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上游河道综合治理后的长效管理实践
2017-11-30耿萍
耿萍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治淮就成为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大事,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在此后的60年间形成了3次大的治淮高潮,淮河上游防洪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行洪河道更加畅通,洪水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在抗御历次洪水中,已建工程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信阳市的河道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长效管理思路。
Abstract: Since the funding of New China, Huaihe River has become the concerned ev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1951, President Mao Zedong issued a great call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uaihe River. In the next 60 years, it has formed three major Huaihe River harnessing climax. The upper reaches flood control system framework of the Huaihe River has been initially formed, the flood channels become more smooth, the ability of flood management has been further enhanced, and flood control standards of the protection zone have been further improved. In all flood resisting, the finished projects have played a huge benefit in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Bu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 of the Xinyang river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management idea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uaihe River and its major tributaries management situation.
关键词:河道工程;治理成就;管理现状;对策
Key words: river engineering;governance achievements;manage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4-0093-02
1 回顾治淮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治淮工作,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举全国之力治理淮河,在淮河上游陆续建成了来龙、谷堆、上游岗、卢集、王岗、城关、城郊、石碑堰、陈族湾、大港口、建湾、童元、黄郢等十多个圩区;在大别山境内修建了以南湾水库为代表的近千座大中小水库群。大规模的初步综合治理使淮河上游开始改变了“小雨小灾”的被动局面,抗御洪灾能力较新中国成立前有了明显提高。
1991年大水后,国务院立即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涉及信阳市的建设项目主要有:铲除位于淮干行洪滩区的建湾、童元、黄郢3个小圩区,打开行洪通道;加高加固来龙、谷堆、上游岗、卢集、王岗、城关、城郊、石碑堰等8个圩区堤防;将陈族湾、大港口两圩区联圩靠岗建成陈大圩区;在息县关店滩区建成了关店圩区。随着治淮项骨干工程的逐步建成和完善,淮干上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约10年一遇。
2003年《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为治理淮河确定了新的起点,规划统筹防洪与除涝,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本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把“洪涝兼治”作为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将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和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列入进一步治淮建设项目中,目前两个项目正在实施。项目建成后将大大减轻因洪致涝的灾害,提高淮干上游防洪除涝能力,为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后快发展提供防洪安全。
2 淮河上游河道综合整治后的长效管理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保证上述建设工程完整、安全运行,巩固已建水利工程建设成果,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信阳市淮河管理处在水利部、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河道工程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河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辖区内河道管理措施。
2.1 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體制机制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和运行机制,2009年信阳市淮河管理处实行水管体制改革,推行管养分离。日常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工程维修养护社会化、市场化,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通过与地方政府沟通汇报,抢抓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政策,把水利工程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水利工程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以往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力 为了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2016年8月,信阳市水利局建立了水利、公安联合执法队伍,同时成立了信阳市淮河管理处执法大队,具体负责淮河干流及主要主流河道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组建了18人的专业执法队伍,建成执法码头1座,配备防汛指挥船1艘、水执法船1艘、冲锋舟3条、执法车3辆,新添置了微机、调查取证设备、执法信息处理设备和听证设备等必备的执法装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利执法体系,使水利执法逐步向正规化、职业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为建设一支政治硬、业务精、高素质的水政执法队伍,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有目地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教育,把每一名水政执法人员都培养成学法、用法的“行家”,逐步提高水政执法的整体水平。水政执法队伍建立以来,管理效力明显提高,有效的保护了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维护了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endprint
