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活化石 淮阳泥泥狗

2017-11-29徐畅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6期
关键词:淮阳伏羲女娲

厚重———当我们用这个词来表述河南文化时,一种崇高、神圣、自豪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在河南厚重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奇葩光彩夺目,那就是淮阳的泥泥狗文化。

河南淮阳,古称陈州,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都之地。淮阳城北有“太昊陵”,俗称“人祖庙”。“太昊”是形容伏羲像日月那样光明,以赞美他在茹毛饮血的人生之始,教民“作网罩,以佃以鱼,以赡民用:养六畜,以充庖厨”的圣德。而有“真图腾,活化石”之称的泥泥狗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诞生,并传承至今。“泥泥狗”艺术的存在,实质是一种原始艺术的延续和拓展。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民间艺术,它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并折射出当地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之间同构互渗的血缘关系。

“泥泥狗”是民间艺术园地里携带有远古生命基因的长青树,这种稚拙的古代艺术,纯真质朴,艺稚寿高,代表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方面,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我初次接触到这个“活化石”,是我的奶奶在去淮阳赶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人祖庙会时,顺便给我捎带回来的礼物。当时我只是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玩具,并无太大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逐渐地了解了它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当地泥玩具的总称,还是当地独有的民间艺术品,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被当作祭祀人祖伏羲用的一种“圣物”“吉祥物”。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圣明的帝王,为百王之先,居三皇之首。当时狗被认为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后来还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篇》中说:古代高辛氏时,有狗叫“盘瓠”,好五色衣,是蛮夷族的祖先。在豫东一带有这样的传说。伏羲的“伏”字,即人与犬合成的,由此可以推测伏羲氏族曾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因此,“泥泥狗”的问世也应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关。太昊陵人祖庙会是“泥泥狗”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故它又被称作为“陵狗”,传说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蕴含着强烈的神秘色彩。“泥泥狗”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狗”。

泥泥狗相传是女娲捏土造人所留下的,而女娲捏土造人就是发生在淮阳,所以淮阳在数千年前就有捏制泥泥狗的习俗。人们以此来纪念女娲肇始华夏文明的功德。“泥泥狗”的产地,集中在淮阳县城东的十二个村庄———金庄、武庄、陈楼、前后下楼、史庄、许楼、段庄、金庄、刘庄、五粮台、白王庄,之所以都在城东,是因为远古东夷子孙不违祖宗、天下八方只认定东方为主为源。

泥泥狗的种类有很多,吹之有声。它的造型古朴、浑厚,形状奇特怪异,色彩艳丽、偶艳而不俗,全身通常以黑色垫底,周身以五彩纹饰。它的品种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体,例如“人面猴”、“人面兽”、“猴头燕”、“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等。而它的纹饰种类又归为绳纹,类蓝纹、折纹、三角纹、菱纹、叶纹、花卉纹、葫芦纹、太阳纹、蹄印纹等。它的每种形式都有神话来源,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捏造出来的。其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包含着古代神话传说,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色彩,也能体现它对艺术创造力苛刻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

通常情况下,捏一个泥泥狗,要经过挖泥、槌泥、过滤、和泥,捏塑、扎孔、晾晒、过黑、点画十多道工序。其中点画尤为重要。行当里有一句俗语,叫“三分捏七分画”。点画后,死泥被赋予生命意象。栩栩如生的泥泥狗,让人不自觉地想到女娲造人的传说。与泥泥狗相关还有一风俗。据民俗学家山曼介绍:“一个是布玩具,另一个就是泥泥狗,赶会的人都会买不少。赶完会,往回走,走到哪个村,小孩子就给你唱个歌谣,说老斋公给我一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给你唱赞歌,你就给他一个泥泥狗,后来就形成了一种风俗”。“泥泥狗”寓意着幸福、吉祥、美满,若购买“泥泥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为神圣,泥泥狗后来又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造型,都是带有美好愿望的玩具。

凭借自身魅力和现代艺人们的努力,泥泥狗已成功地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进入不少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国外的收藏家的视野。如今,许多儿童都抱着电子产品,对物质玩具嗤之以鼻,但泥泥狗却能经久不衰。那是因为它不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传承数千年的艺术工艺。

看着淮阳“泥泥狗”,使人仿佛又回到那个混沌初开的旷古时代:野兽出没,风雷闪电,人类自身的脆弱,使他们把保护自已的希望寄托在一些具有很大的威慑力的动物身上,并视万物为有灵魂的载体,于是产生了对动物精灵的“图腾”崇拜。这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泥泥狗的厚重文化。“厚”是一种深刻,是历史长河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基石,“重”是一个量级,是先祖几千年跨越的登峰造极的高度。河南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华夏文明甚至世界文明中数千年辉煌不晦,不仅仅因为它的源远流长,还在于我们的先祖脚踏天道,手握人伦,创造并因循了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淮阳“泥泥狗”不仅是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的活性史料,同时其特具的人类本源精神,活跃的直觉创造性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感,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无疑也是一种有益的滋养。

简评:

徐畅同学一向对乡土文化兴趣浓厚,经常阅读有关家乡风土人情,地域掌故的书籍,而且他经常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不仅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史料,而且实地去淮阳太昊陵庙会参观,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本文优点如下:

一、题目大气磅礴,内容雅见情韵

本文题目新颖,大气磅礴,很有意蕴,吸引读者。这是一篇对河南文化的厚重进行解读的文化随笔。河南文化的范围很大,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准确的方向,之后抓住这点进行阐发,否则就会出现大而无当、大而空洞的毛病。作者能够抓住河南文化中关于“泥泥狗”的内容,在对“泥泥狗”有了相当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写出这篇随笔,真的很好。徐畅同学的这篇文章,凭借着对家乡文化的高度了解,通过深情地歌颂“泥泥狗”和其蕴含的文化,让世人看到了河南文化的灿烂,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看到了历史的深邃,看到了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这正是一种需要借鉴、推广的精神。要让中国的文化不落后,我们需要这样的青年,需要这样一批有探索、钻研、求新、求实精神的年轻人。

二、文章立意甚佳,文笔甚为雄健

凭借对“泥泥狗”的深入理解,作者能够把握住历史文化的根源得出自已的独到见解,博古通今,知识丰富,认识深刻,真是难能可贵。文章以“泥泥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美好寓意这三个方面写起,足见作者的品位。本文作者满笔成风、意蕴深远,感悟历史,撼人心旌,显示出极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文中旁征博引,史料丰富,让人能充分感觉到河南文化的厚重。

三、结构严谨细密,语言精炼有力

本文结構严谨,文思敏捷,精彩纷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组织严密紧凑,段落分明连贯;语言优美,把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字里行间,感情充沛,显示出作者对河南的热爱和对河南文化的崇敬。徐畅同学的这篇见解独到、颇具特色的小论文,材料周详,语言铿锵,再现了河南人的质朴奋进,使读者顿感神清气爽,语言流畅严谨,笔锋极具征服力和感染力,文思敏捷,精彩纷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系项城一高一(19)班辅导老师张秀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淮阳伏羲女娲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女娲
伏羲创八卦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女娲造人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女娲造人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探究
凤翔与淮阳泥塑艺术风格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