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文解字》为例分析汉字部首的古今变化
2017-11-30孔德会
孔德会
摘要:本文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古今部首的缩减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类,来完成古今部首变化原因的分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部首;归类原则;变化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共分十五篇,前十四篇解说文字133441个,以小篆为书写体例,并以“罗列诸物名与字,分别部居不杂厕”为原则,共创立部首540部,首创了以文字系统编排的新体例,并且其创立的部首在辨别相近字、理解字意上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同时文字的读音也变得明确;第十五篇为叙,表明作者创作此书的原则、初衷及立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人们对于汉字认识越来越多,对于文字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文字检索为新要求之一。多种索字方法应运而生,但部首查字法并没有被取代,相反向着更系统、更简洁的方向发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共收录了部首201部。从最初的540部到现今的201部,变化数量如此之大,不禁让我们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种现象的产生。
在本篇论文中,将分为两部分对古今部首进行分析。
(一)对消失的339部进行分章节统计,列表分析,归纳其消失原因。
(二)对现存的201部与《说文解字》存在的部首进行比较,分析是否有形体上变化,如有变化分析其原因;
在分析变化原因之前,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独体字、合体字。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例如:人、山、土等。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对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存的201部中,80%以上的部首均为笔画或独体字,不到20%的部首为合体字。所以为了研究《说文解字》中540部的古今变化,应该先将其分为独体字(笔画)与合体字两类,绘制出表格,通过具体数字来分析部首变化的原因。(见表1)
(一)
由表1可以看出,《说文解字》中所创制的540部,至今为止,共有339部消失,其中合体字部首消失178部,独体字(笔画)部首消失161部;而在现存的201部中,合体字部首仅存14部,独体字(笔画)部首187部。从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今部首的答题规律是:以独体字(笔画)部首为主。使得《说文解字》中消失的339部的原因是什么呢?
(1)汉字或部首消失(见表2)
由于《说文解字》是由小篆书写而成,笔划数目多,象形性很强,但随着汉字字体的不断发展,从小篆到楷书的进化过程中,笔划的数量不断减少;同时,一些部首的合流,使得原有部首数量减少,此类现象在此可以被定义为汉字的消失与易形。而此类情况多见于独体字部首中,如上图所示,本表记录了消失的161独体部中,因汉字消失或易形而使得部首消失的数据资料,其比例高达31%,此为部首消失原因之一。
(2)合体字178部首归入他部。
《说文解字》确立的部首体系是以义为类,建立部首体系,旨在使人明意,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所立部首的依据是以形分部,这样,《说文解字》中的合体字部首,就要按形体的部件、笔划顺序、包围结构等规则重新归部。
《说文解字》中同部异分情况是不可以为我们所忽略的。同部异分是指如果一个字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而这两个字又各有其属字,就应该分属于两个部首。比如人与儿都表示人,但在于人部有“仁俊佩”、儿部有“兀允充”,两部首表示一意,在顺序上依次排列出现,归在同一篇章中。也因部下各有属字,故分成两部。但在今日部首的编排上要求将表示此二者分归两部,则是因为两部首形体上的不同。
在消失的178部合体字部首中,有44部为叠字,达到了四分之一的比例。例如:茻、吅、品、誩、爻、叕、皕、羴、雔、雥、叒、林、晶、秝、从、毳、屾、麤、炎、焱、并、惢、沝、灥、弜、垚、畕、劦、厽、孨等。此类部首均由一个独体字相叠而成,在意义上多表示程度的加深或数量的增加;在结构上,体现了对客观事物直观的反应,正符合了小篆字体多象形的特征。而在现今部首中已无此类部首的出现,取而代之的为人、口、木、火、水、又、田等独体字。而上述44部叠字则单独成字出现,不作为部首出现。
许慎在创作《说文解字》时,以小篆书写,其目的是还原汉字最初的象形意义,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书写汉字更看重书写记录历史事实的作用,而非汉字的起源、形成原则。古今对于部首作用的看法不同,自然造成了汉字部首的数量变化。所以,不断地要求简化汉字的出现,致使复杂的汉字部首也随着发生改变,且此类部首下所收录的汉字也很有限,达不到今日要求的经济原则,故此类部首消失、单独成字。
在《说文解字》中共有的36部空部首,因这种部首中无字而得名。此36均不存在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36字中最具典型的是甲、乙、丙、丁、庚、壬、寅、卯、未、戌为我们所注意,这几个部首都为古代干支纪年法所用。从甲骨文情况看,殷商时已盛行,所以此十天干、十二地支文字出现,并一直为中国古人所用,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所有汉字,可此类部首仅含此部首一字,又不可归入他部,但人们生活又离不开此类字,所以《说文解字》中出现36空部首。
