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地方债定向置换风险及优化建议

2017-11-30王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存量定向债务

王培

[提要] 为规范债务管理,新预算允许地方政府以发行定向债券的形式,化解因向金融机构举借贷款所形成的存量债务。随着地方定向置换债发行工作的稳步推进,该政策带来的相关问题和潜在风险逐步显现,亟须关注相关领域,立足长远,采取有效对策,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妥善解决历史债务问题。

关键词:地方债;定向置换;风险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27日

一、当前地方债定向置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色彩浓,不利于调动银行积极性。一是置换政策价值导向非市场化。出台置换政策,初衷是为降低地方政府系统性财政风险,所设置的一个创新性制度安排,主推部门是财政部。因此,该政策更多是基于地方政府利益,而不是基于商业行为的银行;二是债务置换发行单边化。哪些债务列入置换范围、哪些债务不列入置换范围,年初推出多大规模的置换计划,每次发行的时间、节奏、规模、期限结构以及具体置换哪家银行哪些贷款,其主动权和相关信息完全掌握在财政部门,银行很难参与决策,获知时间一般也比较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三是发行定价机制扭曲。在一级市场上,投标银行本应是利率的决定者,但由于地方政府凭借自身的强势地位,与银行私下达成不公开的场外协议,实质上对招投标时的场内定价起决定作用,而且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不能为一级市场发行定价提供参考。由于上述原因,定向置换债利率实质上隐含非市场担保预期,发行利率普遍偏低,不能体现与国债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信用的差异。

(二)地方政府缺乏债务约束意识,银行债务规模难以压缩。在银行冒进行为的配合下,多年来地方政府举债成瘾,不怕借钱的思维一直影响着存量债的置换工作。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还款计划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即使出现问题,中央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将来一定有政策“兜底”;清理甄别工作结束后,中央又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了口子,更加固化地方政府的投机行为模式,弱化了债务人主动还款意识。因此,虽然置換工作有序开展,但地方政府因惯性依赖,欠银行的债务规模仍居高不下、不降反增。

(三)财政债务期限影响变短,干扰银行资产期限配置。财政为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将10~30年的长期贷款置换成债券后,债务期限一般缩短至7年、10年期,将短期或到期贷款置换成债券后,债务期限一般升至3年、5年期。由于原来政府贷款偏好中长期,经过上述“以短换长、以长换短”后,债务期限整体上一般会变短。但是,对不同银行,因贷款项目选择不同,最终情况可能差别很大。例如,就某省调查情况看,置换后债务期限,国开行是下降的;农发行是上升的,农信社基本不变。

(四)流动性不强,银行难以盘活资金存量。目前,虽然已经为提高定向置换债流动性,设计了很多制度安排,但是在二级市场上,其流动性仍然欠缺。主要是定向置换债只能限定在本地区之内银行间柜台转让,不能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由转让,更不能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持有群体只能是原放款银行,其他本地区的银行,对交易对手持有的地方债,接受度也不高,很少发生过户交易。这样造成银行急需流动性资金时,难以将债券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

二、当前地方债定向置换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一)地方政府面临的风险

1、道德风险。由于地方政府预期中央能为其“兜底”,为获取廉价的银行资金,主观上存在故意扩大存量债务规模的动机,充分利用本次地方债定向置换的机会,将不该纳入、不属于政府性债务的企业债列入存量债务。从财政部先后两次下发上报存量债务的通知不难看出,地方和中央政府博弈相当激烈。结果造成一种不好的后果,就是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倒逼中央,“坏孩子”获得奖赏,严重危及预算法的严肃性。

2、到期违约风险。地方政府发行置换债后,债务到期期限变得相对比较集中,未来5年上下的还款压力将会很大,到期违约风险上升。

3、技术性破产风险。地方政府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又不能以其他方式融资,陷入危机状态,类似美国政府停摆,等待进行财政重组。

(二)银行面临的风险

1、经营业绩下滑风险。债务置换前后比较,资产端利率下降;融资平台规范管理后,政府对银行贷款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再加上实体经济下行,新增贷款难以发放。综合上述因素,减少的利息收入,远远超过赚取的手续费收入,导致银行财务综合收益为负,经营业绩明显下滑。

2、资产错配风险。置换改变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贷款减少、持有到期债券投资增加,资产久期也发生相应变化。另外,置换任务尚未完成,随着该工作继续推进,其影响不断加大,银行只能被动接受,不仅让短期资产管理受到严重冲击,也给长期资产结构调整增加了难度。

3、区域性金融危机风险。因地方政府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或技术性破产,到期不能偿还银行债务;而该地区放款银行,因政府出现债务违约,产生重大资产损失,财政风险转嫁至银行系统,严重时会影响银行稳定经营,从而诱发区域性金融危机。

三、优化地方债定向置换政策建议

(一)财政领域

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是要科学编制中期规划。加强滚动式跨年度平衡预算管理,提高债务风险预判能力;根据预算收支情况和资金余缺,合理安排债务发行和偿还计划。二是减轻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让地方政府在财权、事权上相匹配,通过减少地方额外承担的中央事权和央地共事权,彻底减轻地方政府支出负担;转变政府职能,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退出竞争性领域,专注提供公共服务,也可减轻部分支出责任。三是编制综合财务报告。尽快在各级政府推行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既有利于政府摸清家底、研判财务状况,也有利于资信评估机构对地方债进行信用评级。四是加快地方收入体系建设。除必要的转移性支付外,要重点保障地方税收来源,为平衡地方政府收支、加强自我运行的内生能力提供可持续性的保障。endprint

