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李大钊精神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017-11-30于海英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11期

于海英

[摘要]李大钊精神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当代共产党人要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恪守“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关键词]李大钊精神;政治本色;执政党建设

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政治生命的基因,是党的事业枝繁叶茂的根系。它集中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心系民众、坚持务实进取、保持艰苦奋斗等精神特质。不禁使人想起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李大钊的一生忠诚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的“求达真理”的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赤子情怀、“平民主义”的执政为民理念、“惟知跃进”的开拓进取精神、“不驰空想”的务实作风、“简易生活”的清廉风范、“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所说:“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当代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不渝地保持政治本色,传承李大钊精神,切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在时代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传承李大钊精神,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党是否坚强有力,要看全党和每一个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是一条充满艰难坎坷的道路,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必然是半途而废。在这条路上,李大钊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求真理,矢志不渝。他在《真理之权威》一文中指出:“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贯穿李大钊的一生。他从爱国主义出发,把人生观、价值观和真理观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以真理观为最高价值尺度,李大钊不仅是真理的求索者,更是真理的实践者。他正是在追求真理的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国情,分析世界变幻局势,从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真理,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实现了从初期的民主主义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是李大钊自小树立的伟大人生理想和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力量源泉。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辗转求学20年,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就是在社会动荡、政党纷争、军阀混战、前途渺茫的年代里,他也一直坚信一定会有挽救民族命运的道路出现,正如李大钊所说的“自信者,又人生达于真理之途径也,”彰显着一种强烈的必胜信念。

1916年9月,李大钊写作《青春》一文,在文章中他强烈号召国人:“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勉励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并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公开提出了“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这个崭新民族国家的思想理念,有力地激发和促进了那些救国图存而又困惑彷徨的中国人民的觉醒。

正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李大钊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身陷囹圄,李大钊大义凛然,毫不隐瞒自己坚定的信仰和伟大的抱负,他“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定,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面对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高官厚禄的劝降。李大钊慷慨陈词:“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气节;绝不能为了锦衣玉食,就去向卖国军阀讨残羹剩饭,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坚定的信仰李大钊从容赴死。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学习李大钊首先要学习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不忘初心,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练就“金钢不坏之身”,始终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传承李大钊精神,坚持“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

纵览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史”。而敢为人先、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恰恰是李大钊思想演进的显著特征,“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正是李大钊精神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李大钊明确提出:“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页页连缀,永续无穷”,正是这种进取精神,使李大钊将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相对接,成为那个时代站在最前沿的政治家、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精神旗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李大钊“顺应时代的需要,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早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使苦苦探求中国未来道路的李大钊备受鼓舞和启发,他先后撰写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献,并向全人类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正是李大钊的远见卓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endprint

李大钊是一个无畏的播火者,又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进一步以探索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中。他率先倡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主张用社会主义方式发展中国实业,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使命。他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理解,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将是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的。“社会主义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这些思考尽管是初步的,但其中体现出的从实际出发的开拓进取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同实际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于它能够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根据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傳承李大钊精神,恪守“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离于众庶则无英雄”正是李大钊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李大钊一生心系民众,时刻不忘人民疾苦。1919年5月,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这是李大钊人民立场的最初体现。他经常深入到民众中,教育和鼓励工农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先后发表了《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北京平民生活的一瞥》《上海的童工问题》等多篇关注平民生活状况的文章,并深刻认识到只有消灭阶级,推翻现有政权,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好日子。1920年,他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不是使人尽富或皆贫,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这些认识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是被实践所证明的。1923年1月,李大钊在《平民主义》中提出“纯正的‘平民主义,就是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完全打破,使人民全体,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的工作的人。”这一重要论述勾画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理想,为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

李大钊坚定地站在民众的政治立场上,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民众的觉悟中。他指出:“无论何人,应该认识民众势力的伟大。民众的势力,是现代社会一切构造的惟一的基础。”在确定党的性质时,李大钊指出:“我们现在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这就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李大钊不仅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而且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李大钊是我国最早提出知识阶级要与工人、农民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家、革命家,他认为只有把黑暗的农村变成光明的农村,中国的民主主义才算有了根柢和泉源,因而号召革命青年到民间去、到农村去,关心水深火热中“倒卧着几千百万倒悬待解的农民”,要“去导引他们走出这个陷溺,转入光明的道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管哪个历史阶段,人民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李大钊的一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底层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显示了党性中最真诚最纯洁的本质。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传承李大钊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李大钊等革命者在艰难险阻中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点燃了中国革命之火。党靠艰苦奋斗起家,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艰苦奋斗、崇俭戒奢是李大钊重要的精神品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1920年秋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然而在创建之初又是何其艰难!没有处所,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就在李大钊的北大图书馆主任办公室正式宣告成立;没有办公地点,李大钊家就成了北京共产党组织秘密集会的地方;没有活动经费,李大钊就从自己120块银元的工资中拿出80块银元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各项活动经费,李大钊领导北方党组织就是在艰苦奋斗中开始了革命征程。党成立后,作为北方地区国共两党的主要负责人,李大钊更是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他一生严守党纪党规和为政底线,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一生简朴清廉,公而忘私,为世人楷模。

历史证明,中国革命从苦难中走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是无数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成的,充满了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先驱已逝,精神永存。如今,李大钊毕生追求的革命事业和理想,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夙愿。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人要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讲理想、讲担当、讲实干、讲奉献,努力把李大钊精神深深根植于思想行动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