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制作方法对纤维树脂桩核微渗漏情况的影响

2017-11-29唐丽洁陈琛朱智敏刘洪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光固化管内牙体

唐丽洁 陈琛 朱智敏 刘洪臣

1. 100084 北京, 清华大学医学中心; 2. 上海东方医院; 3.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4.解放军口腔医学研究所

短篇报告

不同制作方法对纤维树脂桩核微渗漏情况的影响

唐丽洁1陈琛2朱智敏3刘洪臣4

1. 100084 北京, 清华大学医学中心; 2. 上海东方医院;
3.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4.解放军口腔医学研究所

探讨不同制作方法对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微渗漏的影响。 对36 颗经根管治疗的单根离体牙根,使用纤维桩加ParaCore双固化流动树脂,不同方法制作桩核修复体,通过染色透明化法,观察修复体的微渗漏情况。直接成型-直接粘接法制作的修复体微渗漏值(4.94±1.71) mm显著高于直接成型-再粘接法(0.91±0.33) mm和间接成型-再粘接法(0.87±0.27) mm(Plt;0.05)。

纤维桩; 树脂水门汀; 聚合收缩

应用纤维桩和双固化流动树脂制作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残冠残根的保存修复治疗。但对于长期龋损的残根,其根管口已敞开为喇叭状,预成的圆形纤维桩很难与根管形态相密合,因此大量的树脂水门汀会被用来填补根管壁与纤维桩之间的空隙,而这过厚的粘接树脂层则是导致桩核修复体脱粘接和冠向微渗漏的重要原因[1]。

本试验通过对纤维树脂桩核采用不同的制作及粘接方法,旨在减少粘接树脂层的厚度,进而减小桩核修复体的微渗漏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分组

收集新近拔除的下颌单根管前磨牙36 颗,要求牙体完整、无龋损。随机挑选出30 颗平均纳入A、B、C 3 个试验组。其余6 颗牙齿随机平分入阳性对照组D及阴性对照组E。

1.2 样本制备

水平截除所有样本牙冠,保留14 mm牙根。常规根管治疗后用RTD MACRO-LOCK3#扩孔钻预备桩道,根尖保留4 mm牙胶尖。预备后的桩道无倒凹。

A组采用根管内直接成型-直接粘接法制作桩核:磷酸酸蚀根管后,将ParaCore注入根管内,置入RTD MACRO-LOCK3#纤维桩,光固化1 min。B组采用根管内直接成型-再粘接法:首先于根管内涂布分离剂,然后将ParaCore注入根管,置入纤维桩,光固化成型1 min后,取出该复合体再次光固化2 min。清理及酸蚀根管,使用SAC双固化树脂粘接剂将桩核复合体重新粘接于根管内,光固化1 min。C组采用根管外间接成型-再粘接法:首先用聚醚橡胶将根管形态翻模于石膏模型上,在模型上的根管内,利用组B的方法制作纤维树脂桩核,并将其粘接于离体牙根管内。

将牙根截断面以上的桩核磨除,A~D组标本截断面1 mm范围外的牙体表面涂布2 层封闭剂,E组表面全部涂布2 层封闭剂。将所有样本在印度墨水中浸泡1 周,乙醇梯度脱水后,浸泡于水杨酸甲酯溶液中至标本透明。

1.3 微渗漏观察

将标本置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用游标卡尺测量染料渗入根管内壁的最长长度,每个样本测量3 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对各组样本微渗漏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并使用Tukey法行两两比较。

2 结 果

各组样本的微渗漏测量值见表 1,其中A组(4.94±1.71) mm(图 1)微渗漏最严重,B组(0.91±0.33) mm(图 2)、C组(0.87±0.27) mm(图 3)微渗漏值较低,说明直接成型-直接粘接法制作的桩核修复体,微渗漏程度高于直接成型-再粘接法和间接成型-再粘接法。对以上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lt;0.05,说明各组样本的微渗漏值有统计学意义。使用Tukey法行两两比较,A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表 1 各组样本微渗漏测量值统计 (mm)

