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弱化现象及应对思路分析
2017-11-30李宜格
李宜格
【摘要】朗读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造成语文朗读教学弱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缺朗读意识缺失、朗读时间缺失、朗读指导缺失以及朗读氛围的缺失等。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推进朗读教学的发展,需要增加朗读时间、加强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等,全面推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弱化现象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朗读弱化的现象,这在本质上对语言学习是存在阻力作用的。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寻提高语文朗读效率与能力的策略。朗读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朗读教学是语言学习必须要探讨的话题。
一、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弱化现象分析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着弱化的现象,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缺失。笔者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语文朗读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朗读意识的弱化。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朗读意识的弱化,是因为在应试教育压力之下,纵使有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与不断完善,但是传统教学思想仍然存在,考试至上的思想也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学更为功利,更关注到语言文字付诸在纸张卷面上的部分,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朗读教学产生弱化。
其二,是朗读指导的缺失,而这种缺失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阅读技能等的指导减少,也在于教师自身范读的减少。在很多时候,学生的读就仅仅是一个读的过程,在时间紧张的时候,几乎连学生是否在读的时候融入情感等没有关注。而教师范读的缺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甚至是录音设备等,标准的普通话下,虽然能对学生的语言标准做出示范,但是却缺乏情感的投入,相当于机械的重复,对于学生的阅读感悟的培养并不利。
其三,朗读氛围的缺失,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缺乏朗读氛围的发展,课堂始终一成不变,并不会因为学生朗读内容的变化而发生任何变化,虽然看似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但在教学中却也并不会对学生的朗读产生影响。
二、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适当提高朗读意识
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提高朗读意识,增加对朗读的重视。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逐渐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朗读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的影响,并且将这种重视展现在课堂中。在每节课中,根据课程要求与特点设计安排朗读时间,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朗读时间,如选择课文中比较优美独特的文段等进行朗读。尤其是一些文言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大这部分比重,带领学生在朗读中探寻古文的起承转合的韵律美。
2.增加教师对朗读的指导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过程。朗读有一定的技巧,在这些技巧的引导之下,才能形成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在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做出指导:基础方面的,学生的朗读语速、状态、情感投入等,都是教師需要逐渐纠正的,至少朗读出的内容不能添字、漏字,不能出现发音不准的情况等;而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身先士卒,多做一些示范,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朗读朱自清的《春》时是欢快明媚的;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是温柔多情的,教师在自己的朗读中抒发情感。
3.为朗读提供情境创设
在当前初中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创设朗读情境,如在学生朗读《沁园春·雪》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诗句内容,为大家设计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甚至可以为学生的朗读配上背景音乐。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的时候,将那种紧张的氛围等都设计展现出来。总之为不同的朗读文段设计出不同的情景氛围,能够辅助调动学生的情感等。
4.组织多种朗诵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在开始的时候,学生本身可能也不适应大量的朗读,因此,教师可以尽可能的为学生丰富朗读形式,如分小组朗读、角色扮演朗读、朗读比赛等,全面激励学生参与到朗读中,进一步探索朗读的意义。将朗读形式的丰富化,是推进朗读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特点。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朗读材料,根据朗读材料展开较单纯的课堂相比更为丰富的朗读体验。
整体而言,朗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缺失的部分,也是需要引发学生注意的部分。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朗读的重任,为学生做出表率,鼓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慧.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J].阅读与鉴赏,2011,(06):54-55.
[2]郑尧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2,(02):38-39.
[3]王格琦.反思朗读教学的“五大缺失”[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