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沟通川陕,跨越千年
2017-11-28王越
王越
蜀道难,从来没难住人心。出于军事目的,古人在川陕的崇山峻岭之间开通了四条蜀道。幸运的是,蜀道上流通的不仅仅是军队,还有移民、商旅、文化……
持仙李白的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蜀道闻名遐迩。作为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古蜀道是四川及西南地区对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司以与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等文化线路相媲美。蜀道虽“难”,依然成为了川陕两地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
01
金牛道开通了,古蜀灭亡了
因为有五丁开道、李白“蜀道难”这些知名的传说、典故,对于蜀道,很多人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古代蜀地的交通如何如何不便利。但实际上,四川作为连接关中中原与西南地区的重要媒介,虽有一定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但交通却是四通八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蜀道,广义而言包括了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有自云南入蜀的僰道,也有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狭义的蜀道,就是专指翻越秦岭和巴山的道路,包括汉中以北的故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以及汉中以南的洋巴道(又称荔枝道、间道)、米仓道、金牛道。这些蜀道如同一张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狭义蜀道的最核心部分,就是金牛道了。这也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从建成以来,金牛道便成为沟通川陕最重要的蜀道。而现代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还有如今的西成高铁也是基本沿金牛道修建。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其得名源自一个传说:秦惠文王告诉蜀王说泰国有一种石牛,牛粪很不一般,落地便是金子。蜀王想要这石牛,但是秦惠王说道路艰险,运不过去,蜀王便派了五个大力士去凿山开路,于是就有了金牛道。随后,秦军长驱直入,葭萌一战,古蜀国也就随之灭亡。
秦灭巴蜀后,对巴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破赵,迁卓氏……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史料显示,葭萌,就是现在的昭化。2014年,考古学家在昭化发现了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周古城址,以及一批战国至西汉的墓葬,具有秦文化的特点。这似可证明,当年秦人入川,正是从这里的金牛道上走过。
后来刘备从荆州入川,驻兵于此,最终成就帝业,便把这里改名为汉寿,寓意蜀汉的统治与日月同寿。不过,到了宋朝,赵匡胤派手下大将王全斌经金牛道攻打后蜀国,结果王全斌一路烧杀抢掠。赵匡胤知道后,为示安抚,便把这里改名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
古时的昭化,不仅是金牛道的要沖,也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因此城中终日是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唐代的杜甫、明代的杨慎都有题咏。
02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金牛道上,最险要之处就是剑门关。绵延数百里的大剑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剑,其中有一个天然的缺口,便是今天“剑门关”之所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也正是这里。
以一敌万自然是夸张了,但剑门关确实是从未被人从正面攻破过。蜀汉后期,姜维以三万之众,凭借剑门关的天险,抵御钟会的十万大军,还多次取胜。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刘禅不战而降,诏令姜维投降,剑门关这才失守。
五代时期,当时还是后唐大将军的石敬瑭,也无法从正面攻破剑门关,他只能派人绕道,前后夹击方将剑门关拿下。后来,徐向前率领的红军也是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才攻下剑门关。徐向前对剑门关的地形记忆犹新:“战后,我去剑门关一看,真是个奇怪的地形。你从北面来的话,它是个高山,一壁千仞,险恶万分。你从南面来的话,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难。”
