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代购:周旋在人情、学业与事业间
2017-11-30
中国留学生海外代购,似乎已成为被社会默认的普遍现象,也一直是被热议和争论的焦点。然而,与其说是事业、兼职,留学生们真实的海外代购生活,却更像是一场在人情、学业与事业间的周旋。而今,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强势发展下,这场周旋也更加艰难起来。
“非常不完美。”对于最近一次海外代购的过程,迟向欣很失望。除了一双篮球鞋比较难找之外,还有一些他作为男孩子根本不了解的眼霜、口红等护肤品和化妆品。
迟向欣现就读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研究生在读第三年,海外代购近一年。接受记者采访前,他刚刚将远在1万多公里外朋友下的订单商品寄回国内。
“用最短的时间换最多的金钱。”迟向欣简单地诠释了一场“完美”代购该有的样子,然而事实却多数是:赔了时间,只换来并不够多的“跑腿费”。
近年来,中国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留学生“兼职”代购也普遍起来——或是被动帮助亲友,或是主动赚取生活费。然而,在跨境电商平台强势发展的当下,这种“代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最反感被问“是不是真的”
刚到加拿大不久,迟向欣就接到亲友委托,跑前跑后地采购、并往中国邮寄了几盒保健品。
“这样经过几次后,我发现过海关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困难。”于是,他便开始尝试海外代购。
起初,代购的广告只出现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广告“成本”只需拍几张照片、动动手指头上传,就能有数个微信好友向发布者咨询相关事宜。
然而,真实的代购并非这么简单。迟向欣需要先从微信聊天中获悉朋友所需,再到商场看价格、拍图片,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朋友。
由于存在12个小时的时差,迟向欣前往商场的时间大部分是中国国内的深夜,他需要等待朋友决定购买之后再跑一趟商场。
同时,也有了解商品价格后决定不买的朋友,也有看过图片之后想通过迟向欣进一步了解该商品的朋友。
“总之,亲戚朋友们不一样的需求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扰。”迟向欣吐露道。
困扰因何产生?
首先,代购是个体力活。
在迟向欣看来,代购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没有门槛限制。“换言之,只要你是留学生,或者是生活在国外的人,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代购。”
刚开始代购时,迟向欣只需拿着手机和钱到超市购买亲友们指定的商品,再到邮局按照指定的地址邮寄回国即可。
“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迟向欣表示,自己的小腿有时都会累到发抖。
其次,亲友的钱不好挣。
据迟向欣透露,有些親友经常不问价格,通过微信随便发个红包便让他帮买保健品、护肤品,他只好先拿自己的生活费倒贴,“尤其是亲戚,还不好驳面子”。大部分朋友倒是爽快,但也是他忍痛给出的最低价,有时甚至会低到“跑腿费都没有”。
“跑腿费”因人而异,也因商品价格、订单大小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迟向欣的“跑腿费”平均每月能有一两千元人民币,多的时候可以拿到3000元人民币。
挣钱不易,然而最令他反感的是,很多人经熟人介绍后加他微信好友,却问他商品“是不是真的”,这让他感觉自己的辛苦都白费了。
“没办法,谁让我不会拒绝、又不会‘杀熟。”迟向欣说,“既然做不到,就不能抱怨自己总在为亲友代购这件事上吃哑巴亏了。”
加币的汇率有时会不稳定,一般情况下,1加币可以兑换5元人民币左右。如果跌破5,迟向欣笑称那就是“春天到来了”。
“有的人比较了解行情,会跟我说买的东西不是很着急,等加币汇率最低的时候买。如果需要买的东西价格高,确实能相差不少。”他说。
由于代购收到的费用是人民币,购买时要使用加币,迟向欣也需要考虑取钱时的汇率。加之,代购多是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但第三方转出到银行卡又要加收手续费,考虑的因素便又多了一层。
种种原因,迟向欣有时不仅没赚钱,甚至还会倒贴钱。
“月入过万”极偶尔
与迟向欣一样,丁一琪也是在通过为亲戚代购之后,正式被“卷入”留学生海外代购的浪潮中。
“为表姐家的孩子买奶粉。”丁一琪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澳大利亚代购的第一件商品。
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之后,她便摸透了代购的“门道”。
“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她对记者说。
在丁一琪看来,留学生代购若想占据“天时”,需正确选择所代购的商品,比如,国外首发的一些电子产品和澳大利亚的奶粉;“地利”是国外有些商品相对于国内而言价格较低,若再赶上打折季,也能从中“捞”一笔。
“至于‘人和,便是看你如何经营了。”丁一琪说,“想要做好代购生意,除了熟人客户外,新鲜的客源是必不可少的。”
丁一琪不仅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微博、QQ、陌陌和贴吧都是她的“主战场”。
除此之外,便是与国内的朋友合作。国内朋友不仅要帮忙吸引客源,有时还需收集国内某一段时间的主题需求。
“我的朋友多是女性,化妆品、护肤品以及衣服、鞋包等品牌商品便成为我日常采购的主要部分。”丁一琪补充道,为了能赚更多的利润,打折季、“黑色星期五”、圣诞节等折扣时间段都是她的主要目标,“折扣越多,利润越大”。
据她透露,自己平均一个月能通过代购收入五六千元人民币,赶上打折季可能会更多,偶尔一个月订单多,收入还会过万元。
与迟向欣不同,丁一琪会每隔一段时间前往当地的奥特莱斯“大买特买”。刚开始,她担心如果囤货砸在自己手里会亏很多,但是价格降低之后,不仅销量变多了,利润也变大了。
凭着自己的代购方式和经营方法,丁一琪获益颇多。然而,相较于顺利的代购事业,她的学业却亮起了红灯。
留学生的课业并不轻松,说“时间紧张”也不为过,如果不能顺利通过考试,将会面临延期的风险。
最初选择代购,丁一琪希望能够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从与人沟通到商品采购,再到商品的邮寄,都需要时间。”因此,丁一琪放弃了许多主动研究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时间,若要延期一年,又会多花费几十万元人民币。
“而今看来,当初选择代购竟是事与愿违。”她说。
与电商巨头无法比拟
“客户原本预定好的兰蔻护肤品不要了,还有之前放弃购买的几瓶葡萄籽精华。”丁一琪抱怨道。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国内新兴的跨境电商平台。
近两年来,一些电商巨头纷纷试水海外代购市场。这些电商资本充足,货源也足,再加上便捷的物流,这些都是留学生们所无法比拟的。
“大平台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对海外产品质量的担忧。”迟向欣表示,也正因此,一些以前找他代购的朋友似乎正在逐渐屏蔽他,“好在还有亲友和熟人”。
物流和邮寄,也是迟向欣和丁一琪的痛处所在。
记者从二人的经历中了解到,长距离会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同时,海关的程序也是阻碍代购商品回国的重要部分。
有一段时间,丁一琪在机票淡季选择多次回国,以个人行李的方式将商品带到国内。
“可行李的重量实在是令人望而却步。”丁一琪无奈地说道。
再有一年光景,迟向欣就要毕业回国了。他表示,自己出国的原本目的是学习,而不是这惨淡的代购生意。
作为更专业的代购,丁一琪的澳洲三年,没有异国他乡的旅行,没有像样的聚会,没有初中地理课本上的“羊背、矿车和麦穗”。想到这里,她有些后悔了。
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像迟向欣、丁一琪一样,利用自身优势,涌入代购大军,试图赚取利润与回报。但留学生代购始终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且近年国家自贸区“朋友圈”扩大,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也能购买到实惠可靠的进口商品。留学生海外代购的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人情、学业与事业,“代购”行业又将如何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摘自《法治周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