015年,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为 8.36亿[1],全球减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旅游扶贫研究自1987年德国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2],30年来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不断增长,截至到2015年底,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已有1340多篇。为了解旅游扶贫研究进展,一些学者对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丁焕峰总结了我国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旅游扶贫理论基础、发展战略、效应、模式、工作经验问题对策及其他专题研究等[3];曾本祥总结出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的六个内容:政府作用、资源基础、社区参与、战略模式、经济学分析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Zeng对中国旅游扶贫文献进行了分析,指出文献在数量、来源、研究地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上的特点[5];黄华芝等分别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研究饭店与旅游扶贫[6];李会琴等总结了国外旅游扶贫相关理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案例地,并指出未来旅游扶贫的研究趋势[7]。

总体来看,目前旅游扶贫研究进展文献主要使用定性描述方法,对国内或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国内外研究主题进行对比的文献较少。由于国内外旅游发展的阶段不同,旅游扶贫的手段和方式也存在差异,导致国内和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的关注焦点不同且随着时间变化而异,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进行梳理,并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时空对比分析,以期对中国旅游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定量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使用定量分析方法能更清晰地揭示研究文献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科的研究主题及其变化规律。社会网络分析法作为文献计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旅游及地理学文献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Racherla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旅游研究中的合作关系[8];李秋云等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关键词进行了分析,探查中国旅游地理学学科研究结构与研究热点[9]。目前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进行旅游扶贫研究主题探究的文献较少。

基于此,本文主要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整体分析和点度中心度分析,探究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并对未来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进行展望。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国内主要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通过以“旅游”并含“扶贫、减贫、落后、贫困、欠发达”为主题词进行查询,检索到从1989—2015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共计3940余篇。经过筛选,剔除报纸报道、会议报道、工作报告等,保留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最终共有文献1116篇,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国外数据获取以“tourism”+ “poor,poverty,pro- poor”为关键词在 Google Scholar进行检索,时间截止到2015年底,共查询到相关研究文献428篇。删去会议报告、图书章节及重复文章等,最终共有文献224篇。

我们将1116篇中文文献和224篇英文文献分别导入ENDNOTE X 7.7.1软件中,导出文章题目、年份、关键词至 EXCEL 2013,其中6篇中文文献和76篇英文文献没有关键词,根据文章标题和摘要提取关键词,分别构建中文和英文旅游扶贫研究主题数据库。论文关键词代表了论文的研究主题,本文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对比是基于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经统计分析发现,1116篇中文旅游扶贫文献共有关键词1964个。为了保证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对相似的关键词进行合并。首先由本文的两名作者单独进行,第一轮合并后,经对比讨论再进行第二轮合并,最终关键词的合并率达到96.1%。英文旅游扶贫文献共计关键词592个,累计词频为1039。同样由两名作者分别对英文关键词进行了两轮合并,最终合并率达到97.7%。

2.2 研究阶段划分

为了探查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我们将研究时间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并对其进行比较。中文旅游扶贫文献研究时间跨度为27年(1989—2015年),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1989—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5年。英文旅游扶贫文献研究时间跨度为29年(1987—2015年),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1987—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5年。中文与英文旅游扶贫文献研究时间虽在第一个阶段相差两年,但三个研究阶段的划分基本匹配,可进行中外旅游扶贫研究主要时间演化的对比分析。

2.3 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借助EXCEL 2013、UCINET 6.0软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探究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时空变化特征。社会网络分析法是通过对网络中节点关系的分析来探讨网络的整体特征及网络中的个体属性的分析方法[10]。对文献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可分析归纳出学科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结构和研究范式[11]。其优势在于可定量地确定某个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关键词之间的关系[12]。点度中心度是社会网络分析中测度关键词在网络中地位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某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在文献中的共现情况,点度中心度越高,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高[12]。

