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片和纪录片
2017-11-30刘望舒
刘望舒
摘要:在谈到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区别时,美国学者希拉·柯伦·伯纳德在自己的专著《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曾经极力的阐述一个观点:“纪录片讲故事就可以了”。这似乎有意模糊两者的概念,但最初,卢米埃尔兄弟在拍摄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弗拉哈迪“传奇性故事”的纪录片,正是表达了了纪录片没有作为独特的形式与故事片相隔开来这样一种观点。如2017年张杨执导的《冈仁波齐》,正是以一家人去布達拉宫朝拜为背景,讲述了朝拜路上经历的点点滴滴,视听效果的冲击,平行蒙太奇的剧情设计,使这部纪录片与传统的纪录片定义相差甚远。但故事片《甲午风云》《末代皇帝》等也是真实再现了当时历史的点滴,却也不乏情节化与性格化的点缀。仔细观察一下历史上的纪录片和故事片,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者诸多方面水乳交融的状态;这些足以证明,在电影的发展史上,纪录片和故事片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极深的。而两者又有何区别和联系?我旨在以故事片为镜观照纪录片,以便更好地阐明纪录片讲故事与故事片的纪录手法。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性;故事片;记录性;真实
一、两者的不同——概念方面
故事片的概念是主要运用画面和声音等电影叙事方式来表达内心某种情感的电影作品,其表达不一定真实可以虚构,表现一定主题思想的电影都可以称为故事片,通俗的来讲,就是用真实的或虚构的故事,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或引起共鸣,正如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写道:故事的特征可以用一个术语表达,即“行动主题”或“情节主题”[1]。而故事片的记录性则是表现在拍摄故事片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使故事片更加的真实可信,引起广泛观众的共鸣而加入纪实性的艺术手法以达到追求艺术真实和塑造人物真实的目的。如传记类电影《贝多芬》、《绝代艳后》等通过场景的真实来体现记录性,《辛德勒的名单》通过插入当时的真实拍摄片段来体现记录性。
纪录片的概念则为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为创作题材,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电影技巧加工和呈现的,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核心为真实。所谓纪录片的故事性,是指纪录片在创作和表达中,为了抒发某种情感,强调情节和蒙太奇的重要性,增添了许多“非虚构”的叙事手法对现实生活加以表达和概括,它与故事片的记录性所不同的是,故事片是以真实或虚构的情节来发展人物关系和情节脉络,如《公民凯恩》中就插入了与剧中人物相关的人物采访来发展关系;而纪录片则是真实客观的场景来反映情节发展,即“情节被发展”,如《我们为何而战》中通过对一个个真实影片的串联,来达到叙述故事情节的目的。
二、两者的相同——真实性
这里的真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眼睛看得见的真实,而是一种主观意义上的自我感觉上的真实。纪录片的故事性通过增强叙事情节和蒙太奇手法等“真实非虚拟”巧妙运用,使本身真实的记录的故事更加显得真实可信,在《the imposter》中,阐述的情节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因此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路演来表现当时的情景,并结合当事人的采访及真实的影像资料,会使此纪录片变得真实鲜活。而故事片的记录性追求的是身临其境,即使是个全虚拟的故事片,也能通过场景的相似、题材的真实竭力让你感觉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如看到陆川《可可西里》中一望无际的荒芜、《末代皇帝》中阴森却壮阔的紫禁城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感到熟悉,会充分感受到这是我们看见过的的的确确真正的存在。
这也体现了两者的相辅相成关系,即故事片的真实性是以纪录片为基础的,而纪录片的故事性却又是故事片某种形式的反映,在纪录片和故事片中,表现和记录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2]
三、小结
最后,尽管“故事片的记录性”与“纪录片的故事性”两者体现了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但对于两者的不同,也是各有各的底线和本质区别所在:对于故事片的记录性而言,推动情节的叙事方式和电影手法的运用是主线,而为了表达故事情节所采用的记录性手法是副线;而对于纪录片的故事性来说,真实是主而手段是辅。
上海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影展主席应启明在分析国产纪录片的状况时指出:“纪录片的‘故事化和故事片的‘纪录化其实是当今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两股潮流。”让故事片体现记录性,是一种对剧情的求真态度;而让纪录片善于‘讲故事,更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3]
参考文献:
[1]冯伟.论故事片的纪录性和纪录片的故事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刘颖.浅谈对纪录片解说配音的认识[J].今传媒(学术版),2014,5.
[3]庞艳芳.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手法——以《寻找小糖人》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5,2.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