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校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
2010-10-26宋正爱黄兵基
宋正爱,黄兵基
(酒泉卫生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0)
卫生学校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
宋正爱,黄兵基
(酒泉卫生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2名卫生学校单亲家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
卫生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
单亲家庭学生是指由于父母离异或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与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学生。单亲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关于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的研究与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如吴镇香等认为,单亲家庭学生有自卑心理的占40%,性格孤僻的占37%[1];夏文娟等认为,造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与父母的教育态度、家庭投入、家长自我封闭等有高相关性[2]。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国内对于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差异的研究与探讨还较少。本文将单亲家庭分为2种类型进行调查,第一种为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第二种为意外事故单亲家庭。期望通过调查为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提供一定指导与帮助。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甘肃省内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抽取单亲家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122人,均为女生。
1.2 调查工具
自编单亲家庭学生问卷调查表,经省、市心理专家修改、认可后施测。测试过程使用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进行团体测试,现场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122份。
2 结果
2.1 单亲家庭成因分析
单亲家庭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单亲家庭中父母离异占46.8%,意外事故占27.7%,其他占25.5%。单亲家庭中父母离异所占比例较大。
2.2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学生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见表1。
2.3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与意外事故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见表 2)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亲家庭类型呈多元化
调查显示,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很多,父母离异是主要原因,但意外事故和其他原因同样不容忽视。在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时,不能完全按照离异家庭来对待,应分类区别对待。
表1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学生情况(%)
表2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与意外事故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
3.2 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与父亲或母亲生活心理行为比较
3.2.1 相同之处 父亲或母亲对于学生关心程度非常好,但由于过分干涉导致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度极差。学生选择了朋友或同学、甚至异性朋友作为知己。存在学生在家骗父母、在学校骗老师现象。
3.2.2不同之处 离异家庭学生与母亲生活的比例偏大,母亲的关心程度更高。但由于婚变,母亲对学生的干涉程度明显高于父亲,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而父亲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高,但干涉有余。同时,调查对象均为女生,可能由于性别差异,学生对父亲的信任度更低,父亲更难掌握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 离异家庭与意外事故家庭学生心理行为比较
3.3.1 相同之处 2种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共性:抑郁冷漠、充满憎恨、内向自卑、多疑嫉妒、情绪波动较大等[3]。主要表现为嫉妒心强,对自己缺乏信心,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自卑自闭、孤独抑郁、安全感差,学习主动性差、自律性较差,对自己要求低等。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分干涉,学生对父母的信任度不高,多选择朋友或同学、甚至异性朋友作为知己。调查还显示,尽管2种类型家庭学生得到的关爱较少,但她们关心同学、体贴父母,期盼自己有一份好的工作来报答父母或老师。
3.3.2 不同之处 意外事故单亲家庭父(母)对学生的关心度不高,但与学生的沟通较好,学生相对幸福,对父(母)的信任度较高,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与社会人群接触相对较少。意外事故单亲家庭学生比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少,教育难度小。
4 结论
(1)单亲家庭成因较多,对单亲家庭学生施教时应先分类区别对待。
(2)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与父亲生活的心理行为问题更为严重,教育难度更大。
(3)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与意外事故单亲家庭学生都具有单亲家庭学生共性,但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更为复杂,更具有分类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1]吴镇香,赵新亚.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J].中国德育,2007,11:44
[2]夏文娟,孙宁宁.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817.
[3]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及教育方式[EB/OL].http://www.cnjztd.com,2006-10-03.
G444
B
1671-1246(2010)09-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