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美国兵为何说“没有胜利希望”
2017-11-29王冰
王 冰
朝鲜战场上,美国兵为何说“没有胜利希望”
王 冰
撤退中的美军陆战1师7团3营G连的士兵
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围崇山林立,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志愿军主要作战对手、美陆战1师(陆战1师与中国颇有渊源,1900年攻入北京的八国联军中的美军就是该师部队;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北平、天津、青岛等地登陆的也是该师;1946年“安平事件”和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也是该师所为)师长史密斯曾说:“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两军之所以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展开对决,起因是所谓的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后,又分兵两路,在朝鲜北部东西两线展开钳形攻势,向鸭绿江推进,试图一举消灭在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争取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紧急奉命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长津湖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历时17天的血腥对决。
这次战役,以美陆战1师为主的部队遭到第9兵团围追堵截,迫使美国军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其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总攻势”的计划彻底破灭。
此役,第9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赶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成为彻底改变整个朝鲜战局的重要拐点。
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零下40度的酷寒像鬼魅一样无处不在,作战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长津湖战役成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
据战后统计,美军在长津湖地区受到了重创,美陆战1师编制人数2.5万人,战斗伤亡约7000人,另有冻伤减员7300人;第9兵团伤亡14000人,超过美军一倍,冻伤减员占总人数32%,严重冻伤占22%,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时,司令员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躬,泪流满面。
钢铁和钢铁般意志的较量
长津湖战役无疑是一场力量悬殊极大的非对称的特殊作战,是一场“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的战役。
武器装备方面,美陆战1师有坦克、榴弹炮、迫击炮、战防炮等重型武器273辆(门),美军一个营的火力基本相当于志愿军一个师。第9兵团只有少量小炮,多是火箭筒、无坐力炮、迫击炮,对单兵而言,手榴弹就是重武器。志愿军没有空军,而朝鲜上空的美军飞机几百架上千架盘旋轰炸;志愿军没有坦克也没有大炮,仅有的中小口径的迫击炮由于受不了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作战时打出去的炮弹三分之二成了哑弹!
被服装具方面,美军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鸭绒睡袋,外衣是以特殊的防寒防雨材料为面料,战斗靴里为适应高寒地区还特意配有多层毛毡垫。而第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十多个人挤在一起,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极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
后勤保障方面,美军随身携带可以不经加热即可食用的野餐,花样搭配多达几十种,此外还配有口香糖、巧克力、火柴、香烟、餐巾纸等附属物品。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
战场修救方面,美军拥有超强战争支援后盾和战场修复能力。仅以争夺水门桥为例: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大桥一旦被炸,就断了美军后路。宋时轮下令: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桥炸掉。此后两次将大桥炸断,但很快又被美军修复。第三次炸桥时,第27军组成两个连队的“敢死队”,人人背负50余公斤炸药,用血肉之躯,把大桥连同基座全部炸毁。
出乎志愿军意料的是,美军星夜指派驻日部队去三菱重工,紧急加工出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然后靠巨型降落伞将桥梁直接空投到美军阵地,前后不到两天,重新将桥架设成功。“炸”与“修”之间,志愿军呈现出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的精神之美,而美军展现的是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悍。
面对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完全的制空权,无穷无尽的空中支援,战舰舰炮掩护,十数万后勤人员日夜不停的支援,世界上最强工业国、产值超过全球一半的超级大国武装训练出来的精锐师团,志愿军第9兵团的最大优势就是钢铁般的意志。
美国兵: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志愿军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而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曾在一天内只后撤了500米,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300米的速度撤退。
美军文献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勇敢和坚韧:“中国军队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跟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仿佛是些殉教者。”
这种震撼人心的场景,令强大的敌军认识到什么叫不可战胜。战后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美军31团支队部分士兵越过长津湖湖面撤退
美军南逃时,沿途曾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6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却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这个全连被冻死的连队是20军59师177团6连。宋时轮在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的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长津湖战役中,还有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整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多年后,一个美国老兵如是回忆这一场战争——
那天晚上,我们连在一个小山村里过夜,屋子里烤着火,吃着罐头,喝着咖啡,屋外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是中国的士兵在冲锋,他们肩上披着白布,一群一群地从树林里冲出来,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我们的火力像无数的火蛇一样在原木中穿行、像巨大的火球在原木中滚动,他们像僵硬的原木一样一排一排地倒下,他们又有人不断从树林中涌出,大声地呼喊着冲过来。在我们强大火力的打击下,他们仍然在冲锋,我们的火力根本无法阻止他们。我们拼命地射击,枪管都打红了,但他们仍在准星前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近,一排排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那天晚上,我被这个原木在移动的场面惊呆了,我被那些不畏死亡的灵魂震撼了,太可怕了。我当时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责任编辑:北鸣)
(邮箱:dyy1013@126.com)
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实际上,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还有过一场更为艰苦和惨烈的鏖战——长津湖之战。有军史学家把它与持续征战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一战凡尔登战役和伤亡人数超过200万的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并称为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之一。美国战史评价这场战役是“最艰苦的战役”“被遗忘的战争”,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称“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此役主要由本文作者所在的济南军区部队(第20军、第26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