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重病患者用清养和肠汤进行调治与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7-11-30秦真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调治菌群失调肠道

冯 香 秦真兰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山东 枣庄 277100)

对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重病患者用清养和肠汤进行调治与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冯 香 秦真兰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山东 枣庄 277100)

目的:探讨对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重病患者进行中药调治与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ICU进行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11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调治组与对比组。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调治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中药调治与综合护理,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发热、腹泻、腹胀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调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调治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发热、腹泻及腹胀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重病患者进行中药调治与综合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其临床症状。

清养和肠汤;综合护理;重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健康人的消化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厌氧菌、需氧菌及兼性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肠道菌群,具有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具有分解食物、调节胃肠道环境、改善宿主的免疫功能及健康状态等作用。临床实践证实,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急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等药物或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易因免疫力下降、消化道内的益生菌被抑制或杀灭而发生肠道菌群失调[1]。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可出现发热、腹泻(排稀水便或粘液便,有时便中带有脓血)、腹胀、肠鸣等临床症状。此病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是,为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可明显减轻,但不久后其病情就会再次加重[2]。接受大手术、发生烧伤、创伤、休克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其体内谷氨酰胺的储备较少,其体内代谢较快的细胞(如肠黏膜细胞和肠道免疫细胞等)易受到损伤,其肠道的屏障功能易受到破坏,因此其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及肠源性感染的几率较高。近年来,我院重症科对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重症患者进行中药调治[3]与综合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110例患者均为2014~2016年在我院ICU进行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重症患者。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调治组与对比组。在调治组55例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52~72岁,其平均年龄为66岁。在对比组55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38~78岁,平均年龄为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发生慢性腹泻或严重的急性腹泻,每日排便3次以上,其大便为淡黄绿色水样便、蛋花样便、泡沫样便或脓血便。2)患者有腹胀、腹痛、发热、白细胞的水平增高、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的水平升高、血压下降等症状及体征。3)在对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时发现了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或真菌[4]。4)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其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及水肿,其肠黏膜中血管的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其肠黏膜表面有散在的糜烂溃疡面、出血点及黄色假膜。

1.3 方法 为两组患者停用所有的抗生素,对其进行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在必要时为两组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制剂及血浆白蛋白进行治疗[5]。为两组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9]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是:每次服3粒,每日服2次。在此基础上,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及健康宣教。在每日清晨及晚间对患者进行全身擦浴,并注意为其保暖。在病房的两床之间放置屏风,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在三餐后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其口腔,以防止其发生口腔感染。对调治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中药调治与综合护理,具体的方法如下:⑴中药调治。采用我院自拟的中药方剂清养和肠汤对患者进行调治,其处方是:炒薏米30g、白扁豆15g、芡实15g、莲子15g、党参15g、炒大黄[7]6g、焦山栀6g、车前草9g、石菖蒲[8]15g。将上述药物用水浸泡半个小时,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半个小时,滤出药液,加水继续煎煮2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所得的药液混在一起,待药液的温度降至35~40℃时为患者服下(或对其进行鼻饲),每日服一剂,分2次服下,用药2周为一个疗程。⑵用药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用药治疗的依从性,并监督其遵医嘱服药。⑶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患者若不能进食,可为其鼻饲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止患者食用油腻、辛辣、高盐和腌制的食物。让患者适当地多饮水,并密切观察其是否发生口渴、皮肤黏膜干燥、皮肤弹性降低及排尿量减少等情况。患者若发生脱水的症状,应及时对其进行补液治疗。患者若发生发酵性腹泻,应限制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患者若发生腐败性腹泻,应限制其蛋白质的摄入量[6]。⑷排便护理。记录患者每日排便的时间和次数,注意观察其大便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留取其粪便标本进行便常规检验。在患者排便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臀部护理。可先用柔软的纸巾擦净患者肛周的皮肤,再用温水进行清洗,最后在其臀部皮肤上涂抹红霉素软膏。⑸睡眠护理。在夜间将患者病房内的灯光和各种报警声调至最低档,并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的脚步声及交谈声,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⑹心理护理。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向其介绍其病情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增加患者家属探视患者的时间和次数。(7)改善病房的环境。定时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扫和消毒,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温度及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每日对患者的病房进行2~3次的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0~30分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中相关的判定标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的级别:1)临床治愈。经治疗,患者的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其排便的次数及大便的性状恢复正常、不含黏液,其排便的次数为1~2次/d。2)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其排便的次数为1~3次/d,其大便基本成形,其中所含的黏液明显减少。3)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所好转,其排便的次数为1~3次/d,其大便溏烂、不成形,但其中所含的黏液有所减少。4)无效。经治疗,患者的腹痛及排便异常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在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调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n,%)