3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主题

3.1 研究主题整体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对合并后词频大于10的关键词(共59个)进行分析。使用EXCEL 2013软件构建59*59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将其导入UCINET 6.0,对关键词网络进行点度中心度分析与可视化处理,生成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其中“点”代表关键词,“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关键词整体分析的结果表明(图1),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主题除了旅游扶贫、旅游开发、旅游、发展等关键词外,旅游资源、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等研究主题在关键词网络中居于重要位置。比较各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探查各关键词在整个旅游扶贫研究网络中的影响力表明:旅游资源(351)居于关键词网络的核心位置,在旅游扶贫研究中的影响力最高,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最为密切;欠发达地区(294)、民族地区(200)、贫困地区(194)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也较高(表1),反映了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的案例地特点。此外,点度中心度高的主题词还包括生态旅游(155)、乡村旅游(135)、可持续发展(124)、参与(101)、生态(62)等。

表1 1989—2015年国内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

综合以上分析,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等。其中,既包括传统的旅游学科研究热点——旅游资源,也包括新兴的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9,13]。旅游扶贫作为旅游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热点与旅游学科研究热点问 题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图1 1989—2015年国内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3.2 研究主题的时间变化

为了探究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时间变化,本文分别绘制了3个研究阶段的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图2)。1989—2000年阶段的关键词总数过少,故选词频大于1的关键词(31个)构建共词矩阵;2001—2010年阶段和2011—2015年阶段的关键词不断增加,选取词频大于5的关键词(分别为66和54个)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对3个阶段的关键词分别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图。

图2 1989—2000年国内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第一阶段(1989—2000年),旅游资源位于网络中的最核心位置,为该阶段的核心研究主题。除旅游扶贫、发展等关键词外,欠发达地区、国内旅游、旅游开发等关键词与旅游资源之间连线较多,联系非常紧密(图2)。从旅游扶贫的影响维度来看,主要关注与旅游扶贫相关的经济问题(就业、消费、收入、乘数效应等),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有所涉及(生态旅游)。从国内旅游扶贫研究案例地类型来看,研究关注省份(云南、甘肃、安徽等)与景区(森林公园、风景区等)。从研究案例地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云南、甘肃、安徽、龙胜等),该阶段的研究也非常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2001—2010年),旅游扶贫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关键词,旅游资源、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靠近核心位置(图3)。从研究视角来看,2000年之后旅游扶贫研究不再只停留在宏观层面,开始关注微观层面,贫困人口、社区参与等研究主题出现,更加注重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包容性扶贫。从研究案例地的角度来看,案例地类型更加多样,农村、古镇、古村成为研究的重点地区。从旅游扶贫的方式来看,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特色旅游在旅游扶贫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旅游扶贫的影响维度来看,对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的研究热度下降,更加注重旅游扶贫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旅游扶贫研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政策,与新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相结合,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旅游扶贫研究不仅局限在旅游开发方面,对旅游扶贫开发营销、产业带动、旅游扶贫模式与机制、旅游人才与培训等问题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总体而言,第二阶段的研究主题比第一阶段变化大。旅游资源虽然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众多其他研究主题的出现体现了旅游扶贫不再只是围绕旅游资源进行研究,而是呈现研究主题的多元化。

第三阶段(2011—2015年),研究仍以旅游扶贫为核心主题,除对策、发展等关键词外,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研究主题为该阶段的研究热点(图4)。从研究视角来看,微观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利益分配、居民等研究主题占比增加。从研究案例地看,案例地类型更加丰富,山区、民族村寨、环京津等地区成为研究关注点。其中,民族地区在关键词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进一步提高。

对比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的三个阶段,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变化经历了从最初的以旅游资源为导向进行扶贫开发到围绕旅游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向贫困人口、社区参与等微观问题。总体来看,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关注宏观经济问题到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再到关注社会层面的贫困人口和社区参与的过程。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变化也折射出国内旅游研究历程:从最初侧重于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到逐渐关注可持续发展再到跨学科、多元化研究的过程[13-15]。

图3 2001—2010年国内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图4 2011—2015年国内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4 国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

