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记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刘慧琴

2017-11-29代小龙郑永军赵航宇陈景华

河南电力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婆公公丈夫

文_代小龙 裴 培 郑永军 图_赵航宇 陈景华

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记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刘慧琴

文_代小龙 裴 培 郑永军 图_赵航宇 陈景华

“来,吃肉!”妻子用筷子夹起火锅里的肉丸,送到丈夫嘴边,说道。

丈夫紧闭着嘴,摇摇头,示意让妻子自己吃。

两人半天僵持不下,一旁的女儿和朋友急了:“能不能不‘秀恩爱’了!”

妻子名叫刘慧琴,是西平县供电公司一名普通职工;丈夫名叫王三伟,身患重病瘫痪5年多。2月21日,马上就到女儿开学离家的日子,他们叫来好朋友朱大卫,在家里吃了一顿火锅。

这个温馨的画面,在许多普通家庭也比较少见,而这却是刘慧琴和王三伟这对患难夫妻的日常。在了解这个家庭的人眼里,娶到刘慧琴这样的妻子,或许是王三伟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现场

青梅竹马,相濡以沫

刘慧琴和丈夫王三伟同岁,都是1970年的人。刘慧琴说,他俩上幼儿园就是同桌,中学同学后分开,再后来偶然相遇,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年轻时王三伟幽默感十足,对刘慧琴也体贴入微。在追求刘慧琴时,他会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守候在刘慧琴上班的路上,为她送上暖暖的热水袋,然后骑上自行车把她送到单位。

结婚后,他对妻子的爱一如既往。当时,刘慧琴在西平县电业局所属的电力超市担任店长,因为盘货经常很晚回家。王三伟就早早地赶到超市,经常在寒冷的深夜中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繁忙的工作之余,王三伟还经常会为妻子做上一桌拿手好菜。

结婚第二年,女儿的诞生给这个幸福家庭增添了更多欢乐。在家中,王三伟经常会为妻子、女儿洗脚,他喊妻子“琴姐”,刘慧琴叫他“三哥”。眨眼间,女儿就到了上学的年纪,邻居们记得,夫妻二人总是一起陪着女儿去上学。再后来,女儿要上晚自习,夫妻二人又经常一起到学校给女儿送晚饭。

生活有甜也有苦。2000年,刘慧琴的婆婆因病瘫痪在床;几年后,公公也因为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刘慧琴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帮助“三哥”承担起孝敬老人的重担。

公公脑萎缩后,为了延缓萎缩的速度,刘慧琴就每天教公公唱儿歌、背古诗、立正稍息。后来,每天快到下班的时候,公公都在家门口的路上,朝她回来的方向张望,一看到她,高兴得像个孩子。吃饭时,哪怕再累再饿她都先喂公公吃。作为儿媳妇,刘慧琴也不避讳,每天都帮公公清洗身体,直到三年后公公去世。

朋友朱大卫记得,一天晚上他来家里探望,刘慧琴正给偏瘫的婆婆洗脚,此时躺在床上的公公嘴里突然嘟囔着:“屙了!”原来公公大便失禁,拉在床上了。刘慧琴赶忙为婆婆擦脚,抱她坐好,然后又帮公公清洗身体、更换床单被褥,累得满头大汗。

尽管生活不再轻松惬意,但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让这个家始终弥漫着满满的温馨。

刘慧琴和丈夫一起读书,帮他恢复脑力

风暴来袭,不离不弃

然而,更大的暴风雨,正向这个家庭袭来。

刘慧琴清晰地记得,2011年9月20日,她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丈夫单位同事打来的电话,说正在上班的王三伟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抢救。“我急忙赶到县医院,三伟已经在手术室了。”刘慧琴回忆道,那一刻,她感觉天塌了。

王三伟做了开颅手术,昏迷三天后又被查出肺部感染,医生告诉刘慧琴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使抢救过来,也将是一个植物人。”好心人劝刘慧琴放弃救治,但她执着而坚定地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当即决定转往郑州就医。

“到郑州后,别的病人都是一大群家属照顾,我家只有我一个人。”刘慧琴说。当时,女儿正在读高三,为了不耽误女儿学习,她选择了一个人守护老公。

在郑州住院期间,医生发现王三伟脑部有新的出血点,做了第二次开颅手术。因为丈夫住在重症监护室,刘慧琴每天仅有半小时的探视时间。在这半小时里,她忙不迭地为丈夫翻身、擦拭身体、按摩四肢,陪他说话。尽管如此,医院每隔几天就下发的病危通知单,让她连睡觉都提心吊胆。

