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画报走进绿色乌审

2017-11-29乌日嘎摄影那仁朝格图

河北画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蒙古文敖包走马

文/乌日嘎 摄影/那仁朝格图

全国画报走进绿色乌审

文/乌日嘎 摄影/那仁朝格图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画报协会、内蒙古画报社主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委宣传部承办的“全国画报走进绿色乌审”摄影采风活动于7月5日至9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画报媒体同仁走进乌审,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

察罕苏力德

在蒙古语中,苏力德意为“旗帜”;察罕意为“白色”,含有至尊至贵之意。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结束了长期复仇、相互残杀局面,竖起了察罕苏力德这一象征和平与吉祥的蒙古帝国国旗。国旗以玄铁制成,至尊九数,旗杆高十三尺,天驹白鬃为缨,旗面幅宽五尺,镶有三寸长的齿状深蓝色边,为直角三角形白旗。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有机组成,凸现出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热爱和平的愿望。在斡难河畔,察罕苏力德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旗。

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是神圣的察罕苏力德祭祀文化与神奇的漠中湿地草原景色完美融合的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胜地,真实地再现了蒙古族民俗、地域文化和生产生活情景,生动地展示出绿色乌审察罕陶海草原的美丽景色,讲述着一个曾经金戈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马背民族的昨天和今天。这里完整地保留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干苏力德祭、敖包文化、游牧文化、蒙古族王府文化及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礼仪文化,每年成千上万虔诚的信徒在这里朝拜祭祀察汗苏力德,举行盛大的那达慕盛会,共同感恩腾格里赐予的平安祥和的幸福生活。

萨拉乌苏

萨拉乌苏河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穿过鄂尔多斯这一段的名称,在乌审旗境内长度80公里,流域面积2269平方公里。洪水在这片厚土上旋转出深深的沟壑,形成了著名的八大沟湾,雄伟壮观的北方沟川地貌和水回田绕的南方水乡风光,绘就了一幅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画。

192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等人在这里发现了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类齿骨化石,经加拿大人步达生研究,定名为“Ordos tooth”。上世纪4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将其译作“河套人”,并称这一旧石器时代文化为“河套文化”。此后我国考古学家又多次亲临实地考察。发掘出的大量文物证明,早在35000年前,“河套人”就在这里生活着。而“河套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现在被称为“萨拉乌苏文化”。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高正胡热乎敖包

乌审旗敖包文化历史最久远,文化积淀最深厚,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远持久,仅乌审旗就有一百七十余座敖包。高正胡热呼敖包是乌审旗的旗敖包。

乌审旗有十三座胡热呼敖包,胡热呼是“集会”的意思。这里原是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捍卫都城的战略要地,筑有不少坚固的城堡。成吉思汗率大军亲征西夏时,每次攻城之前,总要将部队集中于一处高地,分析敌情、讲解战术。大获全胜后,大军再次聚集在高地,总结经验、表彰功臣。撤离时,为了纪念战斗的胜利,便在集中部队的高地垒起敖包,加以供奉,称之为“原野的丰碑,山岳的敖包”。高正胡热呼敖包便是其中之一,由1座主敖包(将军敖包)和13个小敖包(卒敖包)组成南北坐向的敖包群。

书敖包

2006年乌审旗荣获“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称号,并相继成立了“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保护基地”“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博物馆”,而最让人惊叹的是一座书敖包。那是一座用一万多块嵌刻着蒙文图书名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敖包,是牧民阿拉腾毕力格兄弟俩在2010年5月修建而成的。

阿拉腾毕力格一家的特殊之处是爱书、读书。由于弟弟哈斯毕力格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工作,他家藏书越来越多。2010年,兄弟俩在自家的大院里盖起3间蒙古包,全部用于藏书,起名为毕力贡仓蒙文图书博物馆,“毕力贡仓”就是智库之意。

图书博物馆占地1500平方米,内存3000多册蒙古文书籍,其中不乏蒙古族文学大家的珍贵书稿和绝版图书。《大藏经》影印本、《梅力更召蒙古文诵经集成》《17世纪蒙古文历史文献脚本集成》等书籍均为珍品,《搏克传奇》《阴山殇》等当代蒙古文巨著原始手写稿等均为独家之藏。博物馆片区在住家东侧,还设有蒙古文图书印刷史、蒙古族著书造书习俗史、蒙古文书刊封面设计展、蒙古文原始打字机、铅印工作台及印刷机等实物展等六个展区。藏书两万余册,手稿400多册。

看走马比赛

这次到乌审旗有幸看到乌审召那达慕“走马”比赛。

走马比赛先分组赛,决出第一名,然后各组第一名进行决赛,裁判严格按照规则和马的走势判定名次。参加比赛的每位选手都神情专注并略带几分紧张,还有人身着民族盛装,足以说明当地人对这场比赛的重视。

好的骑手用腰、腹、臀的力量,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生生把马扳成顺拐走路的习惯;也有把马的一侧腿拴在一起,迫使马的一侧蹄前进时,必须前后蹄同步,走马的骑乘,也需要一定的功力。

走马用的马鞭,不是用来策马的,而多是用来装饰和显示身份的,因而,鞭杆上面常常会有些很名贵的装饰物,十分独特。

巴音淖尔草原

乌审旗还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全旗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达一千多万亩。巴音淖尔草原被称为最后一座原始草原。

巴音淖尔草原也是乌审旗独贵龙运动的发源地,独贵龙(蒙古语Duguilang,环形、圆圈之意)亦译“多归轮”。早在1828年时,巴音淖尔一带牧民在丕勒杰沙格德尔的领导下首次组成牧民独贵龙,反对王爷苛捐摊派和王公官吏贪赃枉法,坚持持久战取得了胜利,将桑斋旺沁王爷革职治罪,这个运动点燃了后续爆发的“鄂尔多斯风暴”。

编辑/金凌霞

猜你喜欢

蒙古文敖包走马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祭敖包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部分海外藏蒙古文文献及其目录
走马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走马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乌兰察布蒙古文网站正式上线
神圣的符号:还原一个真实的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