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规则”
2017-11-30吴晓霞
吴晓霞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常规课、基础课,然而对欣赏课学生不太感兴趣,音乐教师也觉得不知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喜欢欣赏音乐。教学中能够找到欣赏音乐的规律,知道从何处入手分析、掌握、理解音乐的话,老师和学生就不会那么不喜欢上欣赏课了。教师学会深入的了解音乐,找到音乐中的“趣点”“重点”“体验点”“相似点”,展开想象等轻松、愉快的完成欣赏任务。
【关键词】规则 “趣点” 音乐要素
一、找到欣赏音乐中的“趣点”
教育界公认的“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满怀着对音乐的期待去欣赏,是教师顺利开展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备课中一定会对教授的音乐做细致的分析,找到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或是引起兴趣的内容。教师对音乐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够很好的把握音乐,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那个有价值的音乐趣点。比如,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趣点:电闪雷鸣的天气和舞曲波尔卡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音乐中又是怎样巧妙地体现了轰隆的雷鸣之声?再如《狮王进行曲》的趣点设计:作曲家用音乐表现狮王,大家想想这个狮王是什么形象的(声音、动作等)?别的小动物又会怎样?教师的趣点设计得当,学生自然会在期待中去找寻这个引发兴趣的音乐内容。我在教学中有过不少这样的体会,激发欣赏的愿望就要找到恰当的趣点,能够较好的完成欣赏任务。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中也发现了规律,老师在教授欣赏课时,总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等着他们,自然学生也就不会讨厌欣赏课了。
二、加强对音乐重点部分的分析与体验
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忽视对重点内容的分析,包括各个音乐要素的构成,以及其特点的表现。可是要怎样让学生对重点内容有着简单而又深刻的认识呢?反复地聆听、唱主题旋律、或是给主题音乐编上歌词、跟随音乐做动作、设计表演情节、参与音乐的演奏等方法较多。老师就是要把这些方法交给学生,通过一点点的积累、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认识音乐。在关键处、或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音乐处,教师是一定要亲自梳理的。巧妙地设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够向学生介绍音乐的组成是有生命的,能够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这些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也就算成功了。
三、加强对音乐中不同乐声的认识,展开想象在头脑中编织图画
音乐欣赏是听觉的艺术。美国音乐教育博士威廉·哈特孙说:“音乐欣赏是一个人在音乐方面得到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欣赏,我们能吸收前人的音乐,将其有价值的音乐变为自己的财富,形成自己的音乐内容。所以,加强对音乐中不同乐声的认识,用中小生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想象、图画、舞蹈等把音乐表现出来。特别对于初学的孩子,把抽象的变为具象的就更容易理解啦。当然,想象的世界是最美的,也是不能完全用具体的形式替代和表现的。如果学生的在头脑中想象的很美,也能很好的表达,那就不一定画出来。就是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乐声,听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效果等。想象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对音乐中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在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想象,那就是不会欣赏,脑子里、心里一点东西没有。要想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作品,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描绘性的音乐本质上是情景交融的,如曲目《牧歌》《百鸟朝凤》《天鹅湖》等,这些曲子都伴随着很多的场景,我们要把音乐想象成那个情景,是多么欢快与轻松,如果我们没有想象,也就放弃了对音乐真正的理解。
四、划分音乐结构,寻找相似或相同的部分
不管短小的音乐还是结构稍复杂的音乐,理顺音乐的结构,特别是寻找相似或相同的音乐部分,会使欣赏过程简单一些。音乐里反复出现相似或相同部分,学生会不会问为什么,当让会,这种情况不要使学生认为就是强调、就是好听,教师要结合音乐内容来阐述重复的作用,以加深认识。
五、坚持不懈的加强音乐要素的学习
在欣赏中对特别的节奏、旋律、器乐等等要懂得积极的积累。日本音乐教育家高荻保治认为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步感知音乐阶段;二是把音乐表现力阶段;三是真正理解音乐阶段。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也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建议教会孩子积累学过的音乐要素,是自己的音乐知识积淀更加丰厚,欣赏经验丰实起来,我们自身的欣赏能力也就提高了。
六、欣赏中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相关材料
对音乐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流传口碑等这些必要的材料,结合学生的年龄可作灵活的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建议老师们能够灵活使用,大一點的孩子可要求他们课前去查找音乐的作者以及背景资料。欣赏教学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好上了,高质量的音响,丰富的画面大大的提高了欣赏的界面,教师也能利用这些技术做一些很好的相关内容的延伸,使欣赏内容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雷英.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会聆听[J].美与时代,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