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电网高适应性发展建设模式与政策

2017-11-30刘小杰

科技与创新 2017年20期
关键词:微网适应性电网

刘小杰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浙江 丽水 323000)

智能电网高适应性发展建设模式与政策

刘小杰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浙江 丽水 32300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智能电网高适应性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设模式和建议政策。在结合智能电网高适应性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立足于能源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电网建设模式,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网间用户的能量交换,提出了面向用户的能源共享模式。通过对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相关单位借鉴。

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建设模式;电力交易

我国的智能电网在国家电网的推动下,通过对一系列的示范工程项目的试点工作,将一些成熟的智能电网技术已经推上了推广阶段,但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已有的相关政策基础上,对我国智能电网的示范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我国智能电网适应性发展的建设模式,并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保证我国智能电网的良性发展。

1 我国智能电网目前存在的不足

因为目前很多示范性工程都集中在电网本身的建设上,而主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也主要是围绕智能电网本身而进行的,没有把智能电网在多种能源协调、优化、控制等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虽然很多的示范性工程都在电源接入、电网运行、电力交易、提高能效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创新成果,但在此过程中却没有进行能源的综合利用,且没有新理念、新模式的参入,使得创新程度还处在较为一般的水平上。

虽然示范工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也实现了对信号的快速传输和业务流程层面的互操作,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多主示范性工程对用户的参与度不够,或者对社会的感知不足,这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也就在提升社会感召力和服务模式方面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2 智能电网适应性发展建设的模式

应将电网建设中的问题都罗列出来,利用能源互联网当中的思路对其进行拓展研究,将新商业和新技术的模式进行变革,从而促进更多的企业能参与到智能电网中。

2.1 智能电网高适应性发展的建设模式

在智能电网大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我国智能电网高适应性发展的建设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就是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在整合后的制高点上推动智能电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在能源互联网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考虑每一个参与对象的业务管理、经济指标、绩效考核,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的成本管理进度计划表和风险评估的运营方式,进一步保障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②智能电网工程示范区在能源联动建设、规划模式等方面,应考虑多方面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的供应情况和需求(电、冷、热)情况,进一步落实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方案。③对每一个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的配置模式进行考虑,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分类,形成一个考虑区域特点的评价体系。另外,在此基础上根据能源配置的类型和目标,进一步确定能源的介入方式、位置、容量等。④在智能地网的建设模式中,形成多能源的生产、调度与消费的模式,对冷、热、电的多元化生产模式进行统一调度,进一步提高多种能源的利用率。

2.2 面向用户的能源互联网的共享模式

这种互联网简单而言与信息互联网相同,都是以用户为最终目标的,所以,在能源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电网应该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充分地考虑清楚用户的用电行为。

笔者提出了新能源互联网的能量共享模式,具体如下:①实共享模式。这种模式在距离不同的微网用户中比较适用,比如在一些比较小的小区内的微网能够进行能源共享。在这种模式下,微网及其储能装置进行了电能交换。②虚共享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电力公司为中介对微网内的用户进行电的预测、计划和调拨的,它不要求各个微网之间进行电能交换。这种模式在距离比较长的用户之间比较实用。③虚实共享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将发出来多余的电量存储在本地的电力公司,如果在需要与外地的微网实现电能共享时,可以将存储的电能汇入到外地微网。这种模式在距离比较长的用户之间比较实用。

3 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加强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而能源互联网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它独特的优势,所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无疑就成了能源互联网。因此,我们国家也应该将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重视起来。

我们应该了解我国国情,国家应该将智能电网的战略地位进行明确,加强对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的建设、扶植政策、资金投入等工作。由政府主导,鼓励各类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都能积极参与到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中来,形成多方参与、多项措施结合的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模式,从而为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国家需要加强对智能电网周边产业的支持工作,能够让智能电网的发展为更多产业的发展带来好处,积极呼吁多访对象参与。与此同时,应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设计智能电网发展的新技术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平台,形成标准化的能源产业链,把能源互联网再往上推进一个或几个层次,进一步在考虑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部署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能源互联网。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缺少操作能源互联网的技术体系,所以,应建议国家组织多方面的力量,共同迈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线进行研究。

政府应该结合我国的能源优势,在已有建设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各方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对能源互联网技术进行协同研究,从而使能源互联网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科技的发展。

4 结束语

结合实际情况,智能电网也在逐渐向能源互联网方向靠近。这已经成了一个发展的趋势,即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智能电网向能源互联网方向过渡的纽带。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全面的建设阶段,对一些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在进行着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国家的发展不会停止,所以,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不能停止,要想成为多方参与的能源互联网国家,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的高科技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国的智能电网才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蒋菱,王旭东,庄剑,等.智能电网高适应性发展建设模式与政策建议[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27(11).

[2]高志远,姚建国,曹阳,等.智能电网发展机理研究初探[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05).

TM76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0.069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微网适应性电网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穿越电网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OMAP-L138的微网控制器设计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
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