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7-11-29薛伟花
薛伟花
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等。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但最终学的如何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课堂中教师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发展自己,成为我们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用爱征服学生的心灵,吸引他们乐于跟老师学。
1988年,美国的总统教育奖获得者艾斯卡兰认为爱的微笑是自己多年来征服学生的诀窍。实践也表明:微笑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及期待和鼓舞作用。课堂中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时,就会萌发和增强学习的欲望和学好的愿望,增强勤奋学习的动力,也会对给予他鼓励的老师产生喜爱之情,最终更加信赖、亲近教师、热爱学习。师生之间若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将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學生愿意学,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必然会有很明显的提升。
2、思维是学习的核心能力,有了学习能力,学习才不会是一种负担,学生才会乐学。
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课堂中教师要坚持使用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慢慢学习,逐步领会。避免花样繁多,让学生无章可循,长时间后学生产生倦怠,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是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之后,我们可尝试拓展学生的思维,如:运用猜测和假设的方法,刺激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也可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提出启发性或质疑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比较、设计或改造比原来更完善的方案或得出更好的结果。也可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发展和拓宽学生的思路。一段时间后必然“熟能生巧”,学生自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上不断创新。
3、用明确的目标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后,目标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目标”是指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如果估计实现目标的概率越高,目标激发出来的力量也就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量身制定明确、具体、合乎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目标,适合学生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要注意设置目标的层次性,当一个目标实现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更高一层目标,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而又持续的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勤奋学习的习惯。
4、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分析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特点,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适用于任何课堂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方法虽然是当前较为热门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具有主题突出,直观清晰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但是这种教育信息技术需要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通过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中,并且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在课堂中占据的时间比重需要严格控制,过度使用或者不恰当使用反而会失去其预期效果。其次,科学的教学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在于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的活用、教材的活用,打破传统教学思想观念束缚,坚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解放学生的手、脑,让学生在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下,做到“活学”、“会用”、“会学”。
5、实事求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化理论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应试教学的需求,当前我国实施的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言堂的理论教学思想不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虽然我国大力提倡课堂改革,鼓励教师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仍旧存在部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将课堂改革停留在形式下,课堂改革停留在口号上、表面上,课堂改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对此,教师需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扎实训练,边讲边练,抓住学生训练的重点,注重层次化、阶梯性的提升,课堂训练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具有针对性,做好课堂反馈,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效果才能凸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学生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点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我始终相信:在充分地锻炼中茁壮成长的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它可以伴随学生整个人生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