图 1 A组样本微渗漏情况 图 2 B组样本微渗漏情况 图 3 C组样本微渗漏情况

3 讨 论

修复体与牙体组织不密合常常导致二者之间形成微渗漏[2]。因此,修复体的微渗漏程度可以作为评价该修复体与牙体适合性的一个指标[3]。对于喇叭形根管口的残根,若使用常规方法(同A组)制作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过厚的流动树脂会导致较大的聚合收缩,相应的收缩应力会破坏粘接界面,进而在修复体和根管壁之间形成裂隙[4],因此A组的微渗漏值最高。Hagge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当使用树脂类粘接剂时,固位力最佳时粘接层树脂的厚度仅为200 μm。这意味着,如果能够制作出与根管形态相匹配的个性化桩核修复体,那么二者之间仅有一薄层树脂粘接剂,不但有利于粘接和固位,还可以减少微渗漏的发生。因此,本试验中的B组和C组因通过在根管内或模型上直接或间接地制作了个性化桩核修复体而有较低的微渗漏值。

本试验中,再粘接法(B组、C组)的微渗漏值明显低于直接粘接法(A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使用再粘接法制作的个性化修复体与根管形态更加密合;另一方面,再粘接时使用的流动树脂进一步填补了修复体与根管壁间的缝隙,而这一薄层树脂本身并不会产生较大的聚合收缩,因而减小了微渗漏的发生。而B组和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无论是通过根管内直接制作还是翻模后间接制作个性化桩核复合体,只要通过二次粘接,均可减小其微渗漏程度。在临床上,当前牙需要行纤维树脂桩核修复时,因其有较便利的操作空间,可采用直接法;而后牙因受舌体以及开口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使用间接法可能更利于操作。

一些学者的研究还显示,随着树脂水门汀厚度的增加,材料中的气泡或孔洞等[6]缺陷也会随之增多,这些缺陷会进一步发展为微裂隙,导致微渗漏及其并发症的发生[7]。再粘接法将个性化的桩核复合体粘回根管内时,二次粘接树脂可以填补这些微裂隙,进一步减少了微渗漏的发生。

4 结 论

无论采用直接成型法还是间接成型法,使用再粘接技术可以减小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的微渗漏情况。

[1] Kim RJY, Kim YJ, Choi NS, et al. Polymerization shrinkage, modulus, and shrinkage stress related to tooth-restoration interfacial debonding in bulk-fill composites[J]. J Dent, 2015, 43(4): 430-439.

[2] 冯昌芬, 逄键梁, 刘冰,等. 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薄弱根管的冠向微渗漏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2(3):321-324.

[3] GKönülol N, ErtaE, Yllmaz A, et al. Effect of thermal aging on microleakage of current flowable composite resins[J]. J Dent Sci, 2014, 10(4): 376-382.

[4] Mirmohammadi H, Gerges E, Salameh Z, et al. Effect of post diameter and cement thickness on bond strength of fiber posts[J]. Quintessence Int, 2013, 44(10):801-810.

[5] Hagge MS, Wong RD, Lindemuth JS. Effect of dowel space preparation and composite cement thickness on retention of a prefabricated dowel[J]. J Prosthodont, 2002,11(1):19-24.

[6] D'Arcangelo C, Cinelli M, De Angelis F, et al. The effect of resin cement film thickness on the pullout strength of a fiber-reinforced post system[J]. J Prosthet Dent, 2007, 98(3):193-198.

[7] Al-Assar RMA, El-Ghani OSA, Mandour MH. Effect of relining, cement type, and thermocycling on push-out bond strength of fiber reinforced posts[J]. Future Dent J, 2015, 1(1):13-22.

(收稿: 2016-10-10 修回: 2016-11-17)

Effectsofdifferentfabricatingmethodsonthemicroleakageforpreformedfiberposts

TANGLijie1,CHENChen2,ZHUZhimin3,LIUHongchen4.

1. 100084Beijing,MedicalCenterofQinghuaUniversity,China; 2.ShanghaiEastHospital; 3.WestChinaHospitalofStomatology,SichuanUniversity; 4.InstituteofStomatology,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

To compare the microleakage of fiber post and resin-core system fabric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The roots of 36 recently extracted single-rooted mandibular premolars were undergone endodontic treatment. Fiber posts and Paracore flowable resin composite were used for fabricating post-core restorations. Microleakage was examined by dye penetration method. The microleakage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irect- Mold-Cement-Method group(4.94±1.71) mm compared to Direct-Mold-Secondary-Cement-Method group(0.91±0.33) mm and Indirect-Mold-Secondary-Cement-Method group(0.87±0.27) mm (Plt;0.05).

Fiberposts;Resincement;Polymerization

猜你喜欢

光固化管内牙体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脱硫废水浓缩系统中烟气蒸发器的管内模拟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上倾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实验研究
光固化3D打印软组织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光固化含氟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