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7-11-30朱兆英��
朱兆英��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发展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从功利、短视的目的出发,以知识的灌输为目标,把教育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把知识看成是能解释过去、支配人未来的一成不变的真理,以学生成为主体的意识淡薄,学生的“自主”被教师包办替代,学生成为容器被动地接受,只会按一种固定的方式或老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这样极大地挫伤、压抑了人的创造愿望与潜能。这种缺乏创新精神的主体无法面对知识的挑战,在未来的社会里生存都会很困难,显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具有主体精神了。課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将阅读“定位在创新,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改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从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的。
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和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力型”转化。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贵有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使学生由学“记”向学“问”转化,最根本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凡是能够撞击学生心灵火花的地方,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闪光的机会,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2.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想象是人们对过去经验和已有了解的表象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视念的心理过程。学生本身的想象力的敏锐和丰富是惊人的。鲁迅曾赞叹道:“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潜入蚁穴。”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人物,通过阅读、领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使其思维置于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对所学作品形象美的深入理解,更是对作品内涵美的理解开化和再创造性。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语言迁移训练,促使学生的想象趋于丰富和准确。例如,我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让学生看火烧云的出现形态,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变化状态。一个同学说:“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正拍皮球,她头上扎着两只蝴蝶结,过了一会儿,那头上的蝴蝶更漂亮了,可是小女孩的那只皮球不见了,当人们正在寻找那只不见的皮球时候,小女孩的身影模糊了。”听了这个同学的描述,其他同学也争着发言,情绪高涨。想象是智慧的翅膀,让学生动情地去想象,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突破认知局限,进入创造的广阔天地。
通过教学实践,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思维潜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大胆积极地把先进手段引进课堂,如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演示平台等,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发展学生的逆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能力具有六种成分,即“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这里,最重要的特点是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思维就是一种富有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颖、超常的思维成果。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规律,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创造行为提供条件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教育和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是要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学习过程的调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创造性行为提供条件。
1.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参与气氛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的感情迁移功能,特别是小学生更为明显。学生如果喜欢老师,上课时就会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控自己的情感,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友好、和谐、平等的师生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在这样的氛围里,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我要说”、“我想说”的心境下一吐为快,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 运用评价,增强参与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正确的评价,学生往往能最先提出一些新见解、新立意,有些甚至是教师不敢想或想不到的。当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具有创造性时,教师应及时号召全班同学为其“鼓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在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以及自我评价中,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大多都富有想象力,甚至异想天开,即使学生的有些想象是不太实际的幻想,也应在保护和鼓励其富有想象的前提下,把他们巧妙地引向实际,而不可轻易否定,甚至嘲笑、讽刺,使学生失去“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导致不敢多想、多说、多做,不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教师如果给予赞许和信任,支持和鼓励,学生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就能激发他们去探索,去创造。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这么说,创造性是培养21世纪一代新人的教育方向,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新世纪追求!
作者简介:
朱兆英,陕西省安康市,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