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究
2017-11-30康海军赵晓燕
康海军++赵晓燕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教师应很好地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通过语文的教学,充分展示学生生命教育的个性,充分体现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不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养成教育之中,努力提高珍爱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渗透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以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走进课堂,不断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时代需要,尤其对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十分必要,能够起到了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
语文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人文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特点,运用现代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良好素质,不断感悟、熏陶,潜移默化。提倡珍爱生命,回归自然,和谐共处,不断创设育人的教育氛围,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使语文教学真正从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转变为生命的体验,成为感悟人生、提升生命境界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很好地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深入体会课文中优秀作品的意蕴内涵,从而挖掘生命教育的深层底蕴。还应潜心钻研与探索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
二、深入开展对生命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机渗透到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学科教学,以学科渗透为主,在课堂上真正落实生命教育的内涵。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珍爱生命的专题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构建有效的生命课堂,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价值和良好的课堂氛围。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原创的创新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竞争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新型的“懂得珍爱生命,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从而实现人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命教育与科学教学有机结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服务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逐渐加强,生命教育的效果逐渐显现。在教师的教育带动下,不少学生写了有关生命教育的题材作文,经常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经常组织教师反思,在一起讨论、研究、总结,把研究所得,交流经验的体会和心得撰写成总结,并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在边实践边探究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炼教育教学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精髓,其内容重点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与适宜的实践范例,从而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研究。
四、注重教师自身生命教育素养的提升
生命教育途径有很多:学科设置、学科渗透、班队活动、学校主题系列活动等等。然而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设置专题课程、配备专职教师,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生命教育”的氛围。生命教育不仅需要家庭的支持,需要社会的支持,教育部门的支持,更需要一线教师的支持,因为科学渗透是最有效最可進行的途径,一线的科任教师是最直接最宽泛的传播者。因而注重教师自身生命教育素养的提升,提升教学理念是关键。而语文作为一门与生命教育有独特关系的学科,其科任教师必须有这方面的意识,其生命教育素养程度的提升,关系到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关键所在。提高语文科任教师的理念,养成良好的教育素养已是迫在眉睫。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或参观学习的方式,观摩已经展开过类似生命教育的基地,在感受与感悟中形成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而提高生命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真实故事是最好教育素材,通过例举生活中保护生命、渴求生命、珍爱生命的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互动交流、举证、剖析、使之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珍贵与价值所在。像就在我们身边的奥运精神、流行疾病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可利用这些真实的事例,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或组织讨论、观看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真诚、可贵、高尚,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萌生对人类所独有的价值生命的不懈追求。
这样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生命教育素材,不仅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也加强了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从而不少优秀学生正是在教师对某些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剖析与感召下,灵魂深处有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建立了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体现了语文新课标对生命教育的渗透作用。
六、转变传统观念,改变固有的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是一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又都具有多样的“生命欲”(如求知欲、表现欲、成就欲等),教学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彰显师生的生命活力的过程,它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为了使学生的生命更加有活力。同时语文学习又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熏陶的特点。因而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评价不能以量化和客观化为主要手段,语文课堂的评价应该更加符合语文的特点,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但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决不能处置得过于简单。
七、立足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的巨大生命教育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同时应以“润物细无声”地融于语文教学的默读、朗读、诵读、品味、想象之中,在教师的指点和引领下,学生不断感悟到课文的实质内涵与作者融入其中,产生了共鸣。
语文学科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教师应很好地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通过语文的教学,充分展示学生生命教育的个性,体现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不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养成教育之中,努力提高珍爱生命的质量。语文教学为生命教育提供相当丰富的教育素材。他是一种人文素养的教育,张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通过感悟体验获得生命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的是语言文学中潜藏的人文情感、人文情怀的挖掘和感染,而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传递。
因此,要抓住课文中阐释的珍爱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进行教育。从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课文中所蕴藏的生命教育来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善于把握课文内容,具有创新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体现出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从而进一步去追求与体现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媛.生命教育理念探究[D].河南大学,2002.
[2]张美云.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狄燕.生命论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3.
[4]彭玲艺.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02):3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