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
2017-11-30王小娟
王小娟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性和教学现状,结合高中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与一线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重点论述教师如何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一、高中地理的学科特性和教学现状
新课程体系中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获得有关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原理去阐述、分析我国和世界各地区的人地关系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基础知识不落实是学生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却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但是改来改去,还是避免不了一个问题:老师讲的多,学生听的烦,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特别是必修一的教学,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对于初涉自然地理的学生来说简直好像是在听天书,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为目前基础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前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综合素养,充分的驾驭课堂,具有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信息反馈能力、评价指引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进一步重视,原来埋藏在“冰山”下的各种问题信息就可能就一一暴露出来,特别是课堂上突然显现的一些思维火花,教师也要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能认为跟原来的教学设计不符而一棍子打死;即使出现一些错误的信息,也要发现错误信息里所含的一些合理成分.
四、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选取和实施途径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1.适时有趣的课前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的课前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对未知问题的遐想和探索,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师通过一个提问:“赤道附近有没有企鹅的分布?”因为在学生的固有思维里面,企鹅只生长南极大陆,这种颠覆性的提问就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好奇心去跟随老师探寻究竟。
2.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包罗万象,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如果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的教具和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褶皱需要判断背斜和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课本进行直观演示:找三本课本:语文、数学、外语,由上而下一次排列,岩层保持水平状态,岩层的新老关系自然是:上面岩层(语文)新,下面岩层(外语)老,然后依次模拟水平运动的挤压分别折出背斜的拱形和向斜的谷形,然后对比中间和两侧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间(外语)老兩侧(语文)新,向斜是中间(语文)新两侧(外语)老。通过这样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轻而易举的掌握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会出现记忆混淆的状况。
3.教学内容图像化、形象化。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与图像系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文字内容图像化,图像内容简化、形象化,化繁为简。如在学习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时候,教师将世界轮廓图简化为几何图形,划出世界表层洋流的运动方向,以赤道逆流作为分界线,然后分别以西风漂流的末端为起点,绕洋流的方向划去,很快,你便会发现两个数字“8”和“0”跃然纸上。这样,世界表层洋流的流向就好记多了。再比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构造时,可将地球比喻成一个半生不熟的鸡蛋,蛋壳代表坚硬较薄的地壳,蛋白代表固态的地幔,不熟的蛋黄代表有液态物质存在的地核,蛋白上面的一层膜代表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学生记忆的难题也便迎刃而解。
五、结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对教学目的明确把握,对不同版本教材进一步挖掘、整合和内化,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与灵活运用。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研磨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