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水与成都

2017-11-28何平

看历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津杜宇岷江

何平

自秦国宰相张仪于公元前310年筑成都新城,成都中心城区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基本未变。然而在此之前,川西平原中心城市的位置却几经迁移,才逐渐向现今成都市区的位置靠近。距今约5000年,古蜀人翻越龙门山,下到成都平原。那时平原森林茂密,水草肥美,鱼跃虾满大片树林和湖泊之间,大象和野猪横行,鹿群跳跃。平原上最大的问题是洪水泛滥,难以寻找到免于水患的大片高地。

1995年以来陆续发现的新津宝墩、温江鱼凫城、郫县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紫竹古城、大邑盐店古城、高山古城等8座史前古城址,以及20世纪30年代起陆续发现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等显示,川西平原“大”城池位置从龙门山麓向平原中部迁涉的线路。新津宝墩、温江鱼凫城等八处遗址的器物有大体一致的文化特征,统称为“宝墩文化”。这些聚落均在成都西边,岷江流域所在区域。新津宝墩古城面积最大,约60万平方米,疑为都城。城池有内外两圈城垣,城墙建在台地边缘。这些城池被废弃极可能是洪水浸扰,不再宜居。崇州双河古城墙就有被洪水冲垮的迹象。

古蜀先民于是开始寻找宜居之地。成都城北广汉的三星堆与宝墩一样,也处在由龙门山麓流下的数条河流的汇集点附近,但三星堆所在的流域属沱江,水量比岷江要小,于是三星堆便成为集聚城市。三星堆城址面积约3.5平方公里,城内已分为宫殿、宗教祭祀、生产和居住区。城内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和礼器表明此处可能是古蜀国,即考古学家称之为“鱼鳖王朝”的国都,年代与商代安阳殷墟同期或约早。

距今约3000年,三星堆又被毁弃,在现成都西城区十二桥和摸底河畔又形成都城。十二桥遗址约1.5万平方米,似为宫殿和居住区;约4平方公里的摸底河畔金沙遗址为宗教祭祀和作坊区。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杜宇王朝”的国都。到了王朝后期,成都水患似乎加剧,考古发掘显示十二桥遗址是被洪水冲毁的。杜宇国王因此“移治郫邑”,在成都郫县城北二里处建陪都(下邑),称“郫邑”,民间现称此地为“杜鹃古城”。杜宇王朝也在成都双流区修建“瞿上城”。

公元前7世纪中期,鳖灵带领川人治水有功,到郫邑“与望帝相见”,取代杜宇国王,成为“开明王朝”的首任君主。开明王朝先在广都樊乡,即“瞿上城”设都城,后迁都回蓉。汉代学者扬雄的《蜀王本纪》载开明五世(约战国时代前期)“涉居成都”。當时极可能是利用或修筑几处台地筑城。成都北门外的羊子山土台成为宗教祭祀场所,青羊宫附近是商贸集市,现商业街为蜀王墓葬区,近来曾出土十多具大型船棺。贵族死后以船形巨木为棺,反映出洪水对当时社会心理的影响。公元前347年,蜀王开明九世在成都城北武担山南边修筑王城。此处至此就成为后来历代蜀地统治者的宫苑所在地。开明王朝历十二代,于公元前316年,被秦朝大军所灭。

洪水是影响成都平原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川西平原低洼,夏秋之际倾泻而下的岷江水和大雨使洪水定期泛滥,平原因此多沼泽湿地,土质疏松。《创筑羊马城记》记载:“张仪之经营版筑,役满九年”。张仪仿秦国都城咸阳修建成都,旧城加固为“少城”,再在外修筑新城“大城”。少城在今成都中心城区南大街和天府广场西侧。张仪命民工筑城墙时,城墙修好后在水的侵蚀下反复垮塌,历时九年才最终修成。直到公元前276-251年,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水出山处修都江堰,分岷江水于外江,才减少了成都平原的水患。此后,成都城市的发展才有了一个基本的保障。

猜你喜欢

新津杜宇岷江
成都市新津区:“津英实习夏令营”助力“津津希望”选培计划
岷江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改造设计——以新津黄林盘为例
新津区:倾力打造“四新” 竭力保民生促发展
光荣的“逃婚新郎”
岷江行(外一首)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昨天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