2、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一是转观念。地方政府要树立“有借有还”的举债理念,自觉遵守到期还款的债务约束,摒弃逃废银行债务、无限循环举借的错误思想,不要寄希望中央政府出政策再次兜底。二是控规模。地方政府要避免举债成瘾,除不得违规举债、变相举债外,也不得违规、变相增债,不能搭当前定向置换政策的便车,任意增加或扩大平台公司债务规模;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率、效果,降低债务融资依赖度。三是防风险。一方面应将完成定向置换的债务纳入当年预算。目前,定向置换债因属于存量债务,置换成债券时不涉及资金,又采取簿记划账方式处理,地方财政又不想将存量债务公开化,因此尚未纳入预算管理,这样做非常不利于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未置换债务的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平台公司运营情况,评估其可持续经营能力,防止项目出现烂尾,确保未置换的贷款和后续发放的贷款能够顺利完成置换,防止政府负有担保和救助责任的或有负债变成现实负债。四是化存量。采取各种有力的行政手段,确保债务到期偿还责任落实,禁止借旧还新或延期处理。对于已置换的债务,制定还款计划,提前安排资金,确保及时还款,减少债券存量;对于未置换的债务,督促或鼓励平台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提前或按时还款,减少贷款存量;五是去杠杆。长远来看,除直接偿还债务的方式外,通过改善收支状况,增加收入、节约支出,实现年度预算平衡盈余,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3、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PPP是国际通行,也是地方财政现阶段可使用的创新融资方式。在贷款项目前景良好、收益可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居间促成平台公司和银行达成债务和解协议,将地方定向置换债转化为股权,由银行或其代理机构成为股东,从而化解地方债务,但要坚决禁止明股实债的变相举债行为。

4、完善政府债务危机处置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置指南。加强预警监测,根据事件性质和事态级别,建立分级响应机制,落实处置责任;对待有关债务,依规区别对待、分类处置。二是建立政府破产处理机制。可借鉴美国地方经验:一方面通过立法方式,构建地方政府破产保护制度,同时也要确保地方政府必要的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更具规范性和刚性约束力的债务重组机制,切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和救助,降低道德风险,抑制机会主义倾向,提升地方政府自我约束力。

(二)金融领域

1、稳步推进市场化建设。一是遵循市场原则。地方政府不能滥用行政权力,应将自身定义为普通债务人,按金融市场原则行事,平等参与定向置换债发行;二是加强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债务信息披露完备性,与市场其他利益相关方如发改、司法、金融监管、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等利益关联方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建立双评或多評机制,从不同技术角度,客观反映地方政府债券信用等级水平,提高评估结果的公允性,供投资者分析参考;四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完善地方置换债定价机制,消除行政干预和非理性预期因素,让参与者真正通过市场交易寻找利率价格,让其以无风险的国债利率为基准,覆盖和反映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溢价。

2、进一步提高流动性。一是放开二级市场交易限制。允许定向置换债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进行现券交易,打破跨地区交易限制,逐步形成全国地方债统一市场和地方债券(含定向置换债,下同)收益率曲线,提高质押认可度,促进债券流通上市;二是引入做市场制度。借鉴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模式,引导更多的做市场参与地方债投资和交易,提高市场活跃度;三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将地方债列入公开市场操作的质押资产池,成为质押标的,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回购或逆回购的操作对象;四是继续扩大投资者范围。放开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积极推动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五是试点地方债资产证券化。在地方债偿债现金流稳定且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强的情况下,将地方债作为基础资产,以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卖给投资者。

3、银行应制定积极应对策略。一是提高决策参与度。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沟通,提升谈判能力、增强谈判技巧,参与置换计划制定,共同确定置换额度,最大限度争取利率上浮幅度;二是合理安排置换顺序。结合资产期限管理目标,认真分析贷款项目的风险和利率,优先置换期限长、风险大、利率溢价低的贷款;三是提高债务人还款能力。对未置换的贷款,引导政府注入优质资产、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加大担保物和抵押品比例,拓宽新的还款来源;四是优化资产结构。用好盘活置换后回收的贷款额度,加大业务拓展力度,发放新增贷款,填补因地方平台清理和定向置换减少的贷款资产缺口;五是发放贷款恪守商业准则。银行应审慎经营,加强风险意识,按正常程序向平台公司审批发放贷款,不得以各种形式违规要求政府部门出具相关担保。

(三)财政金融配合。财政和金融政策应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共同确保定向置换债顺利发行,防范财政金融领域风险相互转化,共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财政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地方财政真实债务信息,应与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彻底共享,以便财政金融信息在各方分布均衡,避免决策失误;二是地方置换债处于发行或偿还窗口时,财政货币政策统筹考虑。中央银行为配合其顺利发行,可以适度释放流动性,为对冲财政资金造成信贷规模的扩张效应,偿还时可以适度回收流动性;三是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发挥自身行政影响力,督促平台公司和银行,合规开展银企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2014.

[2]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财预[2014]351号).2014.

[3]李振.我国地方债务置换风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6.

[4]王宇,杨娉.地方债置换的隐忧[J].现代财经,2015.8.

[5]杨志勇.地方债治理的短期和中长期之策[J].人民论坛,2015.10(下).endprint

猜你喜欢

存量定向债务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腐败存量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