2.3 建立健全执法巡查责任制,积极推进执法巡查网格化监管 制定汛前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方案和日常巡查活动方案,明确巡查时间、路线、内容和责任人,对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近500公里的河道工程定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违法建筑、非法盗采河砂等危害堤防、影响河势稳定和行洪安全的违法水事行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做好调查取证、及时上报、配合查处等工作。加强河道日常管理巡查、执法巡查、养护管理巡查的有效对接,形成合力,不留死角。对历次检查、排查的河段和项目,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全面掌握河道涉水活动情况。
2.4 水法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依法管理的氛围逐步形成 由于河道大都地处经济欠发达、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乡镇,除了新闻媒体的宣传主渠道外,为扩大水法规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日常工作中利用巡堤查违的机会在堤防上反复巡回宣传,把宣传阵地转移到田间地头。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都组织开展集中式宣传,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多种形式宣传,信阳市淮河管理处在水法规宣传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以普法学法用法活动为面、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纪念活动为点,点面结合、覆盖全面的水法治宣传体系,有效增强了流域内民众的水法治观念,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依法管理河道奠定了基础。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管护发现,河道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多方参与,主要问题对策如下:
3.1 优化管理结构,实行科学管理
从河道管理的现状看,专业管理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性的管理组织逐渐衰退,总体管理水平呈现滑坡趋势。自2006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集体组织在建设和管理农村水利工程的主体地位逐年减弱,普遍存在管理责任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的问题。根据河道管理的特点和以往的河道管理经验,笔者认为所有河道应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优化管理结构。沿河乡(镇)、城市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可根据河道管理任务的大小,建立群众性的河道管理组织,协助河道管理单位做好河道管理工作。河道两岸的农村和城镇,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汛期组织堤防保护区域的单位或个人义务出工,对河道堤防工程进行维修和加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日常维养经费投入,改善管理手段,积极创造条件,使广大人民群众把管好水利工程设施作为自己的事来办。
3.2 加强河道保洁经费投入,改善河道环境卫生
虽然淮干上游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但流域内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垃圾作为一大污染源,严重影响河道环境卫生,存在着水质恶化的潜在危机。地面径流面源污染物及水土流失产生的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农村生活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直排入河,加上分散式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水质型缺水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沿河企事业单位、居民环保责任意识教育和水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二是建立健全清障责任,明确沿河各单位在河道保洁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实行考核、考评机制,把水面清杂、垃圾清理、制止违章乱占纳入到河道长效管理措施中,实施专人负责、专业管护。三是加大先进清障设备的应用,减少人工成本。四是沿河每村设一处垃圾收集点,集中投放、定点清运,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率先建立沼气池或小型垃圾发电厂。
3.3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由于河道管理线长、面广,涉河违法成本低,近些年的河道管理工作存在“管”而“不理”的尴尬局面。如违法盗采河沙及非法码头建设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河道走势,造成河道岸坡滑塌,堤顶路面损毁,危及堤防安全。此外,沿河群众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种植高杆植物和树木、倾倒垃圾;在堤防和护堤地内建房、堆放物料、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取土、挖鱼塘、葬坟及其他危及堤防安全的活动时有发生,从而影响到了汛期行洪安全。在工程管理中,要增加巡查频次,加大违法惩处力度,通过引进、推广使用新技术,借助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对河道运行情况及涉河违法事件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
3.4 加强河道生态建设,提高河道自然生态修复能力
信阳市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但是,淮北平原河道地势平坦,水体交换不充分;淮南山丘区河道源短流急,生态基流没有保障;再加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道水环境每况愈下,严重影響了信阳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新时期信阳市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工程期间,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因素,注重河湖水系的健康,注重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不断优化设计和建设方案,尽量选用生态材料和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且维护水生态环境平衡应体现在水利工程运行的方方面面,包括建设、运行、维护环节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河湖水生态的长远安全与健康。
通过实施水系连通、生态河道、生态清洁小流域、农村河沟塘渠综合整治、排污口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及水域保洁,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建设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综合整治后的管护,作为一项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的系统工程,要着眼于21世纪的水利发展方向,突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理念,促进人水和谐。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协调职能,提高群众管理的参与度,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河道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开创信阳市河道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毕鹏飞,王健康.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淮河治理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N].中国水利报,2010-06-08 (001).
[2]郑晋鸣,崔兴毅.淮河流域:“黄金水道”绽新颜[N].光明日报,2014-10-23(003).
[3]王忠法.深化水利改革 突出工作重点 为建设“五个湖北”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J].中国水利,201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