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2017-12-01白振荣耿茹朱迎玲赫鹏飞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信息

白振荣耿 茹朱迎玲赫鹏飞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白振荣1耿 茹1朱迎玲2赫鹏飞1

本文通过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宽思政课教学新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素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五个方面的论述,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各种新媒体的优势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新媒体 思政课教学 实效性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新不仅表现在与传统媒体相区别,更重要的表现在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新媒体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来的新产品,形态各异,功能多样。例如,QQ、Еmаil、论坛、社区、微博、博客、微信等均可称为新媒体,是具有信息化和现代化特征的一种传媒载体。

依托互联网诞生的新媒体具有以下特征:(1)便捷性,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人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2)共享性,新媒体中的信息和资源为所有人共享,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双向甚至多项互动,每个人既可以是资源的传播者也可以是资源的接受者;(3)虚拟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依靠数字信号传播,因此无从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Оn thе Intеrnеt,nоbоdу knоws уоu аrе а dоg.”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虚拟性。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即使机遇也是挑战。

第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思政课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促进思政课教学走出课堂,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介质实现思政课的“全方位”教学,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全新的途径,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教学,可以使得教学过程可以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比如当前很多教师都积极加强对微信平台的应用,利用微信传递一些教学信息,或者通过微信回答学生的问题,实现了即时教育,将课堂搬到了生活中,使得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一旦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第二,新媒体的出现及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有了来自外界的挑战。高校“思政”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效果普遍不佳仍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思政”课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诲人不倦,学生在讲台下“埋头苦干”,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浏览新闻、发微博、聊QQ、打游戏……“思政”课课堂上,“低头族”可谓尽收眼底。毋庸置疑,新媒体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一方面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心理需求,“思政”课堂乏味无趣,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甚至一提起“思政”课就满脸的厌倦。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其中传播的信息是多元化的,面对来自网络的形形色色的信息,相当部分大学生缺乏辨别力,加之固有的思维习惯,偏向于“弱势”思维,他们往往觉得宏观的思政课教育与微观的社会现实差距太大,难免会出现不认可思政课教育的现象,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主要源于思政课多采用纯理论的授课,内容枯燥乏味且与中学内容多重复;与当下社会现象联系较少,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在这种情境下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改革思政课教学,从而引导大学生内化教学内容,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讨

(一)高校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当新媒体越来越多的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思政教育主要阵地的高校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与新媒体较量的战争中。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新媒体的各种优缺点,从观念上真正重视它,在实践中运用它,探索一条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互补益的教育途径。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高校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到教师所讲的理论性知识,甚至更加丰富。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的不再是“纯理论”知识,而是关乎学生情感、态度、认知的“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而形成的教师主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积极鉴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又要针对新媒体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要求,引导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自我教育观念。

(二)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和拓宽思政课教学新阵地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离不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新资源来丰富思政课教学的载体,开辟有特色的校园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具体说来,就是要建立多层次的思政课教学网络。

首先,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完善校园德育网络,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媒体进行合作,使得校园新媒体传播的消息可以充满正能量,用正确的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依托网络建立思政课教学“qq群”、“微信群”,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qq、微信等媒体的介入,既可以组织学生对普遍共性的问题进行辩论、引导,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同时,得益于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又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

再次,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例如,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教学情景剧表演等,帮助学生澄清认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从活动中领悟到教育的本质,提到自身的能力素养。

最后,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引导式”教学新模式。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介获得书本上的大部分理论知识,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厌烦,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该将教学重心由教转到学上,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全程讲授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媒体课件、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素质

新媒体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使得网络当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同时作为新媒体运用的主体人群——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其主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对于信息的真伪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特别是隐匿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帮助大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当中分辨对错,不走极端,提高甄别和过滤海量信息中有价值内容的能力也是当前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包括网络使用知识和技能,网络社交中的法理与伦理、网络道德等,帮助大学生充分认知网络传播的特征及模式,学会判断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思政课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顺应时代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一环。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在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面前,教师首先是一位普通的受众,只有教师自身思想素质过硬,才能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坚持自己的信仰,才能在教学中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其次,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研究新环境和教学对象的新变化,找到规律性,才能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和育人效果。再次,思政课教师树立积极参与网络生活的意识,努力掌握现代网络技术,拓宽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超越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无障碍交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

(五)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信息量的激增造成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管理难度,高校需建立自下而上的舆情监管机制。

首先是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层面的监管。作为直接和学生接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予以单独引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上报上层管理者,通过进行专题讲解或培训的方式进行解惑答疑。

其次是高校层面的监管。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展览、播放宣传片等形式从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针对当前国家和社会热点问题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针对学生缺乏网络信息辨识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等。

再次,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从源头上净化校园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制定网络行为规范,保持网络信息的思想健康,倡导学生文明用网。

总之,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结合是不容逆转的趋势。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扩展和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

[1]庞丽铷,苏琪.”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5(01).

[2]黄春芳.多元社会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15(02).

[3]肖爱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2015(12).

(作者单位: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社科部;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

本文系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5年度教研教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结题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