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移民安置方式与生产生活水平预测

2017-11-30王宝忠

价值工程 2017年34期
关键词:环境容量

王宝忠

摘要: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方式直接关系到移民的居住权和生存权,选择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方式是移民生产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亦是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是一个关系资源、经济、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其预测成果能否满足规划目标是判别移民安置方式是否可行的前提。目前,我国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重点在农村,不同区域的移民,生产生活现状条件差异较大,可供其选择的移民安置方式也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农村移民安置方式的特点,探讨其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方法,提供一种科学选择移民安置方式的思路。

Abstract: The migrants resettlement mode of hydropower projec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ight of residence and the right of subsistence of the migrants.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the key link of immigration work to choose the feasible resettlement mode. The forecast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resettlement mode is feasible. I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with many factors such as resource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 resettle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migrants in China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resettlement,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rural areas and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resettlement methods are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rural migrants resettlement modes, the method of forecasting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migrants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a way to choose the mode of resettlement.

關键词:移民安置方式;生产生活水平预测;环境容量

Key words: migrants resettlement mode;production and living standard;environmental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D632.4;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4-0074-03

1 概述

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问题复杂、难度很大,属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随着各大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剩余耕地资源和环境容量越来越少,移民安置工作问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移民生活方式的和需求开始出现多样化,移民安置方式也越来越多,选择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移民安置方式是移民生产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亦是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根据不同电站的移民安置任务及各类资源等实际情况,可为移民拟定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再根据移民安置意愿调查和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成果,给移民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安置方式,使其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2 移民安置方式

2.1 移民安置方式分类

移民安置包括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生产安置主要是指由于建设征地影响,对失去土地资源的农业人口进行重新安排生产出路;搬迁安置是指对建设征地影响的房屋拆迁重建,同时对水、电、路、文、教、卫等设施进行恢复性建设。

具体的移民安置方式多种多样,移民生产安置方式主要有大农业安置、二三产业安置、长效补偿安置、养老保障安置、投亲靠友安置、自谋职业安置等,移民搬迁安置主要方式有就近安置、远迁安置、外迁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城市集镇安置等方式,移民生产安置和移民搬迁安置是有机的整体,有些安置方式在内容上是相互交织的,移民安置往往采取多种安置方式相结合的方案。

2.2 移民安置特点

各种移民安置方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特点,以下从移民安置的含义、特点等方面介绍大农业安置、二、三产业安置、长效补偿安置、养老保障安置等移民安置方式。

2.2.1 大农业安置

大农业安置是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调剂土地,发展种植业,使移民拥有与移民安置区居民基本相当的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恢复其原有生产生活必需的条件。

这种移民安置方式适用于人口密度不大,耕地(含可供开发为耕地的土地)富足的地区。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位于偏远地区移民,其劳动技能、竞争能力相对有限,耕地是其主要生产资料,选择大农业安置无疑是其首选方式。

但是由于受到农业生产资料状况和移民安置任务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也给这些区域的移民安置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2.2 二、三产业安置

二、三产业安置是指移民不在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不占用耕地资源,种植业也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而主要从事二、三产业,通过二、三产业等收入恢复其原有生活水平。endprint

这种安置方式适用于特定区域和特定条件下的移民,如在一些城市郊区或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便利的区域,由于城镇发展和工程建设等原因使其人均耕地数量减少,同时因为区位优势明显,移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懂技术,会经营,可获得多种渠道的收益,其生活方式已经慢慢的向城镇化转变。这种移民安置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是进行大农业安置之外的一种辅助安置方式。

对于受移民技术技能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限制的区域,选择二、三产业安置方式时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移民才能逐步走上致富之路。

2.2.3 长效补偿安置

长效补偿安置是指在电站寿命周期内为因电站建设而失去承包耕地的移民提供一种价值或作用相当的实物,来补偿其失地收入,保障其长久生计的一种补偿安置方式。

长效补偿安置方式是解决移民、失地等特殊问题的一种机制,能够有效解缓解因建设征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而不能采取大农业方式安置的缺陷,是一种新型移民安置方式。

传统意义上,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移民失去了土地资源就失去了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长效补偿机制在解决其收入来源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因此长效补偿机制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完善。

2.2.4 养老保障安置

养老保障安置一般是指将补偿补助费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养老金统筹,使被安置人員在失去劳动劳动能力后,能领取养老金,使其老有所养的一种安置方式。

养老保障安置方式是土地保障功能的一种延续与替代,可供达到一定年龄和条件的移民自愿选择。

2.2.5 投亲靠友安置

投亲靠友安置是指移民利用原有的社会网络资源,通过赡养、抚养等在短时间内恢复其生产生活条件的一种安置方式。

一方面投亲靠友安置是自愿选择的,另一方面选择这种安置方式的移民数量也有限,对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影响较小,受接受程度较高。

2.2.6 自谋职业安置

自谋职业安置是指移民在一次性获取补偿补助费用后,自谋就业门路和自找生活安置去出的一种安置方式。

自谋职业安置适用于具备较强的经营技能、经济基础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等条件的移民。

与二、三产业相似,移民选择自谋职业安置方式时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相关部门的正确把关和引导,确保充分发挥移民个人能力,逐步致富。

2.2.7 就近安置

就近安置是利用库周剩余资源,在本村内建房安置且耕作距离不大于耕作设计半径的一种安置方式。

这种安置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移民工作强度,新老居民之间的信仰、生活方式相近,在库周剩余资源相对充足的区域,这种安置方式无疑是移民首选。

选择这种安置方式,应避免过高地估计安置区环境容量,否则会使后靠安置的密度过大,使原有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阻碍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

