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客观剖析《简·爱》

2017-12-01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罗切斯特

白 玉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从女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客观剖析《简·爱》

白 玉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19世纪的英国在工业化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工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辉煌不现。英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繁荣鼎盛,大量优秀的作家、作品相继而出。这些批评现实主义的小说家,运用文字揭露社会不公平、黑暗、自私等,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也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经典作品《简·爱》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不只是女权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观点都可在《简·爱》中找寻。所以,用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两个被光大读者熟知与喜爱的文学批评角度分析《简爱》。

英国文学;文学批评;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

1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女权主义

1.1 女权主义的诞生

文学反映了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要想了解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发展,历史背景,文学作品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19世纪的英国经济衰退,平民的生活越艰苦,富人的生活越安逸,这时文学开始复苏,许多文学家开始创作,揭露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以及宗教社会的盛行,女权主义的代表作《简·爱》就是在那时创作。《简·爱》由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1]这是她的第二篇小说,却在当时社会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深受当时英国读者喜爱,因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设计巧妙,写作手法新颖复杂,创新独特,报社和其他文学作家给予高度评价。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桑顿,是乡村牧师的第三个孩子,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全家搬迁,8岁的夏洛蒂与大姐玛利亚、二姐伊丽莎白、大妹艾米莉,[2]被送往一所慈善学校,第二年大姐和二姐因为患病,相继离开人间,夏洛蒂与艾米莉被接回家中。此后,姐妹弟兄四人就在哈沃斯小镇学习生活,他们喜欢写诗,小说,剧本,并装订成手抄册。成年后的夏洛蒂曾去学校任教,后来去贵族家庭任家庭教师,不仅遭受白眼,且不能平等待人,离开这个职业。选择文学事业,与家中姐妹兄弟一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简·爱》是继《教师》之后夏洛蒂的第二篇长篇小说,于1874年创作出版,轰动了当时文坛。通过一个孤女的形象,艰难困苦的人生道路,展现了一个性格坚强、自尊自爱、敢于拼搏、勇敢挑战、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坚忍不拔、有梦想有追求的女性形象。

一百五十多年前,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社会上的贵族富豪地位过高,人们害怕皇室贵族,皇室贵族富豪地位高高在上,不可侵犯,传教士盛行,社会等级分层明显,男权至高无上,文学作品中大多是绅士淑女,欢宴舞会,虚假的很。而这时,在窈窕淑女翩翩公子中,有一个其貌不扬,矮小干瘦的小女人,脱颖而出,敢于批评社会不公,宗教事业,倡导男女平等,个性真实,对于等级分层的不屑,敢爱敢恨。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的地位也是不尽相同。但大概的趋势都是从觉醒到反抗再到认同的过程,从女奴到女权到女性再到女人,逐渐获取地位,男女平等。这不仅是女性地位的变化,也体现了英国的社会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女性只有取得一定地位,独立自主的身份,才能获得尊严,和人生价值,才能在社会中确立女性文化的地位。

文学中女性的形象是社会生活中女性的直观反映,不同的时代赋予女性不同的地位,女性的地位也在不同的变化。在男权至上的社会,女性没有尊严,低贱卑微,没有权利和人格地位,处于奴隶地位,在社会中也是女奴的地位。这些女性都是被动的,失去自我,绝对的服从,在文学中也是言听计从,不真实的,被征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真正独立,在意识形态上和男人有平等的地位,但这种女性在社会,生活,思想上都比较狭窄,表现出较强的私人性和封闭性。十九世纪英国的女性崛起,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在女性文学史上贡献尤为突出,奠定了女权主义的里程碑,女性文学达到了顶峰,后来,女权运动的兴起,妇女的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变,参政意识明显,女性的地位有了提高。

