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探讨

2017-11-30杨彩莲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健康

杨彩莲

【摘要】重视和关心城镇单亲家庭学生,尤其是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分析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加以积极地引导,可有效促进城镇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通过对单亲学生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讨,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建议,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途径。

【关键词】单亲家庭 城镇单亲学生 心理健康

一、引言

单亲家庭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家庭形式,“单亲家庭子女”就是生活在“破损家庭”这一特殊家庭中的子女,因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因疾病去世后,由一方监护抚养的孩子。

离婚率上升致单亲家庭增多,社会要引起重视。这些孩子在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会有很大的变化,与同龄孩子相比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现阶段,在学校教育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已成为老师们最为头疼而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近两年的数据及相关预测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阶段的城镇学生将会持续增加。如此趋势必将对甘肃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与深远影响。因此,甘肃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单亲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予以重视与科学分析,对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公共政策将有重要裨益。

二、城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残缺的家庭教育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研究表明,父爱和母爱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父亲或母亲教育方式容易走向极端,如过分溺爱和保护、简单粗暴,只重视子女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其心理需要,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視其心理健康。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离异后互相推卸责任将孩子视为多余的人而放任自流,有的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不让对方接触,使子女产生胆小、怯懦、脆弱、任性、固执、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

2.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学生绝大多数靠父亲或母亲独立承担抚养和教育费用,因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再加上,乡村的学生到镇上读书,镇上学生又去县城读书。虽然国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收取择校费,但事实上,有些条件好的学校依然会收一定数额的择校费。而且,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孩子的数量减少,一个家庭最多就两个孩子,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此,伴随农村学生向城镇的涌入,很多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一些学生由于自己的家庭情况比较差,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表现出不满、愤恨等心理,甚至进行伤害。

3.生活环境的改变,单亲家庭学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子女而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与人交往时往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的教育、干部的管理感到厌烦,造成不合群现象的发生;家长也因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希望孩子能争气,将来出人头地,导致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急于求成,从而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单亲大学生由于经历了家庭破损的全过程,父母的行为使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心中变得敏感甚至产生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周围持怀疑态度。长此以往便会越来越自我封闭,现实生活的偏差开始产生。从而形成孤独、抑郁心理,消极情绪明显。

三、对城镇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工作的建议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新生入学统一填写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所得资料建立档案。

2.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单独心理咨询。若单亲家庭学生人数较多,心理辅导教师可分工负责。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广施爱心。作为任课教师,必须给予思想、行为上的正确指导,才能避免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入歧途。对心理自卑孤僻的单亲家庭孩子,教师要多找其谈心,让孩子正视家庭现状,告诉他们:虽然你们失去了父爱或母爱,但是还有其他的亲人、老师、同学在关心你们,老师、同学都没有看不起你,不要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要用阳光的心态战胜心中的阴霆。通过生活点滴教会他们做人做事,并为自己未来而努力。用更多的爱给予他们在生活、学习以及精神上更多的帮助,面对他们的错误要用特殊的方法处理,更注重思想上的交流,注重人格的培养。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对待错误处理方法一定要更谨慎,更科学。

4.关注思想变化,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场非常大的灾难,父母的争吵、分开,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甚至对爸爸或妈妈产生了仇恨。他们往往心情压抑,不愿与人交往,但实际上大多数父母仍然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经常与其家长联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子女的教育及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给予家长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马丽,相征.重视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116-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卫生学校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