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专业田径训练的科学理论
2017-11-30马万武
马万武
【摘要】田径运动具有个体性,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新中国成立后,田径项目才开始正式、快速地普及。现在,我国已经对田径项目非常重视。所以,我们要培养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为我国体育事业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科学训练针对性训练作为专业性的田径项目训练,首先要认真的考核运动员各方面的机能,根据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具体项目以及训练方法。作为田径项目的老师,应该努力地为运动员制定科学、实用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如何来进行专业、科学的训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运动员是一个特别的职业,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消耗体能,所以每一名用动员都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随时可以让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如果达到这种要求那么养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身体的各项机能的恢复,而一个科学的饮食习惯,能够迅速弥补训练和运动后身体所感到的一些不适,比如:在高强度的训练过后,身体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这时候作为教练我会督促运动员去补充一些“活性肽”和“氨基酸”,这两样可以起到促进新陈代谢,补充蛋白,让身体能更快的恢复过来。当然在日常饮食中也要尤为注意,要让运动员多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如早上喝牛奶。在长期运动下,钙的流失会比较多,长期下来对运动员的骨骼伤害会很大,所以每天喝一杯牛奶,帮助运动员补充身体所流失的钙,经常食用牛肉、蔬菜、水果,蔬果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而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维生素、锌、铁,氨基酸等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也能增加肌肉的韧性和力度。是运动员的身体时刻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二、做好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包括“训练前的热身运动”“身体的灵活性”“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柔韧性和心理素质训练。首先做好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可以大幅度降低在训练中的受伤率,保证运动员可以安全的进行训练,“身体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好的掌握训练的要领,从而更好地完成训练项目。而训练“柔韧性”对于步幅的大小有着直接的關系,良好的柔韧性可以防止韧带拉伤等一系列的状况,而“心理素质”则让运动员拥有沉着冷静的心态,养成不急不躁的好性格,而且在比赛中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发挥,保证每一次的训练、比赛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三、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
对于运动员来讲,体能训练就像是家常便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好的体能也是完成所有运动项目的前提条件,那么究竟如何有效的,科学的进行体能训练呢?首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由于田径项目包括着很多小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特性,和每个人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比如,在径赛类的项目中主要是体现的是运动员的耐力和爆发力,像短距离的100米、200米和400米跑,要求运动员一定要有惊人的爆发力,而爆发力主要是靠小腿的蹬力,配合大腿的协调性来进行,所以说训练中以“青蛙跳”和“变速跑”之类的项目为重点来进行训练。青蛙跳,主要增加了脚腕和小腿的蹬力,而变速跑,让大腿和小腿可以很好的相互配合、协调。而中长距离的800米、1500米和3000米跑,就要将爆发力和耐力相结合。而长距离中5000,米、10000米或者是马拉松,就是一个耐力的较量,这种科目的训练就要多以深蹲起,马步,以及高抬腿跑为主。耐力主要是用到的是大腿部分,只有增强了大腿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将耐力发挥出来。所以说根据项目的不同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虽然体能项目很多,但是所针对的补位不同,作为教练一定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保证每一次的训练都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四、专业技巧的训练
有了好的体能,专业的技巧也是必须要具备的。例如,小步跑、原地跑、后踢腿跑和高抬腿跑,等等。训练中让运动员知道如何可以节省力气,如何利用肢体的配合将速度提升上去,如在短距离的奔跑中,身体前倾,利用身体前倾的惯性带动身体前进。双臂摆动的幅度对步子的大小也有着关键的作用。“中长跑”什么时候应该加速,什么时候保持匀速,如何调整呼吸,都对整个赛程有着关键的作用。在体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懂得运用技巧的将会取得很大的优势,所以说无论是那个项目,都需要数量的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所以说田径运动并不是有力气、体能好就可以,而是要通过掌握的技巧将好的体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田径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跑、跳,这种看似简单的运动要求人的身体、心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要让身体的各个部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所以说教练不能盲目的进行训练安排,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科学的进行训练安排,保证每个运动员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参考文献:
[1]王旭瑞.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02):120-122.
[2]杨海泉.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