1.2 盖茨海德府的不平等待遇

简爱寄宿在里德舅妈家,地位与仆人相等,不允许与舅妈一家吃饭,坐在一起,简爱感觉自己与伊莉莎、约翰和乔治安娜低人一等,这里表现出对亲情的平淡,侄女与仆人吃住无恙。约翰性格狠毒残暴,每每与简爱对话,“滚!站到门边去,别挨着镜子和窗子”,话语中可以看出,对待简爱厌恶、嫌弃,感觉家里有个脏东西般,像是乞丐在里德家乞讨般不屑一顾,言辞犀利,占有欲强,“你没资格看我家的书!”不允许简爱看书。对于表哥这样侮辱的话语,和暴打,简爱反抗了,与约翰扭打在一起,之后里德太太,宠爱自己儿子,惩罚简爱,认为简爱只能逆来顺受,挨打挨骂,不应有任何怨言。从里德太太的言行举止中,不难看出,男女地位悬殊,无论约翰有任何错误,都是简爱承担一切,因为简爱是女子,而简爱在里德舅妈家这样没有尊严、人格的生活,并遭受非人对待后,决定反击,并且离开里德太太家。

“不公平啊——不公平!”我的理智告诉我说。语言简单,体现了简爱对于这种生活不能改变的无奈,瘦弱矮小,无力反抗,从主人到仆人都一副刁钻的嘴脸,但思想还是正直,并未因为粗暴的待遇而任命,在简爱的童年生活,思想已经有了对于女性公平对待的苗头,隐约显现出简爱想要拥有独立人格,并且敢于反抗斗争的思想。女性开始对于尊严的追求,对于不公平抉择的反抗。

简爱大声喊出“再见了,盖茨海德!”简爱由心里发出的呐喊,终于离开了噩梦般的生活,再也不想回到这个鬼地方,无论去了哪里都比这里强。夏洛蒂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真实反照了自己枯凉寂寞的童年,生动地将简爱与他人做出了形象的对比,仿佛真实再现般,令人回味。简爱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即我的命运由自己主宰,这句话强又有力的激动人心,写出女性内心的呼喊,思想上的提高,不愿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想要打破男权至上的束缚。

作者把简爱的生活环境与命运的联系环环相扣,在维多利亚时期,男女性别歧视十分严重,妇女没有独立人格,没有权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她们不愿在束缚于男性主宰的社会。夏洛蒂是女性作家,能更好的比男性作家描绘出女性的心理,行为,语言,能够更加真实的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刻画人物也生动,思想较为先进的女性要求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更多女性认为:“与男性相比,妇女天性智力低劣这种观念,她们对自己的依附性全无自觉意识”。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经济基础决定地位,女性更加注重经济能力的提升,认为经济能力能够改变妇女地位低下,只有经济独立,妇女才能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从而思想上才会得到进步。简爱就是当时社会广大妇女的真实写照,一个微不起眼的小人物,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尽管样貌平凡,品德正直,坚忍不拔的性格,让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爱情有自己的选择,勇往直前,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获得美好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打破了传统,是广大女性渴望的角色。

2 19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学在现代主义基础上兴起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创作技巧和文艺思想都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现代主义文学传统不相事宜,现代主义在发展中有些陈旧。后现代主义追求人格,人本描写,宽容广泛,随意。

《简·爱》中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片段,简爱在罗切斯特家做家庭教师,日久见人心,简爱发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并没有因为她是教师,罗切斯特是主人,而放弃爱情,她勇敢表示,追求真爱,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中,一个穷教书爱上上流社会人物,在当时无异于乞丐想当国王,简爱在精神上追求自由与平等。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简爱的真心,假意要娶长相美丽性感的贵族小姐时,她愤怒的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从后现代主义角度,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反传统倾向,强调自我表白的话语欲望,又有些自嘲的字眼。文字中清楚地表达了简爱追求爱情平等,人格平等,以及捍卫自己的尊严。

