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17-11-30
行业动态
北京:三年后三成以上新建筑将靠“拼装”
1月4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决定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北京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本市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点推进地区之一,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使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本市重要建造方式之一。
这份《实施意见》同时对发展钢结构建筑有所要求。钢结构住宅房屋“骨架”的结构部分为钢结构,墙体部分则为工厂预制好的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式建造。这种建筑不但具有保温、防火等性能,遇到地震等灾害也会“歪而不倒”,大大提高安全性。
据悉,未来政府投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为钢结构建筑,实施装配式建筑范围内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社会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学校、医院、车站、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应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
(来源:北京日报)
陕西:首批22项有关海绵城市等城建地方标准发布
1月11日,陕西省质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批22项有关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设计、建设和管理以及施工工艺系列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
本次发布的《陕西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标准,规定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海绵性评估技术准则、规划指引和设计指引等主要内容。该标准紧密结合我省省情特点,深化、细化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指南的要求,旨在指导我省各地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进一步推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事业发展。
《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设计标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省内陕北、关中、陕南不同工程地质特征,对我省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总体设计、管线设计、结构设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系列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是我省装配式建筑领域最新发布的一批基础性标准。
《陕西省工程建设施工工艺标准》包含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木结构工程等18项施工工艺标准,初步构建了支撑、引领我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发展的地方标准体系。
(来源:陕西日报)
济南:规范高层建筑太阳能设计
今后,济南市100米以下的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工程在施工图设计前,建设单位要与设计单位及太阳能企业进行沟通,合理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系列、产品(含节能替代产品)及与建筑一体化方案,统筹考虑布局、管井、管线等。
近日发布的《济南市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从高层建筑太阳能建筑、设备、结构和电气四个专业角度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查要点和图纸设计深度进行规范。其中明确,施工图设计应在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中加入建筑规模、建筑高度、最小楼间距、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产品类型、型号、性能参数等内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储热水箱、热水管道以及间接换热的热媒管道应一次设计到位,并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在京评出
日前,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质量奖个人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总经理胡汉舟、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等10位质量领域的杰出人物获奖;另有5位企业家荣获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提名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经济战线和质量管理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质量专家和质量工作者,他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推动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中国杰出质量人”推选活动于2005年由中国质量协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启动。该活动旨在表彰为中国质量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传播与弘扬他们的质量精神,推动各行各业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持续改进、勇于创新。
(来源:中国建设报)
铝合金隔热耐火窗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11月30日,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主持召开的青岛万和装饰门窗工程有限公司“WH66系列铝合金隔热耐火窗”鉴定会议在济南召开。
本次鉴定审查了大量相关标准及资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新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它的问世,不仅标志着我国铝合金隔热耐火窗的科研实力和制造能力迈入了国际领先行列,更为解决公共建筑的节能、耐火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这是我国门窗产业第一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标志着我国门窗产业开始从“跟随制造”向“引领创造”转变,在我们门窗产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对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标准体系改革也起到推动作用,是建筑被动式耐火构件的优先选材,是促进建筑节能和建筑防火两者协调发展的捷径。
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
(来源:青岛万和装饰门窗工程有限公司)
钢结构建筑将在安阳市加快推广应用
1月4日,记者从安阳市住建局获悉,安阳市将大力推广具有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等优点的钢结构建筑。此举将有效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安阳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工作的相关政策,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在2016年11月1日正式出台《关于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意见中,安阳市主要工作任务是建设市装配式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培育2家至3家具有设计、加工、安装一体化的钢结构建筑龙头企业,形成安阳市钢结构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体系,大力提倡绿色施工,在建筑施工现场大力推广使用钢制产品。
实施意见明确了安阳市工程项目的应用范围,在政府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市政桥梁、交通枢纽、公交站台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广钢结构;钢结构住宅项目建设示范先行;逐步推进钢结构民居建设。
(来源:安阳日报)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 2017年我国钢材需求6.6亿吨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7钢铁需求预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钢材消费总量为15.25亿吨,同比增长0.8%;2017年消费量为15.34亿吨,同比增长0.6%。
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说,2016年,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行业拉动了钢材消费,使我国钢材消费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预计2017年,建筑、机械、能源等用钢行业增速将进一步放缓,2017年钢材需求总量将小幅下降。
在谈到2016年建筑行业用钢时,李新创说,房地产去库存整体向好,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房屋和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速同比由负转正,竣工面积同比增加,但随着密集出台的国家及地方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房地产走势仍以消化存量为主基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仍保持较高增速;受政策支持以及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测算2016年全国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3.6亿吨,与2015年持平。2016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或可达到6.7亿吨,同比增长0.9%;预测2017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为6.6亿吨,同比下降1.5%。根据钢材消费量和净出口分析,2016年我国粗钢产量或可达到8.06亿吨,预测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为7.88亿吨。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