4.1 研究主题整体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选择合并后词频大于2的关键词(62个)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62*62),进行点度中心度分析。关键词整体分析结果表明(图5),国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除了减贫(poverty alleviation)、旅游(tourism)、旅游扶贫(pro- poor tourism)、贫穷(poor)等关键词外,对社区(community)这一研究主题的关注度最高。比较各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探查各关键词在整个旅游扶贫研究网络中的影响力表明:社区(78)居于网络的核心位置,与其它关键词的联系最为密切,在旅游扶贫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可持续旅游(43)、乡村地区(41)、非洲(38)和中国(36)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也较高(表2),在旅游扶贫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此外,点度中心度高的主题词还包括经济(32)、影响(32)、发展中国家(28)和生态旅游(20)等。国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主要有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乡村地区旅游扶贫、发展中国家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影响与生态旅游。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热点也体现了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伦理问题[16-18],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和中国也是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地区[19]。

表2 1987—2015年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

4.2 研究主题的时间变化

为了探究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演变历程,对三个阶段的关键词分别进行可视化。1987—2000年第一阶段关键词总数过少,故选该阶段的全部关键词(8个)构建共词矩阵;2001—2010年第二阶段和2011—2015年第三阶段关键词不断增加,选词频大于1的关键词(分别为37个和77个)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1987—2000年):研究以旅游发展为核心(图6)。从研究案例地来看,以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贫困地区(poor region)为主;从具体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旅游扶贫策略(strategy)、影响(impact)、政策(policy)等,从旅游扶贫的影响维度来看,主要研究旅游扶贫对环境(environment)的影响。由于该阶段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研究热点并不突出,旅游扶贫处于初始阶段。

图5 1987—2015年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图6 1987—2000年国外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第二阶段(2001—2010年):研究以减贫(poverty alleviation)为核心研究主题,除旅游扶贫(pro-poor tourism)、旅游(tourism)、贫困(poor)等关键词外,社区(community)、非洲(Africa)、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等研究主题也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图7)。从研究视角来看,注重对微观层面的社区参与等问题的研究。从研究案例地尺度来看,多为宏观大尺度的研究,以国家和地区为主;从案例地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以非洲国家、中国(China)、老挝(Laos)等国家为主,微观层面的乡村地区(rural area)和贫民窟(slum)也是研究的热点地区。从旅游扶贫的影响维度来看,该阶段开始关注经济问题(income、economy、benefit)和社会问题(ethic、basic infrastructure),对生态环境问题(sustainability、sustainable tourism、eco- tourism)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这一研究主题在该阶段出现。

第三阶段(2011—2015年):研究以减贫(poverty alleviation)为核心主题,除旅游扶贫(pro- poor tourism)、旅游(tourism)、贫困(poor)等关键词外,社区(community)这一研究主题在旅游扶贫研究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图8)。从研究视角来看,更加关注微观层面的贫困人口,开始研究社区赋权问题(empowerment)。从旅游扶贫的影响维度来说,不但关注经济和环境影响,而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范围更广,关注到旅游扶贫发展中的不公平问题(inequality、justice)和性别问题(gender)。从研究案例地来看,案例地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宏观尺度上,尼加拉瓜(Nicaragua)、印度(India)等国家逐渐受到关注;微观尺度上,对乡村地区(rural area)的关注度不断上升,郊区(urban)和保护区(protected area)也开始成为研究的热门地区。从扶贫的旅游方式来看,主要涉及酒店(hotel)、文化旅游(cultural tourism)、志愿旅游(volunteer tourism)和医疗旅游(health tourism)。此外,旅游扶贫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和投资(investment)等问题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案例地类型逐渐丰富多样,研究主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视角逐渐向深化、细化层面发展。在研究案例地方面,发展中国家始终是热点研究地区,微观尺度的案例地研究也不断出现。在研究主题内容方面,国外旅游扶贫研究逐渐微观化,贫困的主体——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可持续旅游、旅游扶贫环境和社会影响、乡村地区旅游扶贫和社区等主题的研究逐渐强化。在研究视角方面,不断向微观层面深化、细化,研究的影响维度、关注范围更加深广泛。

图7 2001—2010年国外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图8 2011—2015年国外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