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要求每部必有字,无字不立部,所以将此类空部首字分别归纳到一、丨、丶、丿、乚等笔划部首中,所以空部首这种情况在现今是不可以存在的,体现了现代汉字部首的归部原则。
(二)
对于至今仍存在的《说文解字》201部,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201部也不完全相同。现在所存的201部被傅永和先生对部首的界定为:“按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分,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其相同部位称为部首。”而在传统上,《说文解字》的540部是根据字形、字义确定的。
而在上述所说的部首消失情况中,汉字简化是重要原因。汉字简化以后字形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字或者部者已被简化掉,或者已改变归部,原有体系已难以维系,因此伴随着汉字简化确立了一种根据字形、部位确立部首的方法,即“依据字形定部,一般采取字的上下左右外等部位作为部首,其次是中坐和左上角,按照以上7种部位都无从确定部首的,查单笔部首(一丨丿丶乙)。”这是對部首体系原则性的改变,它更便于人们查检简化字。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分析这201部首的内部发生的变化。这201部中,有158个部首为《说文解字》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部首体系所共有,它们是:一、丨、丶、丿、乙、人、儿、八、冂、冖、几、凵、刀、力、勹、匚、十、卜、卩、厂、厶、又、口、囗、土、夂、夕、大、女、子、宀、寸、小、尤、尸、山、工、已、巾、么、广、及、廾、弓、彐、彡、彳、心、戈、户、手、攴、文、斗、斤、方、日、月、木、欠、止、歹、殳、毋、比、毛、气、水、火、爪、片、牛、犬、瓜、瓦、田、疋、疒、白、皮、皿、目、矛、矢、石、示、禾、穴、立、竹、米、系、缶、罒、羊、羽、老、耒、耳、聿、臣、自、臼、舌、舟、艹、虎、虫、血、衣、西、见、角、言、谷、豆、豕、豸、貝、赤、走、足、身、车、辛、辰、酉、采、里、金、门、隹、雨、青、革、韦、音、页、风、食、马、骨、髟、斗、鬼、鱼、鸟、卤、鹿、麦、麻、黑、黾、鼠、鼻、齿、龙。其中罒、艹、齿、龙、黾、鱼、鸟、卤、麦、马、韦、风、页、门、贝、见、车为简化部首,此类部首仅为繁简字体上的变化,在此不做分析。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部首目录中,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就是在已确定的201部中,每部首都有自己的部首编号。但你会发现有些部首编号与部首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些编号后面对应着两个或者更多的部首。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讲究呢?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共收录的210部中,其中65部,不只包含本部,同时包含其部的变形部首,它们的部首编号相同,但具体检索查询页数不同。在此我们将基本部首定义为本部首。对于因变化产生的同编号不同查寻页数的部首,成为异部首。而此65部本部首,有的只包含一种变形部首,有的则包含两三种变形部首,这样,要分析其变化类别,就要加上分化出的异部首数目,总计异部首数目为79。根据65部首变化的总体情况,可以将其变化情况细致分为三类。
1、繁简字分异:即本部首异化出的部首为本部首的繁体字。79个异部首中有20个为本部首的繁体字。如:魚、門、馬、鹵、鳥、龍、龜、齊、齒、長、貝、見、車、麥、飛、風、韋、頁均为本部首的繁体字形式,其中长、龟各用两个繁体字异部首。
2、本部首变形:即异部首为是从本部首的变形而得。在79个异部首中有25个异部首为本部首变形而得。例如:河的偏旁是由本部首水变形而得,惊的偏旁是由本部首心变形而得,把的偏旁是由本部首手变形而得。此类即可看作是第二种部首分化、异化类别。
3、本部首微变:异部首在本部首基础上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笔画的长短、位置、是否出头为主要依据。例如:士为土的异部首,因为笔画的长短;已、巳为己的异部首,因为乚是否出头的原因;曰为日的异部首,因为位置上的原因。此类微变化的部首共有34个。
通过以上本部首异化的类别分析上看的出,词典编排人员的用心良苦。体现了方便读者检索汉字、了解字意的学习要求;同时,兼顾到部首位置的不同、异体字的变化等情况,来对已有的201部,进行细致的分析、排序。使得《现代汉语词典》的部首编排结构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对汉字部首的古今变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而这种了解对于以后汉字检索事业的发展必定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明确各时代的要求,如果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创立部首旨在为汉字归纳出一系统,那么现如今的部首则是为人们查找汉字,每个时代的要求不同,其归部原则必不同。在许慎的时代,当务之急是随意说解文字的混乱现象,为正确说解文字确定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这便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分部达540部,而竭力保护部首单一表义性的主要原因。而把部首当做是检索工具,可能并不在许慎的考虑之内,至少是放在次要位置考虑的。所以无论是《说文解字》所创的540部,还是《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所存的201部,都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各有所长。所以对于两者,应客观评价其价值。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