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继承

2017-12-01齐俊博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产力改革开放中华民族

齐俊博 杨 云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继承

齐俊博 杨 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历程、看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看待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 历史观 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肩负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是一篇波澜壮阔的大文章,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立足于新形式、新挑战、新情况将这篇恢弘巨制继续谱写下去。习近平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中华民族的发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基础,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

一、深刻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与规律性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发展的历史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习近平从改革开放以来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汲取经验与智慧,从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规律。习近平还从历代马克思主义者唯物史观中关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中总结出了中国社会历史所特有的发展规律,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沿袭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所提出的理论方针,对邓小平历史观中关于深化改革的观点进行创新与发展,认为那种偏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不能有丝毫动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需要改革,在今天仍然需要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与此同时,在坚持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同样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需要正确的方向。

(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而这对基本矛盾又有自身变化规律,习近平立足于我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基本矛盾的变化规律,认识到这两对矛盾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解决这对矛盾的办法就是要根据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又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处理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同时还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前进,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不断地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让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二、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置于整体、联系之中看待

(一)从整体角度看待历史发展过程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习近平强调人类的历史与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相同,人类历史也是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向前发展。在看待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过程时,不能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割裂开来而静止的对待,要将其视为发展的存在,从整个历史的长河中对其进行认识与分析。在观察社会历史的时候,必须不能割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万万不可用形而上学的、静止、僵化的方法去认识社会历史。这种形而上学、静止、僵化的方法便会造成在历史研究领域出现“割断历史”的情况。习近平从整体角度看待历史发展过程,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重视中国的历史,要重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与国家发展历史的连续性,不能将历史割裂开来。

(二)从联系的角度看待历史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及多样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那么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历史实践本身也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基于此,在评价某一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以“永恒”的标准来评判,更不能带着主观色彩去评判,要透过某一历史事件看到其背后产生的条件以及同这一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条件,要看到这一历史事件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以及内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要正确认识到国内各种历史条件、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更要认识到这种联系还体现在国际因素对于国内历史发展的作用于影响。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历史,要全方位的去认识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对历史现象准确观察、深入分析。

(三)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联系,他们的本质相同但又有着重大区别。尽管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事物发展的内容与形式均有所不同,但这不同阶段之间又因为许多相同之处而互相衔接。之所以说两个时期具有相同的本质是因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辩证而又统一的,这两个时期有着共同的探索主题与思想精髓以及发展基础,两个时期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会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结束之时,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对我们党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明确而坚定的继承。在2014年6月3日的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要依靠发展,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思想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明确而坚定的继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解决我们国家面临问题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带动国家的发展。习近平继承了我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理论,习近平对我党这一理论的继承是站在创新与发展的角度上实现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1]严书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06).

[2]钱路波.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创新[J].学术探索,2015(02).

[3]左乐平.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阐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05).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齐俊博(199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讯作者:杨云(1967-),男,傈僳族,云南楚雄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生产力改革开放中华民族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系统理论探析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