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应用
2017-11-29刘德勇
刘德勇
摘 要: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利用综合试验教学模式,可以展示出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特征,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及内在发展的规律,帮助护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本文就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综合实验教学模式;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应用
病理学是高职医科类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横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它主要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特征,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及内在发展的规律,是医护人员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和预防的重要依据。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生们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对学生巩固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获取临床实践经验有着很大的助益作用。本文介绍了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对高职医学类院校病理学教学改革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适用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们课堂主体的作用,大多数实验教学的授课流程是固定的,实验目的和内容由教师指定,教师的讲解和实验展示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们根本没有思考的机会,实验结论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只要按照教師总结的内容填写即可。整个实验过程没有激情,也没有启发性,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开发,学生们获得的实践经验也仅仅存在于课本中或者教师的总结中。
综合实验教学模式不同,它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思维,虽然教学目标和实验任务由教师指定,但是教师只是任务的引导者和实验过程的监督者,学生们不仅要亲身实践、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所有实验的信息要通过学生们自己来收集,实验结论也要由学生们合作探究完成,各小组的实验报告的优劣可以通过全班讨论来公平决定。因此,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证明,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因而,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二、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
(一)综合实验教学颠覆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综合性实验教学采取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愿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自我总结和自我创新。教师可以组织实验教学、可以督导实验过程、可以适时引导点拨,但是绝不能替代学生给出实验结论,要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尊重学生们对实验的不同看法,绝不能以教师所谓的权威来压制学生,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对比和辩解。这样的实验课堂会让学生们动起来,课堂气氛热起来,完全颠覆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
(二)综合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的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实验课实际上是理论验证课,是巩固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辅助手段。但是,随着高职病理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应该对实验教学的作用重新定位,强化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性,把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列为实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们初步具备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改变过去仅为完成实验报告而做实验的教学现状,把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只有脱离教师的指导并真正具备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学生们才能够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实验教学采用了多元教学手段
综合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多元教学手段。既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积累实践经验,也可以借助网络、微课以及辩论会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分析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同一病例,每个人的出发点可能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果学生自己的结论和大家辩论后的结论一致,对他会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三、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带给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验证明,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他们愿意通过综合实验课堂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和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相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杨水友姚根有阮俊.数码互动实验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
[2]邓明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4).
[3]陶立华.强化能力培养的病理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
[4]赖为民彭西钟妮娜耿毅.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