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巷治理需下“绣花功夫”

2017-12-01

北京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背街市容街巷

文 罗 勇

街巷治理需下“绣花功夫”

文 罗 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符合首都核心区标准的街巷环境市容,尤其应该注重建设细节。已经初步整治的街巷,精细程度有待提高。对提升阶段的工作要进一步提出更精准的要求。

今年年初北京市提出《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下决心在背街小巷进行环境整治提升,经过前一时期的大量工作,目前已得到了显著改善。

整治与提升的协调

背街小巷环境改善工作步骤是先整治,后提升。这里可能面临一个阶段性和整体性协调的问题。

每条街巷应该先有专门的设计。首都核心区意义下的街巷应该是极具特色又标准顶级的。因此,过去的规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市容环境新要求。每条街巷都应先进行一个尽可能详细的专业设计,一巷一设计,并以新设计为纲进行有序高效的工作。

如果划分出整治阶段和提升阶段,要注重将整治与提升充分融合,以提升的标准进行违建拆除、架空线入地和停车等整治,整治就是提升,保持连贯性。

一巷一设计,一街一特色。街巷设计方案要迅速出台,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治。对拆墙打洞、管线隐藏等,不一定一刀切。

以精细促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符合首都核心区标准的街巷环境市容,尤其应该注重建设细节。已经初步整治的街巷,精细程度有待提高。对提升阶段的工作要进一步提出更精准的要求。

留有再次整治的余地。北京核心区的街巷,无论背街与否,必将时刻走在现代化的前列。比如,下一步的智慧城市、智慧街巷建设可能很快到来,要考虑到,我们现在进行的管线隐藏等工程是否做到了未雨绸缪。

共治共享的运作模式

这次背街小巷的整治,是对北京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次考验,要进一步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治理格局上下工夫。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最能体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要从小微处营造美感

媒体称此次整治是为了北京“有里有面”,主要大街是面子,背街小巷是里子。其实背街小巷这个“里子”仍有内外,硬环境是外在,软氛围才是真正的“里子”。软氛围包括居民参与、胡同乡约、治理规章等。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要在机制体制创新上有所落实。这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

鼓励由居民组织或居委会主导参与街巷设计,使历史文化及居民意愿得到最广泛的体现。

街巷长的人选,宜为德高望重的常住居民,类似“街绅”“巷绅”,要去行政化,不唯行政化。

推行高水平的物业管理。鉴于当前物业公司与小区居民矛盾的复杂性,街巷环境整治下的物业管理需要开创新局面。

设立若干试点和示范小巷,率先试验完善各项配套的制度体系,积累经验和教训,形成一批操作性强、可在全市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形成人与街巷和谐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使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以生态文明为指导

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

从大的格局角度看,首都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必须跨越传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维,应该自觉地建立在生态文明制度理论范式与实践的基础之上。

新形势下北京的疏解整治提升,不仅仅是解决大城市病那么简单,需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立意和实施。

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的社会建设,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推进。现实的一个问题:居民。许多背街小巷人流车流聚集,环境脏乱,成为首都核心区不和谐的焦点。先行整治的一些街巷虽然市容环境好了,却没有了人气。这都不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习总书记在浙江讲,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具体在北京,高楼大厦下的小街小巷就是金街银巷。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为街巷环境整治与建设增添新的内容,提供丰富滋养。我们不仅要整治提升好背街小巷的环境市容,还要使之成为人气饱满、富庶祥和的先进文明聚集地。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 任万霞

猜你喜欢

背街市容街巷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北京市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成果展示
边走边唱
一片狼藉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北京市:下大力气治理“大城市病”
雨中的街巷
“保特佳”表面防护材料的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