王三伟在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多天,刘慧琴因为过度操劳,头上多了不少白发。醒来后的王三伟看到憔悴的妻子,不能言语的他默默流下了眼泪,紧紧握住妻子的手不松开。

转到普通病房后,为节省开支和方便护理,刘慧琴在丈夫床边打了一个地铺。他们一个床上一个床下,每天王三伟只有拉着刘慧琴的手才能睡安稳。“现在我右手臂还时不时疼痛,落下毛病了,不过这样我们都睡得踏实,三哥没有生病前我们出去也爱手拉手。”刘慧琴说。

当时,刘慧琴吃个馒头、喝点开水就是一顿饭,但给丈夫看病却毫不吝啬。听说吸高压氧对丈夫恢复有帮助,刘慧琴就推着轮椅带王三伟去条件较好的郑大五附院。“从我们所住的郑大一附院到郑大五附院,差不多有2公里的路程。”刘慧琴告诉记者,每次出发前,她用被子把丈夫包好,戴上帽子、口罩,只露两只眼睛在外面。每次将丈夫推到地方,穿着一件薄毛衣的她都是一身汗。顾不上休息,她又赶紧把丈夫抱进氧舱。除了带丈夫吸氧,还要推着、抱着不能动弹的丈夫做康复训练。

“那时候唯一的希望就是他能活下来,其他的都不想。”刘慧琴说。

因为爱情,创造奇迹

做完第三次开颅手术的王三伟从郑州回到家中。西平县医院的医生感慨地对刘慧琴说:“从这里转出去的6个人,王三伟是唯一回来的。你用爱创造了奇迹!”

这让刘慧琴很欣慰,也倍加珍惜。可女儿上学的费用、医药费、生活费却如大山般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幸运的是,出院后,西平县供电公司为了让刘慧琴多一点时间照顾王三伟,把她调到了抄表中心。为了干好工作又能照顾好丈夫,刘慧琴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打扫卫生,帮着丈夫洗漱,喂他吃饭,在保障早餐营养的情况下控制摄入的流食量,给丈夫交代了一番后,便赶去上班。

“工作间歇,总听到她对着电话问‘宝宝饿不饿’‘难受不难受’之类的话,刚开始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还以为她给孩子打电话呢!”回忆刘慧琴刚到抄表中心时的情况,同事于丽说。

抄表工作十分辛苦,但天气好的时候,刘慧琴经常带着王三伟出门。刘慧琴工作辖区的居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她推着丈夫,穿梭在大街小巷抄表、记录。

知道丈夫喜欢干净,刘慧琴每天都会把家里家外打扫一遍,替丈夫擦洗全身,哪怕床单有一滴尿渍,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去清洗,不让房间留有异味。王三伟每天穿戴得十分干净,患病前丈夫喜欢戴表,刘慧琴就每天帮他把手表戴上。

为了帮助丈夫康复,她在院子里安装了护栏,在空调架下安装了康复器材,一有空就带着他出来活动,和他说话,帮他恢复记忆。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曾被断言为植物人的王三伟不仅胖了十几斤,还学会了说一些简单的话。现在,王三伟说得最多的就是“琴琴”,刘慧琴喊他“宝宝”,女儿则笑称爸爸是妈妈的“宝贝儿子”。

“前一段时间在食堂,有人看到我喂‘三哥’吃饭,惊讶地说,这么大的人你怎么还喂他吃饭呢?我说你看不出他有病吗?他们说看不出来!”看到王三伟状态越来越好,刘慧琴沉重的心也慢慢舒缓下来。

练习走路

按摩手指

与子携手,白头偕老

自王三伟患病以来,刘慧琴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的重担,他守护丈夫,看护偏瘫的公婆,拉扯上大学的女儿,让这个满是“伤员”的家没有垮掉。

由于辛勤操劳,刘慧琴自己身体也出现了毛病。去年11月,医生告诉刘慧琴,她必须要手术,不然病情会迅速恶化。不得已她请了半个月假,将丈夫交给朋友看护,自己独自一人来到漯河的医院做手术。后来同事才知道,术后照顾她的只有好心的病友亲属,而为了早点回家照顾丈夫,她又提前出院了。

总会有人问她:“你是怎么扛过来的?”