骑友“老河”从北面的昭化骑行至剑门关,路程只有短短38公里,但是这却是他经历过的坡度最大的一段路,他整整骑了6个小时才抵达剑门关景区。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金牛道的遗存。不过到了剑门关的关楼,却发现这座楼实在有点“新”。原来,剑门关那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
剑阁往东北约50公里,有明月峡。这里原名朝天峡,因唐玄宗来此避难,当地官员在此接驾朝拜而得名。明清后,取李白“清风清,明月明”的诗意,改为明月峡。
这段峡谷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有远古时候山民们走出的羊肠小道,有通过这里的金牛道,有峡中江边船工们修建的纤夫道,有嘉陵江上的船道,有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还有川陕公路对面的五十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隧道。所以,这里也被誉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
想要开通金牛道,就必须想办法通过明月峡。古人的办法是在崖壁凿孔架木,修建栈道。到了近代,栈道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了,就必须在此开辟公路。但是明月峡全是石壁,简直是无处下手。工程技术人员只好沿明月峡古栈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药硬生生炸出一条凹槽式的道路。现在,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峡上方,就是老川陕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
03
故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修公路不易,修铁路就更难了。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先后跨越秦岭、米仓山和剑门山,地势险要,因此工程相当艰巨。这条铁路的北段基本沿着故道(陈仓道)建设,进入秦岭后沿清姜河行进,从杨家湾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千米,但升高却达680米。为了把坡度改为每千米只升高40米,能够通行火车,只能把铁路线反复迂回盘旋,在6千米的直线距离内盘绕了27千米,形成三个马蹄形和一个麻花形。就这样,在秦岭主峰上,7个隧道口坐落在同一个山梁上,隧道重隧道,铁路重铁路,山回路转,景致壮观。因为实在太绕了,所以哪怕宝成铁路经过多次改造后,从成都前往西安,特快列车还是需要近14个小时。
在翻越秦岭的古蜀道中,故道确实是最绕的一条。故道的得名,是因为其大部分线路是顺嘉陵江上游河谷而行,秦时这里设置有故道县。故道道路最长,但比较平坦,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汉中、关中、四川之间的战争,多数都是沿故道进行。
隋唐定都长安,汉中及四川成为唐王朝的一个大后方,长期没有战争,民间交流相当频繁。故道沿线驿站不断,仅大散关至宝鸡一段不到1(30公里的路程就有15处之多。所以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前往蜀地避难,就是选择经由故道到达汊中,而后从汉中出发,走金牛道来到成都。
故道又称陈仓道,是因为道路北端入山处为陈仓县。楚汉争霸时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里——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假装重修被烧毁的子午道,军队主力却绕道陈仓道的远路来到宝鸡,然后东进长安。子午道在东,陈仓道在西,这也是一个“声东击西”的故事。
04
子午道:兵家险地,荔枝快道
最靠东的子午道,历史上也是战火不断,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常常将子午道用作进攻汉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与此同时,以南方为根据地的政权也将子午道用作攻打北方长安的通道。
宋金对峙时,南宋除了在大散关屯戌重兵外,还在子午谷口置立堡塞,以备金人进袭。清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曾派大将图海由子午道进攻汉中。到红军长征时,红二十五军沿子午道北上。西安解放时,胡宗南由子午道南逃。
最有名的例子,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由他率兵五千,走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再率大军走褒斜道与其会师。但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而未采用。