2.2.8 外迁安置

外迁安置是指移民迁移至外县或外省建房安置。

当本县范围内的环境容量无法满足移民安置任务时,需要考虑外迁安置方式,这是缓和建设征地区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一种方式,可以为移民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这种安置方式下,移民与安置区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会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移民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可能产生失落感及埋怨抵触情绪,从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

2.2.9 远迁安置

远迁安置是指移民在本县外乡建房安置或在本村建房安置,但距其原有耕地等生产资料的距离大于耕作设计半径。

远迁安置是介于就近安置和外迁安置之间的一种安置方式,这种安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2.10 集中安置

集中安置是集中建立移民居住点,统一布局的搬迁安置方式。

安置区具有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能够调整出成片的耕地或有大片的土地可供开垦是选择集中安置的前提,这种安置方式下,配套设施相对齐全,有利于发挥原有行政组织作用,有利于移民心理上的稳定过渡,使得移民尽快在安置区安定生活、开展生产。

对于移民安置任务较重的区域,受资源条件限制,要找到成片的、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地对移民进集中安置相对较难。

2.2.11 分散安置

分散安置是布局松散、分散建房的搬迁安置方式。

对于移民原有生产、生活布局分布松散或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不宜选择集中安置情况,选择分散安置较为合适,且一般为就近分散安置。

对于远迁或外迁的情况,分散安置应慎重考虑,这种情况下移民顾虑会较多,有可能产生移民返回建设征地区或要求二次安置的现象。

2.3 选择安置方式的原则

我国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长期发展留有余地,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安置,或研究其他移民安置方式。

移民安置方式的选择应以区域实际情况及环境容量为基础,将生产安置与搬迁安置要统筹安排,采取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主安置相结合方式进行移民安置。

移民安置方式的选择要充分尊重移民的意愿,尊重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地区、时期、移民,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地合理拟定的移民安置方式。

3 生产生活水平预测

3.1 指标分类

移民安置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指标包括生产、生活两个层次,具体预测指标选择与移民安置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生产水平预测指标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占有情况指标、生产能力指标、生产收入指标等;生活水平预测指标主要包括客观生活条件类指标、主观生活感受类指标等。endprint

3.1.1 生产资料占有情况指标

对于生产安置,移民、非移民及移民安置区居民在移民安置前后对土地的占有情况是反应生产资料情况的主要指标,可以通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极差系数等表示。

3.1.2 生产能力指标

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不同的根本点,就是土地具有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耕地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用途条件下,耕地生产粮食的能力,评价粮食生产能力的指标有:亩均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

3.1.3 收入水平指标

收入水平反映了移民经济收益的总体情况,移民收入主要由农业生产和二、三产业收入等组成,农业生产中包括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家禽等多方面的收入,二、三产业主要包括建筑业、服务业等,在新形势下,还有长效补偿收入,最低生活保障收入等多种形式。

3.1.4 生活条件指标

生活条件指标侧重反映生活水平在物质方面的改善程,主要有人均生活用电指标、人均生活用水指标、交通条件、就医就学条件、广播电视条件等。

3.1.5 生活感受指标

生活感受指标偏重于生活水平提高后文化层面方面的提升及带给人们的主观感受,包括人均绿化面积、人均道路面积、社会保障指标等。

3.2 選定指标的原则

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复杂系统,应根据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移民区、移民安置区具体情况对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进行分析,确定移民安置规划目标和标准,进而选定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指标体系。预测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预测指标应涵义明确,测算方式标准、统计方式规范,能够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②全面性原则,预测指标能够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基本态势,能够反映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开展全面的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系统性原则,预测指标要各有侧重,互相补充,能够反映不同过程和领域的状况。

④可比性原则,预测指标要便于横向、纵向比较,便于有无对比,能够准确反映移民安置前后的情况。

3.3 生产生活水平预测

进行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一方面要以建设征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内设计基准年的经济现状为基础,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规划目标;另一方面要以选定的移民安置方式为基础,综合分析各安置方式的投入、产出、风险、发展余地等因素,预测移民生产生活水平。

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指标有定量的、有定性的,难以公度。预测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定法、德尔菲法等,其基本思路都是首先通过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分别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描述,然后根据建设征地区实际情况及专家经验确定各指标权重,再进行某一种安置方式或多种安置方式组合方案的加权预测。

根据拟定的移民安置方式,进行基于因果关系的投入产出分析计算,投入是指为了实施移民安置方式的而投入的资源、时间等;产出是指的投入的产出物、具体措施、服务或就业机会等。对生产资料占有情况、收入水平等指标侧重于定量计算,对生产能力、生活条件、生活感受等指标侧重于通过前后对比、有无对比等方法进行定性表述。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或德尔菲法等对分析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优劣,再根据拟定的移民安置方式和生产生活预测结果,分析出每种移民安置方式的安置效果,寻求最优的移民安置方式或移民安置方式组合方案。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移民安置方式的多样化,移民安置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应根据移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文化技能素质等具体情况为移民拟定相应的移民安置方式,再利用移民生产生活预测成果,进一步为移民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方式,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参考文献:

[1]苏爱华,付保红.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方式比较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5).

[2]曾晶.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08(12).

[3]胡宝柱,周金存,赵静.GIOWA算子在水库移民安置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6).

[4]施国庆,陈绍军,袁汝,胡维松.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分析与评价方法[J].水利学报,1996(2).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容量
不同时空计算尺度对水环境容量评估差异的影响分析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松花江支流梧桐河COD和氨氮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基于修正A值法天府新区季节大气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COD和氨氮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无锡市新区水环境容量分析及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川南经济区年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的初步研究
宁国市县域地表水环境容量分析
基于A值法的庆阳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自贡市贡井区河流水环境容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