5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对比

通过语义社会网络分析,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既有类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性,具体分析为:①从研究主题的整体情况来看,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共同关注旅游扶贫策略、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相比之下,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中旅游资源是研究的热点,而国外研究对旅游资源的关注度较低,更加重视旅游扶贫的影响和旅游扶贫的社会问题,尤其注重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国外对社区参与的研究主要围绕社区参与的意愿与能力、社区参与类型与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以及对社区赋权[20-25]进行分析。国内主要研究社区参与的必要性、参与模式、参与保障、参与意识及限制性因素[26-30],对社区赋权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对旅游扶贫方式的研究也存在一定差异,除国内外均涉及的自然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遗产旅游外,红色旅游是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特色内容,而国外研究较多的是医疗旅游、志愿旅游、住宿业与扶贫,国内研究则较少涉及。②从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演变过程来看,第一阶段(2000年之前)的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主题围绕旅游资源展开,而该阶段的国外研究文献较少,无明显研究热点。第二阶段(2001—2010年)的国内外研究共同之处在于研究主题不断丰富,贫困人口、社区参与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主题出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国内外研究的普遍关注。不同之处在于国内旅游扶贫研究是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政策进行探讨,而旅游扶贫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则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第三阶段(2011—2015年)的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视角都更加微观化,不同之处在于国内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等研究主题突出,而国外旅游扶贫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主题受到更多关注。③从旅游扶贫研究的案例地来看,国内研究案例地以中小尺度的案例地为主,国外研究案例地以大尺度案例地为主,但也不乏对小尺度案例地的研究。民族地区是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的热点地区,因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空间上存在高度重合[31],是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的特色内容。发展中国家是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以对中国旅游扶贫的研究为最多,此外,老挝、印度、坦桑尼亚等亚洲和非洲国家也受到旅游扶贫研究的广泛关注[25,32-35]。从研究案例地类型来看,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以乡村贫困地区为主,因为中国的贫困地主要在乡村地区,对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精准扶贫等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36,37],体现了中国旅游扶贫明显的政策性。国外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并存,旅游扶贫研究既有城市研究也有乡村地区研究,其中城市扶贫中的贫民窟旅游是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的特色内容。

6 研究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题的时空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各有特色,都有值得互相借鉴的地方。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值得国外借鉴的地方主要有:首先,在研究案例地方面,国外研究以宏观大尺度研究为主,对微观尺度案例地的研究较少,未来研究需增加中观及微观尺度案例地的研究。其次,国外研究需进一步关注旅游资源,结合当地资源特色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第三,国内旅游扶贫研究政策性强,尤其注重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并将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精准扶贫等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可以为国外旅游扶贫研究提供借鉴。

对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而言需要借鉴国外研究的多元视野。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研究应加强对旅游扶贫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社区参与的研究,需加强社区赋权、增权的研究。其次,国内研究应丰富其研究对象。目前国内研究以乡村贫困问题为主,未来研究可拓展至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第三,在与扶贫相关的旅游方式方面,目前国内研究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对医疗旅游及住宿业的研究较少,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1]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2015 年报告[R].纽约,2015.

[2]May- Landgrebe S.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ays out of Poverty?[J].Peripherie,1987,7(25/26)∶165-180.

[3]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36.

[4]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2)∶89-94.

[5]Zeng B,Ryan C.Assisting the Poor in China Through Tourism Development:A Review of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2,33(2)∶239-248.

[6]黄华芝,廖茂,吴信值.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5- 8.

[7]李会琴,侯林春,杨树旺,等.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1)∶26-32.

[8]Racherla P,Hu C.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of Tourism Research Collabora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0,37(4)∶1012-1034.

[9]李秋云,韩国圣,张爱平,等.1979—2012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计量学与内容分析[J].旅游学刊,2014,29(9)∶110-119.

[10]陈旭刚.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藏语web社群挖掘[D].西安: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徐光,张雪,王瑜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国内外组织即兴研究的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S2)∶231-235.

[12]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9)∶46-49.

[13]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等.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06- 1512.

