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途径分析

2017-11-28薛玉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薛玉琴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国学经典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心智发育,继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国学经典;诵读途径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国学经典的教学作用,将国学经典引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国学经典带来的独特魅力。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视野扩展

初中学生的语文词汇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语言词汇量,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最终促进学生的语言成绩提升。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本身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在初中语文中融入国学经典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拓宽自我文化视野,继而不断提高自我文化底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阅读量也随之增大,其阅读理解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经典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的选择更广泛,学生在诸多文学著作学习中能够吸收到多样化的文化元素,而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又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这些经典著作的独特魅力,并在诵读中完善自我对世界的认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国学经典诵读,其本质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呢?下面,笔者以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就国学经典诵读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

(一)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重视国学经典诵读,能够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国学经典文化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下进行诵读,其知识接受能力更高,也能够更好地感悟和体验到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学经典教学,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朗诵中激发对文学著作的学习热情。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杞人忧天”等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引进课堂教学中,并指导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渗透国学教育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国学教育融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教学资源匮乏。就教学资源来看,大部分初中学校的语文辅助教材缺少国学经典内容知识。由于课本教材的文学作品篇幅章节有限,在教学当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课本教材对学生展开教学。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渗透国学教育,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继而达到延伸拓展教学的目的。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七年级下册阿长“山海经”一文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国学经典著作给学生进行学习,如为学生讲述《诗经》、《道德经》等著作,并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收集《道德经》、《诗经》相关知识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和抄写等,继而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国学经典著作的理解,使《诗经》、《道德经》的理念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继而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

(三)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思考与领悟

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可以增强自我对知识的接收能力。而学习环境是否良好则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需要重视教学环境的熏陶。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质、活动、心理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主动思考,并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感悟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孟母三迁”典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国学经典有关的文化活动,如话剧表演、诗歌朗诵、对联比赛等,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国学经典文化学习中,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可以在学校的饭堂、教室以及板报墙上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国学经典作品名言警句等。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广播、电视以及网站等媒体资源进行国学经典知识宣传,或播放经典故事美文,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等。通过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国学经典文化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与感悟中深刻感受国学经典的独特美,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

(四)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均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思想特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点,不可以“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以及死板的教学框架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展开教学。因材施教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方法进行教学,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知识,得到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在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状况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兼顾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即重视个体差异。对于对国学经典领悟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问题思考,其问题设计偏向于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知识理解和感悟,继而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成绩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自身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单独辅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五)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行为模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积极配合,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端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展国学經典诵读活动中,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诵读经典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语文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学知识面,让学生在丰富的诵读活动中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语文素养,丰富自我内心世界,继而促进自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滨.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Z6):38-39.

[2]余媛.积极融入,形成合力——国学教育融入初中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12):56.

[3]王婷婷.诵国学经典,扬改革风帆——浅谈诵读学习《弟子规》作用和意义[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98.

[4]王亚兰.浅谈“新课改”下国学经典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科技资讯,2016,14(02):127+129.

[5]毛文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J].亚太教育,2016,(16):43.endprint