“因为我们是夫妻,现在他倒了,我不能再倒下!”刘慧琴说。

刘慧琴也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说她也有感觉挺不下去的时候,有的时候真的很无助。于是,她就找一个地方大哭一场。但哭过之后,她又把笑容留给家人。

如今,尽管丈夫还不能说话,甚至间隙性地出现癫痫症状,但他却始终是刘慧琴心中最大的力量和信仰。“我俩从小一起长大,我已经习惯了有他的日子。虽然他在病中,但他的眼神告诉我,他知道我所做的一切。他的病情哪怕有一点点好转,我都很欣慰。能这样守着他,看到他的笑容,是我的幸福。”刘慧琴说。

女儿也是刘慧琴心中的寄托。“女儿已经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最近又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英语二级笔译证,‘三哥’这个‘女儿奴’也高兴得不得了。”谈到女儿,刘慧琴一脸欣慰。

2月15日,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河南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放假在家的女儿陪着父母来到郑州,为了让妈妈更漂亮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她用自己的奖学金为妈妈置办了一身行头。

“我今生遇到慧琴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她为我付出了很多,照顾我瘫痪在床的母亲还有父亲,有此妻我此生足矣!”这是未患病前,王三伟曾经对朋友说过的话。

这普通的话语,将伴随着他们白头偕老!

采访手记:

照顾公婆、丈夫,天经地义,怎么就能和奥运冠军、救援英雄等人一起登上“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的领奖台?采访刘慧琴前,一些人告诉我他们的疑惑。通过深入采访,我想我能够回答他们。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有多少“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刘慧琴却视公婆如父母,十几年如一日,养公婆之身、养公婆之心、养公婆之志,成为公婆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有几人能做到?在这个追逐利益的年代,有多少“大难临头各自飞”,但刘慧琴在丈夫遭遇重大变故之际,坚守爱情本真,替丈夫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让一个羸弱的家没有垮掉,又有几人能做到?时间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多少“好人”在时间面前消磨斗志,但刘慧琴却把时间变成了财富,时间愈久,她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愈加丰富深厚。

扫一扫,看视频新闻

“我心疼这个孩子啊,照顾我那么多年,现在三伟又这样,到哪里找这样的好孩子呀!”

——婆婆说刘慧琴是自己家的恩人,比亲闺女还亲

“妈妈太‘宠’爸爸了,都把爸爸‘惯’坏了!

——谈到刘慧琴对王三伟的照顾,女儿“吃醋”地说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慧琴用行动证明‘百善孝为先’;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慧琴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夫妻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刘慧琴同事崔卫华说

“我是一名心理讲师,做讲座时经常跟大家分享慧琴的故事,我认为这是对大家灵魂的一种洗涤,对大家精神的一种升华。”

——王三伟“发小”朱大卫说

“慧琴身上充满了正能量,遇到夫妻闹矛盾,我们就经常拿慧琴的故事开解双方,让大家好好珍惜眼前人。”

——刘慧琴同事朱爱华说

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马豹子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情系百姓、勤恳实干的致富带头人。

刘慧琴西平县供电公司员工,24年尽孝公婆、与丈夫真情相守,用乐观和坚强撑起一家人。

朱 婷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女排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为中国女排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吴树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主动申请奋战在扶贫第一线,踏实热忱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张国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卷绕工,在普通工人岗位上精益求精35年,树立行业标杆、延续工匠技艺、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张文亚割肝救母的许昌鄢陵县安陵镇于寨石庄村90后女孩。

周水斌郑州市公安局交警二大队综合业务大厅民警,与病魔抗争20年、长期坚守一线岗位为群众解忧解困。

周遂德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东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45年把曾经连饭都吃不饱的穷村打造成“中原出口创汇第一村”。

袁文俊原河南省焦南监狱十七监区副主任科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黄 伟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有情有义、为生命护航,义务救援422次。

编者按:“什么样的爱情,能穿越滞重的时光?什么样的臂膀,能背负多难的家庭?朴素的人用行动揭示真谛——所谓爱情,不仅是共享流岚虹霓时的两情相悦,更是寒潮霹雳降临时的勇敢担承。”——2016“感动中原”组委会给刘慧琴的颁奖辞。

猜你喜欢

公婆公公丈夫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叫醒太阳公公
冬公公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雷公公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