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房宫赋(节选)赏析

2017-11-29禾一

铁军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阿房宫赋六国后人

禾一

原文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1)掠其人,倚叠(2)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3)弃掷逦(lǐ)迤(yǐ)(4),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5)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6)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7),函谷举(8),楚人一炬(9),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10)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11)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释

(1)摽:掠夺。人:民。(2)倚叠:积累。(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4)逦迤:连续不断。(5)庾:露天的谷仓。(6)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7)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8)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9)楚人一炬:指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焚烧秦的宫殿。(10)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11)不暇:来不及。

解析

《阿房宫赋》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前半部分描写阿房宫奢华的景象,后半部分针砭时弊、借古讽今。本文节选的是后半部分。其大意是: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让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老百姓衣服上的线还要多;纵横的栏杆,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器的演奏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滅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感言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该赋感时寓怀,直接针砭的是唐敬宗大兴宫室、沉湎酒色的时弊。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开始兴建阿房宫,四年后秦朝灭亡,其时,阿房宫并未建成,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此举进一步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该赋前半部分正面明写阿房宫,暗则以秦与六国的对比为伏脉,提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前后呼应,收放自如。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主题所在。六国的国君正是因为“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只知道横征暴敛,所以被秦国所灭;而“秦爱纷奢”,抢掠人民,最终还是重蹈了六国覆灭的结局。今之视昔,正如后之视今。唯有珍惜民力,严戒骄奢淫逸,才能使江山永固,国家不败。从这一点上讲《阿房宫赋》揭示的“爱人民”的主题十分深刻。

一个政权在取得成功后,无一例外地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且都想做到“千秋万代、万岁万万岁”,当这个王朝开始脱离人民,也就走向了衰落。新兴集团起来造反,取而代之,建立新王朝,然后慢慢嬗变,逐渐走向腐败与反面,再被人民推翻。中国封建社会不断上演着打倒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循环往复之周期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的结尾如黄钟大吕之音,在中国历史上回荡了千年。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对毛泽东谈起“周期律”:“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历时长久,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虽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中华民族在20世纪中叶取得自己命运的转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就不知民族独立富强之不易。70年前,黄炎培深感“中共应该有天下”。70多年来,伴随着历史曲折,“周期率”也承受着衰荣与沉浮。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兴亡周期律,有利于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执政党。只有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抵抗历史的潮流,才能避免诱发严重的社会灾难。究竟如何跳出“周期律”?中国共产党人思考、探索、实践了几十年。贪污、腐败是对党和国家机体的慢性腐蚀;复辟、倒退则是对国家机体的直接戕害。听之任之断然跳不出“周期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砥砺前行、迎难而上的气魄,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反腐,解决近些年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腐败劣迹。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不止一次地提及、引用“周期率”对话,警示鞭策全党全国,意味深长。今年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对党外人士肺腑相告:“‘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参政党一个重要职责是让执政党听到各方面声音,特别是批评的意见。同志们要敢于讲真话,建诤言,客观反映情况。”与毛泽东当年对黄炎培所说的,可谓一脉相承。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综合国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千方百计企图阻止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定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执政党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敢于并善于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而克服党内腐败问题是当前其自身建设中的头等大事。坚定不移地清除腐败,是安定民心、建设国家的政治基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命运深具责任感的表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我们党正沿着毛泽东主席指明的跳出“周期率”的道路继续前进!

(本栏目责任编辑 魏冉)

猜你喜欢

阿房宫赋六国后人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老树
秦史论
秦之胜,时运使之耶?
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阿房宫赋》修辞艺术举要
后人可畏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