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桥 一座城

2017-11-29刘越武

河南电力 2017年3期
关键词:沙河小城桥梁

文_刘越武

一座桥 一座城

文_刘越武

鸡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文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红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诗和远方”成为一种情怀,激发着国人对中国诗词的热情。

年后离乡工作,和同为“异乡客”的朋友、同事也常常围绕这档节目谈笑风生。而我,总爱念叨起一首宋词和一座石桥。

一座古桥,曾经连通三地的交通要道,横跨颖水千年,逐层向外突起的石楣和青石板上历史的车辙如今犹在,它的故事好像怎么讲也讲不完。

一首宋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南宋名将岳飞将如雷的鼓点定格在了“郾城大捷”的古战场。一场家国保卫战成就了一代名将岳飞,一首千古名词《满江红·写怀》让郾城闻名遐迩,却仍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一座名叫“漯河”的小城。

“漯河?没去过,不过很好奇,那该是怎样一条河,以至于用它的名字来命名一座城呢?”朋友一本正经地把疑问抛给了我。

“不知道怎样跟你讲,我觉得应该带你去看看它,因为那是我的故乡。”我把悬念留给朋友。并不是我卖关子,只是因为揣着一份故乡的情怀,生怕自己的表述埋没了它的内涵。

一座古城,因水得名,依水而兴。沙澧东去,通江达海;天赐螺湾,两水相融。遥想当年,水旱码头竞千帆;放眼当下,两川曲绕绿倾城……

终于,拗不过朋友执着的追问,我尝试用父亲当年给年幼的我讲述的口吻给他讲这座滨河小城。

1995年,那里建了一座桥,取名彩虹。我尽可能的在脑海里搜索关于那里最早的记忆碎片,将能够整合成句的回忆说给朋友听——

那里的春天是粉色的。三月里,河畔、路边的桃花争相绽放,和同学骑上自行车备足“干粮”,骑行七八公里去那神秘的“桃花源”,那是属于几个伙伴的“三月的秘密”。

童年的夏天,吃着冰棍在桥上看河边的蜻蜓与睡莲,抱着车轮内胎在清凉河水里嬉逐,那时的天很炎热,时光和风光美得让人不敢过分回味。

自顾自地讲秋天的滨河路,静静地看法国梧桐树凋零,在金黄色的树叶飘落的秋风里,虚度整个下午时光。

还有和我的初恋,那年冬天在中华路买了条大红围巾,围着它在白雪茫茫的沙河堤坝上“打仗”,丢石子到结了冰的河面上……

关于小城,我讲得冗长,朋友却听得津津有味,我可能成功把他带进了我的童年,但不确定他是否听得懂我话里的家乡。

突然,我意识到我刚刚从一座桥讲到了另一座桥。一座跨越历史长河千年长青的石桥,和一道跨越我从懵懂到认知的“彩虹”。

一城春色半城水,淮河的两条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小城全境,有河流的地方当然少不了桥,一座座桥梁架通南北,是小城两岸居民往来的必经之路。

小商桥、洄河桥、高桥、石轴柱桥、大沟桥、大石桥、双龙桥、状元桥、沱沟桥、三石(十)一孔桥、一步三孔桥……一座座历史的桥从历史走来,闪耀着中国桥梁建造的光辉。

沙河大桥群、澧河大桥群,以及西城区的桥梁群和分布在柳河、塔河、汾河、黑河、干河、搪江河上的桥梁,还有散布在小城内不计其数、寓意各异的景区小品桥等,众多桥梁像一条条脉络,让沙澧河水得以在小城的“身体”里流淌;一弯弯桥洞,仿佛一张张笑脸,注视着南来北往的小城人。

商周时期,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南北朝时期的奇雒城、隋炀帝大业年间的殷城、元代的螺湾河镇,最终在明嘉靖年间,被一名认为“螺”字作为地名不雅的小吏改“螺”为“漯”。

小城的名随朝代更迭,但大都与河流相关,也许,从沙澧河水流经这片土地,自隋代小商桥架通一方文明,小城注定古老而宁静地在此履行着繁衍生息的使命。

听,那是一支将世界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余年的七音骨笛鸣啭的曼妙之乐;看,那是一本世间最古老的字典,“字学宗师”许慎用它同今人对话;你闻,那飘散在空气里的酒香,是最美的陈酿。

如今,小城是被人熟知的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成为了中原大地上一座傲人的时尚之都、魅力之城。而在我眼里,它更是一座美丽的桥城。

至此,这里的桥便不再仅仅是一处风景的存在,更成为了小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中不走弯路的桥、快速发展的桥。

讲着讲着,我仿佛又站在了彩虹桥上,扶着栏杆,眺望夕阳洒在海螺般蜿蜒的河面上,两岸的春色惹人醉……青春会被时光抛弃,自己已是做父亲的年纪,但古老的小城却永远都显得那么年轻。

编者按:古代诗人的风流才情,曾浸染着我们的孩童时光,古诗中的山水大观,几乎占据了那时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想象。如今,那些诗人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他们走过的道路却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作者单位:省公司本部)

猜你喜欢

沙河小城桥梁
小城雪花
小城大爱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白沙河
即使从未走出小城的孩子,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
白沙河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小城红梅赞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