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我管理给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
2017-11-30吕玉霞
吕玉霞
【摘要】在管理幼儿班级时,创建有效的常规是极为必要的,它能起到规避和纠正不正确的管理行为,并引导幼儿逐渐的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即自己为自己提供服务,自我管理是所有人都应具有的生活技能。实际上,对于幼儿来讲,身边的一切环境都是新奇的,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对一切事物都展开探究,尤其是幼儿园生活,幼儿希望自己能管理自己。可是对于孩子这种需求通常教师不持同意态度,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越来越弱。其实,自我管理不仅是孩子内心的需求,还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要尽可能的培養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自我管理幼儿自主发展空间在教育幼儿的环节中,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怎样根据有效的管理来确保孩子在健康的状态下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思索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为幼儿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要足够重视孩子的自我发展。
一、着手于幼儿内在动机,展开自我管理
当幼儿升入中班以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方面就开始加强了起来,他们不但关注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能时刻关注他人,尤其是教师表扬了谁、纠正了什么行为,教师往往会听到孩子们向他们这样报告:“老师,某某今天在教师里乱跑”“老师,某某没有洗手”等,可见在幼儿的心里已经种下了“互相管理”的种子,这颗种子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调动起幼儿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表扬属于策略的一种,恰当的表扬容易让幼儿在固定时间以内对一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树立幼儿自信。
记得在中班初期,为增强孩子独立整理衣帽柜的意识和能力,班里进行了物品整理课程及相关的秩序练习,在长期没有很大功效的情况下,我找来了动手能力较强的晓冬私下里做了指导,并请晓冬的妈妈帮忙,接下来几天我发现果然大有成效。于是我在班级里着重表扬了一番:“今天,老师要表扬晓冬小朋友!晓冬的橱子整理的非常好:书包白天不常用放在了最下面、细碎的小东西放在了专门的小盒子里……”我看到晓冬此时腰板笔直,坐姿端正,其他小朋友看向她的时候,她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接下来的几天“奇迹”发生了,在晓冬带动下,孩子们整理衣帽柜的质量飞速提升。由此可见,教师的肯定、表扬对孩子的发展有如助力,教师多表扬肯定幼儿的自我管理,那么幼儿就会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自我管理上面,班级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自主的不断发展。
二、在制定规则时要引导幼儿也参与其中,使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培养
(一)引导幼儿一并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团体,孩子们进入团体生活,必须要遵守团体生活的规则。任何一条规则的建立,都要考虑到当前班级里孩子的状况,包括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独立动手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积极和幼儿共同商量,使他们感受到足够的尊重,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这些规则是切实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而设。
例如,小班孩子们学期初吃点心前洗手的时候,为了早点吃到点心总会发生一拥而上的现象,导致班级秩序十分混乱。教师针对这一情况专门拍摄了小视频,和小朋友一起看并提问题:这样做,对吗?孩子们纷纷表示不对,之后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点心,即便是最后一个洗手的小朋友也都会有。但是大家一起拥挤,会踩到别人;而且拥挤的小朋友看起来一点都不礼貌。随后带孩子们去中班观看哥哥姐姐是怎样领点心的,告诉孩子们怎样有秩序的排队。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渐渐的学会了排队。
在这里需要注意,班级规则除了要根据班级幼儿现有能力情况制定,也要考虑到每个年龄层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教师一定也要共同遵守才能服众。例如:我们要求小朋友吃饭时要安静,教师一定也不要大声交谈。
(二)班级规定要时时更新,增强孩子们自我管理能力
幼儿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中,部分班级规定是适宜的,可部分班级规定并不能一直适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实际,按照实际需求来调整部分已经不适用的班级规定。幼儿的年龄阶段不同,对他们所提出的自我管理要求也应不同。对于其中已经无法跟现阶段幼儿发展相适应的班级规则我们要及时做出改变。
带大班时,明显感觉大班的孩子有了明显的独立意识和价值观,但因各家庭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都各不相同。记得当时班里有个规则是“做了让别人不舒服或者不高兴的事要及时道歉”。明明不小心把乐乐的本子撕了一个小口子,乐乐哭着来告状,我询问时,明明说已经道歉了。乐乐满脸的泪水不依不饶,说“道歉有什么用!”我当即明了,是时候把这一条规则调整了。我当着乐乐的面,先表扬了明明能够遵守班级规则,又带着明明一起把乐乐的本子修补好,并在撕裂处贴了一个小贴画作为装饰,乐乐最终原谅了明明,破涕为笑。
我私下又找到了明明,告诉他有时道歉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原谅,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做出弥补。明明经过引导懂得了承担,之后我组织了公开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各抒己见,最后班级一致商讨出了新规则,“做了让别人不舒服或者不高兴的事要及时道歉,并努力为自己做过的事承担后果”。将商定好的规则应用起来的过程中,幼儿就会很容易的便接受它并且主动扮演起互相监督的角色,这为开展班级常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树立常规的时候,幼儿教师要了解孩子当前的发展状况,并让孩子都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三、加强“小管理”意识,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管理的趣味
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成功管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发的进行自我管理,幼儿教师还可以创立“值日生”和“管理员”等各种不同名称的角色并将这些角色赋予他们中的几个人,他们各司其职,做到“分工协作”,共同管理老师分布的不同任务,如“值日生”专门负责管理和发放学习用品;“管理员”则主要对游戏规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从这些孩子中挑选一些能干的幼儿并将他们朝着能干小帮手的方向去培养,之后在这些孩子的示范下再依次让其他孩子负责管理活动。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再将权力传递到所有幼儿手中,这些孩子在对其他人展开管理的同时也会自觉的要求和规范自己,并能够对自己没有做到的地方及时的进行调整,使他们真正的明确只有自己先把自己管理好,才会更加顺利的对其他人展开管理。
其次,再加上教师要不时的对幼儿正确的行为与活动给予嘉奖鼓励和表扬,这样幼儿就会马上拥有很强的自信心,他们内心也会更加愉悦,增强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会因为争当小管理者而发生争执现象,与此同时,在幼儿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而言之,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能够时刻站在幼儿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着想,决不能使孩子们自我意识受到限制和约束,这对发展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是极为不利的;此外,我们也不能仅保持孩子于“他律”中,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从幼儿抓起,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自律”而不是依靠“他律”。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孩子从过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同时孩子又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于孩子和教师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孩子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而教师则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素素.自我管理给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2]邱志敏.自我管理给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J].考试周刊,2014,(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