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途径研究

2017-12-01王丽莉刘婧姝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医药留学生院校

王丽莉 刘婧姝

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途径研究

王丽莉 刘婧姝

多年来,高等院校一直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前沿阵地,来华留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具备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医药领域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中医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深入,中医院校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何加强中医院校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做好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培养中医药领域知华爱华友华的力量,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中医院校 来华留学生 意识形态 途径

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1]现今,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和平演变”愈演愈烈,高校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前沿阵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随着国外对中医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历经5000年智慧积淀的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 “取经”。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全球每年约有1.3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这在来华留学生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中医院校可以广泛借助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东风,通过中医学习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做好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加大力度培养知华爱华友华力量。

一、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多年来,“意识形态”(Idеоlоgу)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具备了相对独立性特点、阶级性特点和渗透性的特点,新时期赋予了意识形态更多的特点,如多元化、斗争性等等,“意识形态”一直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3]。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和国内学生有关,留学生管理部门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较为回避。事实上,我们无需如此讳莫如深,为了避免因意识形态差异而造成的留学生对中国教育在心理上的不认同感,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我们可以将其等同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及有选择的政治教育,基本原则是“政治上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有别于国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中国已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我国政治制度、司法体制、人权、宗教、民主民生、新闻舆论等问题长期受国外密切关注,其中不乏偏见和误解。尤其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伟大成就背后蕴涵的深刻而带有决定性的文化根源却严重缺失,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也经常被误读。身处中国的中医院校留学生熟悉双方国家文化,对中医文化青睐有加,更有优势把中国文化和国情说明好,主张阐释好,文明连接好,引导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认识和看待。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不但要把中国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医药的继承者,还承担着把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为会汉语、熟悉中国中医文化、对我友好的使者的重任。

二、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入学教育中只强调遵纪守法教育

教育部《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第五章“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活动管理”中明确指出:“对留学生要进行入学教育,介绍我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适应我国的生活习惯。”[4]因此,很多高校就按照管理办法断章取义地开展留学生入学教育,简单地介绍我国法律法规、学校校纪校规及一些在华注意事项,往往忽略了留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二)教育主体对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在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投入较少,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只配备了班主任管理留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这些班主任工作强度大、管理事物杂,往往很难起到思想政治管辅导员的作用。同时,很多留管人员和专职教师也片面地认为留学生来华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思想教育工作不适用于这个特殊群体。这些都使得高校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老套,思想引导创新性不够

很多高校虽然针对留学生开设了一些思想教育课程,但是仍然效仿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采用灌输和说教的方式,没有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也没有将留学生群体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个性需求考虑其中,实践性不强,创新性不够,忽略了对留学生群体“三观”的思想引导,导致留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特别是新入学的留学生年龄较小,会遇到语言、文化、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挫败感,如果缺少正确的思想引导,这些心理问题很难排解,这对他们在学习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及意识形态的建立都是非常不利的。

(四)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比重不大

在中医院校留学生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往往只在预科语言学习中出现,入读本科后的文化课程比重远远不足,忽略了文化建设在留学生意识形态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留学生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没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留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和意识形态培养。如果在教学中留学生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就不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学生回国后往往就不能也不愿意积极在本国进行中国文化和中医药的宣传推广。因此,在中医院校深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要实施开放性、趋同性培养

2010 年9 月,教育部在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指出,“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加强中国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帮助来华留学人员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5]这从政策层面强调了对高校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由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在文化背景、政治观念、宗教信仰上都有其特殊性。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既是一种跨国教育,又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政治性和阶级性非常突出,这势必就要求在留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中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不强制留学生接受我国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关注文化差异,确保和谐共处,运用开放性培养理念,努力将意识形态不同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对留学生群体进行隐性课程教育

隐性课程当然是与显形的课程相对应的,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非学术的)或影响”。[6]隐性课程的实施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管理者、行政人员、学生等等。隐性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包括思想意志形态、价值观、政策法规、社会规范、组织制度等等。而形式上往往是非公开的、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或提升。由于留学生的国情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运用隐性课程教育,比直接的“说教”、硬性的“管理”和“灌输”更加富有实效。

在隐性课程的教育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中国国情教育,从实际出发,区别对象,掌握好教育的内容和深广度,本着“不强加于人”的原则,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项目、中外学生交流会,组织假期参观游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耳濡目染,起到春风化雨、点滴入心的效果,逐步帮助留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有关情况。

(三)在留学生的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留学生的教育中,也必须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留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但是,留学生的管理办法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个性特征,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使留学生在理解和尊重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虽然留学生教育中具有跨文化性,但是教育者仍然要积极进行文化沟通,从“同”入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引起留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要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结合,给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舒适的住宿和餐饮条件、便利的出行设施。只有服务做到位了,留学生的衣食住行才能有保障,才能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学习,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接受中国的文化,更好地接受和尊重我们的意识形态。

(四)将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中

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我们要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宣传这个“扩音器”,继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比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开展内容繁多、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融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引发受教育者愉快的积极情绪。同时,将文化课程与留学生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培养相融合,发挥好文化课程的载体作用,形成长期有效的渗透机制,让留学生教育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文化课程顺利开展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留学生思想教育主动权,让中国文化、中医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使留学生理解、认同我们的事业,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除此之外,在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留学生群体构成的复杂性还要求教育管理者既要熟悉思想教育的基础理论,还要深谙外事技巧,能够在教育和管理中把握管理的原则和尺度,有礼有节、从容应对,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效结合。[7]

总之,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应该坚持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和思想品质的提升。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中国的良好形象,使每一个来华留学的学生都自愿为维护和增进中外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1]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0-2016高校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Z].

[3]董雯洁.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4]国务院.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Z].国发[1985]121号.

[5]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Z].教外来[2010]68号.

[6]翟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

[7]王春刚.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素质及培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本文系天津中医药大学2016 年度党建创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DJCX2016YB10)。

王丽莉(1980-),女,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对外长短期教学管理、国际交流合作;通讯作者:刘婧姝(1988-),女,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方向:留学生招生管理。

猜你喜欢

中医药留学生院校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