[14]吴必虎,宋治清,邓利华.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1,(1)∶17- 21.

[15]吴必虎,冯若梅.90年代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3)∶91-95.

[16]章杰宽,姬梅,朱普选.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39-146.

[17]张立生.近期国外旅游学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文献分析[J].旅游学刊,2004,(3)∶82-88.

[18]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二)[J].旅游学刊,1996,(2)∶48-52.

[19]Wu B,Xiao H,Dong X,et al.Tourism Knowledge Domains:A Keyword Analysi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2,17(4)∶355 -380.

[20]Harrison D,Schipani S.Lao 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Community -based Tourism and the Private Sector[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7,10(2- 3)∶194-230.

[21]Zapata M J,Hall C M,Lindo P,et al.Can Community- based Tourism Contribute to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Lessons from Nicaragua[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1,14(8)∶725-749.

[22]Huang G,Shu H.Comparative Research of Residents′Effect Perception and Participation Capacity and Willingness on Pro- poor Tourism[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4,6(1)∶27.

[23]Manyara G,Jones E.Community- based Tourism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n Kenya:An Explor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as Avenues of Poverty Reduction[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7,15(6)∶628-644.

[24]Briedenhann J.The Potential of Small Tourism Operators in the Promotion of Pro-poor Tourism[J].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1,20(3- 4)∶484-500.

[25]Malatji M I,Mtapuri O.Can Community- based Tourism Enterprises Alleviate Poverty?Toward a New Organization[J].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2012,16(1)∶1-14.

[26]陈丽华,董恒年.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必要性与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案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73 -74.

[27]李燕琴.旅游扶贫中社区居民态度的分异与主要矛盾——以中俄边境村落室韦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11)∶2030-2042.

[28]李佳,钟林生,成升魁.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71-76.

[29]李燕琴.旅游扶贫村寨社区压力应对的ABCD-X模式——以中俄边境村落室韦为例[J].旅游学刊,2015,30(11)∶40-50.

[30]吕君.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系统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2)∶118-128.

[31]何景明.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省思——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0,25(2)∶59-65.

[32]Walpole M J,Goodwin H J.Local Economic Impacts of Dragon Tourism in Indonesi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3)∶559-576.

[33]Anderson W,Nicodemus G.Contribution of Tourism FDI to Poverty Alleviation:A Selected Case from Hunting Safaris in Tanzania[J].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16,18(2)∶1-26.

[34]Badulescu D,Badulescu A,Dorin C B A.Tourism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ase of India and Romania[J].Revista De Turism-studii Si Cercetari in Turism,2015,(20)∶27-33.

[35]Ashley C,Roe D.Making Tourism Work for the Poor: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in Southern Africa[J].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02,19(1)∶61-82.

[36]白马伟色,黄荣华.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模式探析——以丽江市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5)∶45-49.

[37]张红贤,杨青生.基于MCDA的乡村旅游开发布局与新农村建设[J].人文地理,2009,(3)∶75-79.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me of Pro——poor Tourism at Home and Aboard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UN Xin,WANG Xia,LIU Dan-li,HE Jing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gained attention by foreign and domestic tourism researchers.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keywords,this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search topic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research topic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Firstly,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were absorbed in strategie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tourism.Secondly,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were the research topics whic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paid more attention.Thirdly,there we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topic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pecially i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ways of tourism to reduce poverty.Fourth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 of research theme,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research topics were more and more diverse.That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were more and more microscopic,which was another characteristic that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Fifthly,as the study areas of cases,the domestic research focused on small and medium scale case areas,mainly in minority areas.While,the overseas studies concentrated on large- scale case areas,main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ith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worthy to learn,for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o- poor tourism(PPT);research theme;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590

A

1005-8141(2017)11-1396-07

10.3969/j.issn.1005-8141.2017.11.020

2017-09-29;

2017-1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1149、41301166);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课题项目(编号:TYEPT201422)。

孙鑫(1992-),女,山东省博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扶贫。

汪侠(1974-),女,安徽省怀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案例文献社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社区大作战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3D打印社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