有人批评诸葛亮太过于保守,但历史上,带兵走子午道的,大多没能成功。曹魏大将曹真后来伐蜀时,就取道子午道,结果遇上大雨连绵,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只好撤退。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他让部将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进攻西安,结果未出谷道就被秦军击败。明末,闯王高迎祥从汉中进攻西安,在孙传庭的严守下无法攻克,他便想从子午道偷袭,但是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京城处死。这之后,才有了闯王李自成。
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子午道以险峻难行著称。汉代的摩崖石刻《石门颂》中对子午道的险状作过这样的描述子午道上,上面是悬崖连绵,曲流绕山;下面是幽谷深渊,飞瀑直泄。平缓处道路泥泞,苔藓遍地;山道上荆棘丛生,乱石塞道。行至险处,如履虎尾,空车快马也难行进。毒蛇猛兽时有出没,秋天未到,寒霜就毁了庄稼。
那时的子午道,甚至连牲畜都不能通过。所以,货物通过子午道,只能是人来背。从子午道北口的长安县子午镇到南口的西乡县子午镇,总共600多里路,背夫一天只能走50里。不过到了后来,子午道辟为长安、汉中、四川间的驿路,就好走多了。
子午道的興盛在唐朝。官府对子午道不断修治,道上行人越来越多。诗人杨凝在《送客人蜀》中写道,“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说明他送的客人正是从子午道入蜀。玄奘也是从子午道经由汉中前往成都,“西逾剑阁,既达蜀都”,接下来的路线依旧是金牛道。
子午道又以“荔枝道”闻名于世。古时的四川也产荔枝。唐朝天宝年间,荔枝就是由涪陵运往长安,驿使们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竹筒中——土法保鲜,防止途中挤压和偷拆,然后装笼上马,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先由洋巴道翻越巴山,再由子午道通过秦岭。走这个路线,只需要七天七夜就将荔枝送到京城,呈到杨贵妃面前的荔枝,仍然新鲜如初。所以子午道和洋巴道都被称为“荔枝道”。
明清时,荔枝道最为兴盛,商贾多由此道入川。川陕交界处,荔枝道沿线贸易集市兴盛一时,如盐场坝、渔渡坝等街市,其名一直沿用到现在。因为来往的人多,沿途也有许多歇脚的旅店,人称幺店子。据当地的老人说,这些幺店子,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歇一二百人,有时候过往客商实在太多了,屋子里住不下,客商们就把马拴在院子旁边的树林里,人在空地上烤火歇脚。
05
傥骆道:三国古道,杜甫生路
在翻越秦岭的四条蜀道中,傥骆道是最短的一条。从周至县入山,南下,出傥水谷至汉中盆地,经洋县至汉中,长约240公里。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如今西成高铁的线路,也与傥骆道高度重合。
这里最快捷,也最艰险。傥骆道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所以傥骆道的形成时间最晚,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已是三国时代。曹爽伐蜀、姜维伐魏都是经由傥骆道。
傥骆道的全面疏通,主要是刘备的功劳。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傥骆道是通往北方的首选道路,路上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诸葛亮对在山中行军也有重要规定:“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慢军。”“十里之内,数里之外,五人为部,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看隐蔽之处……凡候见贼百人以下但举幡指,百人以上便举幡大呼……”由此可见傥骆道沿线的地形条件极为复杂。
当年的古蜀道今天大部分路段都已铺设了公路,只有傥骆道仍保留着原始风貌。傥骆道这一路,途中有支锅石、蟒岭、汉王山等地名,都是相传因刘邦或者刘秀在此的事迹而得名。踩在脚下的羊肠小道,也能看出荒草淹没下的一丈多宽的路基,石阶梯也依稀可见,可以想见当年的繁盛。
傥骆道唐代时最为繁荣。这里成为官道,官员赴任、述职,使臣出使,多由此路。公元784年,唐德宗李适为了躲避朱泚兵变,也是经傥骆道逃难来到汉中,一百年后的唐僖宗为躲避黄巢起义也经此入蜀。
杜甫带领全家逃难去成都,从长安出发走的就是傥骆道。他的诗中写道,“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背时,回头都向秦云哭。”可见“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带来的苦难。
杜甫一家走过傥骆道,接下来就是金牛道了。金牛道好走得多,但也有不少险隘。除了剑门关,还有白马关。白马关原名绵竹关,后叫鹿头关,唐朝时王建依刘备骑白马典故改作白马关,龙泉山脉自东南而来,在此处与金牛道交汇,成为威都北部最后一道可以依仗地势死守的险关。当年刘备入蜀,在涪城关等地都轻松拿下,唯独被白马关阻挡了整整一年,还折损了庞统。白马关一破,成都城便唾手可得,刘备破白马关后,便轻松劝降了刘璋,几十年后,他的儿子刘禅,也是在白马关失守后,向魏国俯首称臣。
在白马关,杜甫写了《鹿头山》一诗:“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艰难旅程即将抵达终点,他的诗中也开始有了喜悦之情。是啊,经过连日的翻山越岭后,他终于看到坦荡开阔的成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