1854年,38岁的夏洛蒂终于克服了固执的老父亲的反对。与阿贝尼科尔斯牧师结了婚,婚后的生活幸福快乐,但也是短暂的,因为夏洛蒂的一病不起,在39岁离开世间。作者笔下的简爱对爱情忠贞,感情炽烈,追求完整意义上的爱情,把自己的爱情托付于笔中,最后,简爱终于获得了想要的爱情,也是作者对自己爱情的依托与希望。后现代主义的人物总是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会有一场悲剧性的闹剧,人没有智商情感,不在温柔美丽,故事情节上又具有明显的虚构,荒诞性。在文中,罗切斯特还有一位疯了的合法妻子,在简爱发现爱上罗切斯特后,这位妻子也渐渐出现,时而发生的事故,火灾,剪坏的婚纱,这些情节贯穿小说后半段。简爱不愿意做他人的情妇,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所以她毅然坚决的离开了罗切斯特,因为她想要的是完整的爱情,而不是无名无分的跟随。在作品中,人物性格怪异,情节发展扑朔迷离,因果关系制约。当罗切斯特的庄园被烧毁后,眼睛瞎了后,像简爱告白。

2.1 后现代主义的疯女人

住在阁楼里的那个疯女人,是罗切斯特合法的妻子,后现代主义中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这个女人叫伯莎·美森,她来自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富有种植园家庭,年轻貌美,是全小镇的骄傲,如花似玉年纪嫁给了罗切斯特。但是为什么后来一个青春漂亮的女孩在后来又成为了疯女人。在父权主义社会里,父亲随意分配女儿的权利,把她已三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罗切斯特,男权至高无上,假如伯莎·美森不是女儿身,而是个儿子,那么等待她的不是被嫁的命运,而是,准备丰厚的财力,娶放同样年轻美丽的妻子,但这只是假设,毕竟作者安排的如此巧妙的人物,也是为了衬托出简爱的聪明大方,勇敢果断,敢爱敢恨。[3]

19世纪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婚姻中的妻子都是高雅端庄,所谓的“高尚淑女”,[4]听从丈夫的安排,丈夫的命令,不能违抗,不能抱怨,像个没有任何感情的木偶,没有一句怨言的保姆。伯莎·美森与罗切斯特结婚后,罗切斯特对待她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没有丝毫不同,罗切斯特每日逍遥自在,与朋友玩耍游乐,快活的像只小鸟,丝毫没有感觉到伯莎·美森是他的妻子,他们有相亲相爱的义务,在他眼里,妻子就是一切以他的感觉为中心,以他的快乐为快乐,而这在当时都是理所当然的。

伯莎·美森嫁给罗切斯特之后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渴望自由,但是终究被父权主义之下的男性的绝对地位所逼疯。简爱描述下的伯莎·美森:“深深地阴影里面,一个形体跑来跑去,那是兽还是人,第一眼我们是说不清的,它似乎爬行着,它像奇怪的野兽一样,急抓咆哮,但它却穿着衣服,又有许多黑灰白的头发,像马鬃一般蓬乱,遮住她的头和脸。”

可以说伯莎·美森是在父权主义下牺牲的产物,女性主义借助后现代哲学主义的思想批判对父权主义的中心地位进行剖析,解放女人在社会中原有的位置。在小说中伯莎·美森放火,破坏这些行为,是她用身体在反抗父权主义的不公平,她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可怜让人怜悯的疯女人,她也是女权主义者,是反抗者,她的最后一把火,不仅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也让自己在大火中获得重生,获得自由。

3 结论

文学中的女性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在过去,女性的地位很低,逆来顺受,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受教育水平低。随着社会进步,思想改变提高,女性得到解放。如今社会女性与父权制下的女性简直判若两人,今非昔比。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乃立国之本,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女性是社会成员,只有女性拥有权力,男女平等,才能让国家真正意义上实现平等。通过文学,更加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女性的发展,女性地位的变化。

[1] 高文斌:《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苏永旭;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精神[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张玉梅;郝宝燕;荆棘地上的觉醒——揭开疯女人的面纱,透视《简·爱》中的女权斗争[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6期。

[4] 马冬;《失语女人的密码——论《简·爱》中的疯女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兰守亭《简·爱》中的疯女人——另类的复仇者形象,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九卷第2期。

白玉(1992-),女,黑龙江人,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

I106.4

A

1672-5832(2017)12-0003-02

猜你喜欢

简·爱夏洛蒂罗切斯特
借钱不可尽力
《简?爱》不简
原来如此
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久久地等待
借钱不可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