2.2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发热、腹泻及腹胀症状发生率的分析 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调治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发热、腹泻及腹胀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发热、腹泻及腹胀症状发生率的分析

4 讨论

重病患者的机体常处于应激状态,其胃肠功能较差,在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时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在对重病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其突然发生腹泻(或其原本患有的腹泻加重)、腹胀等症状,应考虑其有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并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诊治。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肠道的屏障功能较差,其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可显著增高。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规方法是: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补充益生菌。3)合理地调节饮食。4)在患者发生感染时采集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对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清养和肠汤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方由炒薏米、白扁豆、芡实、莲子、党参、炒大黄、焦山栀、车前草、石菖蒲等药物组成。在此方中,薏米、白扁豆、芡实、莲子均为药食同源之品,具有健脾、祛湿、止泻的功效,党参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炒大黄具有荡涤积滞的功效,焦山栀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车前草具有通利小便、分消水饮、止泻的功效,石菖蒲具有祛湿、醒神开窍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补泻兼施,可共奏健脾益气、祛湿止泻之功。临床实践证实,用清养和肠汤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可取得止泻、消除肠道炎症、抗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10]。

在临床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包括贝飞达[11]、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复方乳酸菌、金双歧片[12]、丽珠肠乐、思连康、整肠生、妈咪爱[13]、美常安、培菲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益力多、常乐康等。此类药物在防治肠道菌群失调方面均具有理想的效果。中医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方面主要采用艾灸腹部募穴法、中药灌肠法、内服中药法等方法。治疗此病的中药方剂主要包括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肠汤、健脾止泻颗粒[14]、四君子汤[15]、四磨汤[16]、四逆散[17]、肠复康等。此外,黄芪[18]、神曲[19]、女贞子[20]等单味中药在治疗此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临床实践证实,对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肠道的功能,减轻其承受的痛苦,提高其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会产生明显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改善重症监护室的环境,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与睡眠环境。同时,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情。

总之,对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重症患者进行中药调治与综合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其临床症状。

[1]赵祝芬,钱传云.ICU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2012,05:479-482.

[2]陆文妍,杨柳枝,黎伟燕,苏小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原因分析[J].现代医院,2011,07:96-97.

[3]张亚超,王沛,张玉玲,孙晓丽,刘颖,王仁杰.肠道菌群失调对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01:16-18.

[4]刘慧,孙涛.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03:468-471.

[5]刘铁龙,李彦龙.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08:49-50.

[6]隋美玲.84例肿瘤门诊化疗病人肠道菌群失调的护理方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04:353+358.

[7]邹川,吴禹池,罗丽,罗强,卢钊宇,刘旭生.中药大黄复方灌肠对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07:1309-1311.

[8]董开忠,高永盛,秦宁恩加,苏露.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01:154-157.

[9]谭建良,张学泉,李华象.培菲康保留灌肠在胃肠道术后肠道菌群失调中的诊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3,04:53+56.

[10]罗振立,白引苗,王茉琳,李立秋,杨景云.中药0708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低下的调整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14:1627-1629+1752.

[11]丁辉.贝飞达对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24:31.

[12]冯萍,张慧琳,周志强,俞汝佳,朱淑媛.国产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临床疗效和菌群分析[J].华西医学,1999,04:395-397.

[13]缑尉,赵素香,张英.妈咪爱散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0:83-84.

[14]李秋明,张亚杰,张大方,刘佳,李丽静.健脾止泻颗粒对脾虚证及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的微生态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2:1119-1120.

[15]鞠宝玲,毕蕾,杨景云.四君子汤改善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01:4-6.

[16]杨翠珍,丛中笑,杨洪亮,孔秀红.四磨汤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4:267-268.

[17]王艳,司徒秋娴,杨静,李培森.四逆散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作用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06:36-38.

[18]梁金花,郑科文,孙立群.探讨中药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02:1-3.

[19]郭丽双,杨旭东,胡静,蔡子微,杨景云.中药“神曲”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调整和保护作用的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03:174-175+177.

[20]施中凯,胡晓丽,张晓丽,崔刚,宋淑贤,李丽秋,李俭.纳米中药女贞子复方制剂对激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调整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01:31-32.

R47

B

2095-7629-(2017)1-0142-03

猜你喜欢

调治菌群失调肠道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便秘如何用中药调治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
肠道菌群失调11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