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1-30马丽敏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中学生思维能力

马丽敏

【摘要】鉴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佳的情况,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佳,进而探究解决对策,希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问题对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佳。对此,应当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课堂学效果不佳,即未能良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未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因以下问题的存在:

1.教材的语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小学生的思维通常是需要用语言表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灵活的运用数学教材上的语言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深受语言的影响,多角度的思考数学知识及问题,如此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良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通过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持续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未能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直接照搬数学教材,套用数学教材上的语言形式,平铺直叙的讲述数学知识,加之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致使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学生容易受到教材语言形式的印象,导致思维模式固化,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材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

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内容的结构和特点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跳跃性和知识排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小学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学生接受程度低,学习效率差。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来简化教材内容,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思考与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利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最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很多数学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与经验来规划教学活动,致使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应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比较吃力,致使其数学知识学习兴趣降低,那么学生自然不能积极主动思考数学知识或问题,致使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佳,不利于小学生未来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材的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样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

3.小学数学教学的复杂性增加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难度

小学阶段,小学生需要学习12册数学教材,这期间教材内容容易出现复杂、重复、晦涩的现象。并且教材并不是根据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顺序进行设计的而是内在的隐性有机联系。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收集与数学教材相关的资料,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料来简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比较适合学生,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真思考与学习数学知识,如此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利的。但实际情况则不然。目前,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未真正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理解能力,直接将逻辑性、复杂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搬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有效思考,如此势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较多,如若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纠正、调整,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良的成长与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

1.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考虑到小学生好奇心强、贪玩、心智不成熟等特点,要想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良好的学习与思考数学知识,势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参与课堂教学,参与数学知识学习、思考,以便学生能够收获知识和思维能力。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教学情境。也就是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进而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或生活场景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参与知识学习与思考,良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思维过程的展示,帮助学生逐渐内化思维过程

为了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将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看到”或者“听到”思维这个过程。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预算法则的思维过程予以了解,教师先借助教具来分解运算法则,如利用不同的小动物来代表某个数值,在黑板上呈现出加法、减法、乘法、减法的思维过程,组织寻找以上四种运算方法的思维规律,然后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直到掌握相应的计算法则,这其中还包括一个用数字表示的计算过程的阶段。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维培养效果

为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收获数学知识,还能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还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调整数学课堂教学,使之能够贴近学生,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那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呢?应当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而探究能够提高学生主体性,带动學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如分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实践法等,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持续推行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展开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成长与发展。而通过对近些年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导致语言形式未能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结构未能贴合学生知识结构、教学复杂程度未能考虑学生理解能力,致使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佳。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应当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注重思维过程的展示,帮助学生逐渐内化思维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维培养效果等措施来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以便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59-61.

[2]曲彦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184.

[3]张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84.

[4]李军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06):121.

[5]梁油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中学生思维能力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